天天看点

雍正杀年羹尧的始末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的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

年羹尧,原籍安徽怀远,高祖父年富曾是明朝户部尚书。其宗族在清朝顺治年间,迁移到安徽凤阳年家岗,后迁于盛京(今沈阳)广宁县,入汉军镶黄旗。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曾官至湖广巡抚。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年羹尧中举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联捷三甲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所有的进士中,只有一甲三人可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甲和 三甲中挑选精英考试才可成为庶吉士,他们的职责是给皇帝讲解经史书籍,并帮皇帝起草诏书,是皇帝的秘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散馆(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 散馆”。),授检讨(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升翰林院仕进学士、广东乡试正考官。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以礼部侍郎衔任内阁学士。同年,皇四子胤禛晋封为雍亲王,并充任镶白旗旗主,年羹尧的妹妹年氏选为雍亲王的侧福晋,因此年羹尧成为雍亲王的亲信。同年,年羹尧被抬入汉军镶黄旗并且被任命为四川巡抚。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准格尔策妄阿拉布坦派遣期将策凌敦多卜袭击西藏,并杀死拉藏汗。四川提督康泰率兵出黄胜关,却发生了士兵哗变。年羹尧遂派参将杨尽信抚谕将士,并且密奏康泰失去兵心,请求自己亲自去松潘协理军务,并派遣都统法喇率兵奔赴四川消灭叛军。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策妄阿拉布坦占领西藏,年羹尧上疏请求在打箭炉至理塘加设驿站,保证清军后勤通畅,因此受到康熙的赏识,被任命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办理松潘事务。康熙六十年,总督四川陕西。此后,年羹尧在边陲多立战功,成为拥立雍正的重要的将领。

康熙去世时,阿哥之间斗争严重。雍正召回在外执掌军务有军事实权的十四阿哥胤禵回京奔丧,让延信前往管理,并让年羹尧协助办理。年羹尧协助雍正登基成功,被予以重任,雍正元年三月,授太子太保,加三等公。同年十月,被授予抚远大将军,率岳钟琪等人征入侵的罗卜藏丹津,加封二等公。

雍正二年,年羹尧继续进攻,擒拿罗卜藏丹津母亲阿尔太喀屯及其妹夫克勒克济农藏巴吉查等人,罗卜藏丹津以残部两百余人逃入准噶尔部。随后青海各地的叛乱被悉数镇压。班师回朝时,雍正亲自迎接,升任一等公。

