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陕西省杨凌:痴迷天竺打造知名农业硅谷

作者:西部网三农
陕西省杨凌:痴迷天竺打造知名农业硅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实地指导农民生产。

杨凌,生于农业。成为全国第一个"民族特色"农业高新区。成立之初,就被赋予了探索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

有这样一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杨凌示范区通过审查(认定)新品种的动植物768个;

数字的背后是一个图案,符号,声音,高质量和效率。这个科教实力雄厚、产业特色鲜明的新型农业城市,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高科技农业区,树立了现代农业的典范。

演示推广 -

"杨凌计划"为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在杨凌身上,创新气质、创新基因深深地印在每一寸土地上。

阳陵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是集技术研究、检测、示范为一体,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为技术用户提供服务,为农民提供技术示范的助推器。

以杨岭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榆林马铃薯综合试验站为例,该站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针对不同品种,量身定做,为企业开展新品种筛选。"基地投产以来,已有20个马铃薯新品种推广示范,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铃薯专责小组选用的新品种或新品种9个,受国家品种权保护的品种4个。"测试站负责人张晓燕说。

此外,该基地还重点关注陕西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需求,在马铃薯种子育种试验示范、马铃薯脱毒种薯厂快速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

推广基地不是实验室里简单的科研,也不是简单的基层服务,而是两者的结合。在陕西省洛川县,王新林及其身边的苹果专业合作社是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的直接受益者。通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贵阳教授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新品种引进等,采取"基地与果农合作与果农与市场"的发展模式,合作社年产值近5000万元。

采访记者发现,杨凌在全国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成果。其中,杨玲先后接受过农作物播种、设施农业、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生态林业、青海高效畜牧业技术培训、新疆优质果棉栽培管理技术培训、陕北小粒、杏仁、设施蔬菜、绵羊、红鲱等技术培训,以及经济林果、中草药、蚕桑等技术培训。 茶叶、三元杂交猪等

截至目前,杨凌已在甘肃、宁夏等18个省(区)布局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50个,其中绝大多数基地集中在全国特困地区,科技示范推广区100多万亩, 累计推广效益1910亿元,受益人9000多万人。

特别是围绕旱地农业技术需求,建立了职业农民培训体系,为全国职业农民和"三农"干部培训50万次,其中1.6万农民获得了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

目前,杨凌科技已成功辐射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杨凌模式"。

陕西省杨凌:痴迷天竺打造知名农业硅谷

杨凌示范区科技特派员和田市民为丰县指导农民过冬管理。

地区学校融合 -

贡献"杨凌力量"抢占世界农业科技制高点

近年来,杨凌重点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集中,深入实施"区域学校融合、融合发展"战略,建立西北农林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多层次沟通联系机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积极构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

为充分发挥自身的制度优势和科教优势,探索形成"农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新机制,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通过768个新作物品种、小麦和玉米系列新品种的累计验证,黄淮小麦面积累计延伸面积超过8亿亩,增加了430亿斤。特别是"瑞阳、瑞雪"等苹果新品种,有望成为苹果生产区北部主要更新品种。

水土流失控制技术体系的建设,克服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这个世界难题,推动了陕西绿色地图向北400公里,为国家回归森林(草)工程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种子产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关系到国民经济和民生,是整个农业产业的"筹码"。2021年初,杨凌种子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投资20亿元建立种子产业园。依托这一平台,杨凌将进一步整合企业、高校、政府科技力量,创新体制机制,在推动优质粮食生产的同时,打造种子产业大品牌。

从杨凌种子产业创新中心这批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路径,可以一窥这个国家级农业创新示范园科技带动、科技人才支撑的农业综合创新实践的生动实践。

目前,先正达养殖技术实验室中心已投入使用,主要种植区已建成,相关配套设施正在集约建设中。"项目完成后,预计基因型鉴定实验室将鉴定3万多种玉米种子材料,并建立相应的分子指纹图谱。项目负责人介绍。

步步不停,只因为肩上的使命。全球创新资源不断聚集在杨凌种子产业创新中心。随着知名种子行业企业先正达、科迪华和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金棚种子行业等种子行业研究院、企业纷纷落地,杨凌周边种子质量的这一"芯片",一批企业在生物育种基础研究、技术应用研究和产业示范推广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如今,随着技术创新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批高新技术农业企业正在继续以此为中心。先后引进种子栽培企业87家,其中省级"种种一体化"企业14家,年种子营业额约8亿元,占陕西省年交易量的50%。

今年以来,杨凌示范区先后成立了种子产业、水果产业、农业智能装备、农田保护、质量提升等四个农业产业创新中心。

特别是进入"十四五"规划,杨凌将重点围绕现代苗业、农田保护与品质提升、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农产品深加工、果业、畜牧业、节水工程、病虫害绿色防治等领域建设10多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引进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产业,形成"原创创新-成果试点-企业孵化-产业成长"成果转化链。

陕西省杨凌:痴迷天竺打造知名农业硅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领域"教学"。

创新驱动 -

加快秦原有农业部门新驱动平台建设

秦崇源创新驱动平台是陕西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源泉和平台。杨凌示范区依托区高校科研优势,制定了秦崇源创新驱动平台农业部门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计划到2023年,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建设创新联盟、共同技术研发平台、产业创新中心等10多个新的研发机构,攻克一批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显著提升旱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围绕产业链聚焦创新链部署,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中心项目,促进创新资源要素积累,促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工程师和农业技术人员"团队等

最后,杨凌将成为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国家市场导向、共享、开放、全面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总平台、总源,为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探索之路。

同时,加强秦氏农业部门创新驱动平台的工作推进,总结和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大力宣传创新政策、创新成果、创业文化和各类人才的典型事迹,弘扬优秀创业精神,营造人才热爱人才的社会环境和大众创业的社会文化。 创新。

杨凌示范区具有很强的农业科教资源优势,肩负着引领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的国家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工业高地、 打造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

时代之轮向前滚滚,"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世纪的目标,乘势而上,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迈向二世纪目标的前五年。

启航正好赶上航,重新集结线后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杨岭示范区将建设国际一流的农业科技创新城市,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的创新、转化和示范力度。

打造世界知名的创新元素聚集地的"农业硅谷",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人。(通讯员 何慧庚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