年羹尧因公骄横的表现有这么几方面:第一,擅作威福。年羹尧自恃功高,骄横跋扈之风日甚一日。他在官场往来中趾高气扬、气势凌人;赠送给属下官员物件,令北向叩头谢恩;发给总督、将军的文书,本属平行公文,却擅称令谕,把同官视为下属;甚至蒙古扎萨克郡王额附阿宝见他,也要行跪拜礼。 对于朝廷派来的御前侍卫,理应优待,但年把他们留在身边当作前后导引,执鞭坠镫的奴仆使用。按照清代的制度,凡上谕到达地方,地方大员必须迎诏,行三跪九叩大礼,跪请圣安,但雍正的恩诏两次到西宁,年羹尧竟不行宣读晓谕。 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进呈其出资刻印的《陆宣公奏议》,雍正打算亲自撰写序言,尚未写出,年羹尧自己竟拟出一篇,并要雍正帝认可。年羹尧在雍正面前也行止失仪,御前箕坐,无人臣礼,雍正心中颇为不快。 第二,结党营私。当时在文武官员的选任上,凡是年羹尧所保举之人,吏、兵二部一律优先录用,号称“年选”。他还排斥异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以陕甘四川官员为骨干,包括其他地区官员在内的小集团。 许多混迹官场的拍马钻营之辈眼见年羹尧势头正劲、权力日益膨胀,遂竞相奔走其门。而年羹尧也是个注重培植私人势力的人,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其私人亲信,异己者屏斥,趋赴者荐拔。比如他弹劾直隶巡抚赵之垣庸劣纨绔、断不可令为巡抚,而举荐其私人李维钧。赵之垣因此而丢官,于是转而投靠年羹尧门下,先后送给他价值达20万两之巨的珠宝。年羹尧就借雍正二年进京之机,特地将赵带到北京,再四恳求引见,力保其人可用。早年参劾降职的江苏按察使葛继孔也两次送上各种珍贵古玩,年羹尧于是答应日后对他留心照看。此外,年羹尧还借用兵之机,虚冒军功,使其未出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分别当上了直隶道员和署理副将的官职。 第三,贪敛财富。年羹尧贪赃受贿、侵蚀钱粮,累计达数百万两之多。而在雍正朝初年,整顿吏治、惩治贪赃枉法是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在这种节骨眼上,雍正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雍正对年羹尧的惩处也是分步逐渐进行的:第一步:是在雍正二年十一月年羹尧陛见离京前后,此时雍正已作出决定,要打击年羹尧。年羹尧离京后接到的那份朱谕就是对他的暗示。 第二步:是给有关官员打招呼。一是雍正的亲信,要求他们要与年羹尧划清界限,揭发年的劣迹,以争取保全自身;一是年羹尧不喜欢的人,使他们知道皇帝要整治年了,让他们站稳立场;一是与年关系一般的人,让他们提高警惕,疏远和摆脱年羹尧,不要站错了队。这就为公开处置年羹尧做好了准备。 第三步:把矛头直接指向年羹尧,将其调离西安老巢。 到了三年正月,雍正对年羹尧的不满开始公开化。年指使陕西巡抚胡期恒参奏陕西驿道金南瑛一事,雍正说这是年任用私人、乱结朋党的做法,不予准奏。 年羹尧曾经参劾四川巡抚蔡珽威逼所属知府蒋兴仁致死,蔡珽因此被罢官,经审讯后定为斩监候;而年羹尧的私人王景灏得以出任四川巡抚。这时雍正已经暗下决心要打击年羹尧,蔡珽被押到北京后,雍正不同意刑部把他监禁起来,反而特地召见他。蔡珽陈述了自己在任时因对抗年羹尧而遭诬陷的情况,又上奏了年羹尧贪暴的种种情形。雍正于是传谕说:蔡珽是年羹尧参奏的,若把他绳之以法,人们一定会认为是朕听了年羹尧的话才杀他的。这样就让年羹尧操持了朝廷威福之柄。因此,雍正不仅没有给蔡珽治罪,而且升任他作了左都御史,成为对付年羹尧的得力工具。 雍正三年三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所谓祥瑞,群臣称贺,年羹尧也上贺表称颂雍正夙兴夜寐,励精图治。但表中字迹潦草,又一时疏忽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雍正抓住这个把柄借题发挥,说年羹尧本来不是一个办事粗心的人,这次是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个字归之于朕耳。并认为这是他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所以对他在青海立的战功,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接着雍正更换了四川和陕西的官员,先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署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乱。四月,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让岳钟琪兼任川陕总督,调任杭州将军。并因其妄自参奏金南瑛,削除太保衔。七月,再连续降为二等公、三等公,并降为闲散旗员,鄂弥达接替署杭州将军。八月,李维均因与年羹尧结党,被逮捕,年羹尧再连续降为一等子、一等男、一等轻车都尉。年羹尧仍然心存幻想,都留在江苏仪征,观望不前,并指示西安府咸宁县知县朱炯,请求为其保留川陕总督之职,又上奏称“臣不敢久居陕西,亦不敢遂赴浙江,今于仪征水陆交通之处候旨。”雍正怒斥年羹尧“迁延观望,不知何心。”一时重官弹劾,直隶总督李维均连奏三本,痛斥年羹尧“挟威势而作威福,招权纳贿,排异党同,冒滥军功,侵吞国帑,杀戮无辜,残害良民。”同年九月,因年羹尧查拏郃阳私盐致使无辜冤死者七百多人,雍正大怒,命全部削除年羹尧在身的所有官职,逮捕入京。雍正三年十二月,以九十二条大罪被赐死。

雍正帝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他想把所有的事所有的人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年羹尧后期的种种行为都让雍正感到了威胁,年羹尧自身而言,他的死确实有点咎由自取。他自恃功高,妄自尊大,擅作威福,丝毫不知谦逊自保,不守为臣之道,做出超越臣子本分的事情,已为舆论所不容;而且他植党营私,贪赃受贿,“公行不法,全无忌惮”,为国法所不容,也为雍正所忌恨。这就犯了功臣之大忌,势必难得善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