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个天才。
5岁时,精通北京、保定、常熟、福州四种地方方言,15岁会用十几种语言与人交谈,18岁以全国第二高分进入康奈尔大学,26岁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考三名100分,一名99分,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两所大学的最高分。
但他也是一个叛逆的少年,抽烟、喝酒、赌博各种污点,不修边饰,满嘴脏话。
小时候,他是家里的熊孩子,读书是班上的小混混,结婚成了一个严格的妻子。
同时,他也比天还高,没有耐心,一会儿想当电气工程师,然后学物理,学的是数学专业,部分跑去听心理学课,也打算当语言学家,每天在学校旷课、回家时播放音乐,还自称是哲学的......
总之,凡事要学,兴趣三天一变,学习是浮云密布,逃学才是对的。
读到这里,你以为这是一个伤中勇的故事吗?
当然不是!
再看看他后来的成就:
他和梁启超、王伟、陈玉科并称清华为四位导师;
他是现代汉语语言学之父,精通33种方言和10种外语;
他被清华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著名大学聘为教授,博士风气前四;
他是美国东方学会(AOS)的主席,并创立了科学学会。
他开启了中国音乐的新时代,一首《我怎样不想要她》演唱至今;
···
这个愤世嫉俗的天才大师就是赵元仁。
01
1892年,赵元仁出生于天津,一书《香门地》。
爷爷和父亲都是清朝人,祖辈是著名诗人赵毅(即写《江山一代人才出柜,各领路百年》的人);
这样的文化,赵元仁想要没有文化是难事的。
从小,他就表现出惊人的语言天赋,除了天津方言,他跟着保姆学了北京话和保定话,我们外国人听这三种方言都很相似,但只有3岁的赵元仁,但能分辨出细微差别,说成绩还不错。
5岁时,他跟着父亲来到江苏常州,随常州先生学习了几天功夫,后来又从姨妈那里学过常熟的单词,从姨妈那里学过福州。
在年轻时,您精通6种当地方言。
据说他的听力特别敏感,只要他听到的语言永远不会被遗忘。
童年 赵元仁
不过,不要看他那么有才华,小时候赵元仁是个真正的熊孩子,清清楚的话说小偷滑倒,他更喜欢弄得含糊不清,"猫吃我的面条"就成了"毛茸茸的我的脸",大人不理解,他玩了一个群体转弯,他不开心。
15岁时,赵元仁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学校预科学校,大概遇到不好人,跟着朋友学抽烟喝酒,但年轻时却成了"混血妖王",成了街头霸主。
然而,年轻人的叛逆来来去去来得很快,家人不管他,他意识到了错误,默默地戒掉了坏习惯。
在随后的几年里,他开始了"神学"的模式,三年的预备学习没有完成,对清华官方收费的学生。
为了出国,他挑选了灯夜读好几个晚上,自学拉丁语,以第二名优异的成绩获得骡子补偿留在美国。
同时参加考试的,有胡石和于克轩,胡石试55分,余克轩考28分,比赵元仁低100多分,这大概就是学ba和学神的区别。
一名留学生照片,前排左五为赵元仁
02
1910年8月,赵媛渡过太平洋,来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
即使在国外,天才仍然是人群中最聪明的。
赵元仁在期末考试中拿下了3分100分和1分99分,这是康奈尔大学成立以来的最好成绩。
但他不是那种专心独行的圣书,兴趣相当广泛。
虽然选择是数学专业,但一会儿想从事物理,一会儿想学机械和电学,然后对语言学、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文科感兴趣,怎么办?
赵元仁没有做出选择,他全部入选,一口气修了六七副科,也得到了不错的成绩。
有一次,他突然不想上学,想弹音乐,所以他的数学导师把他拉起来,告诉他他获得了数学和哲学的研究生奖学金。
在奖学金上,他放弃了主修音乐的想法,否则,猫王在美国还有什么?
1915年,赵媛被哈佛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继续学习哲学和音乐,三年后获得博士学位,被聘为母校康奈尔大学的物理学讲师。
一般来说,一个人一旦学了科目是混杂的,很容易被博而不精致,但赵元仁就是郭靖阳这样一位才华横溢、胸宽广、有深度、白手起家的大师。
胡石曾说过:"每一次跟人一起留在美国,经常把常州赵俊元推为第一。"
拿他放学后学习音乐的权利,人们在校园里学习吉他架鼓,演奏乐队,但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独立作曲的学校音乐,为厦门大学、东北大学、云纳大学等多所大学制作校歌,创作了数百部流行作品,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佳作曲家。
有意思的是,作为一些学生,我们都头疼微积分、线性代数,其实都是由他来打花,来写分数的!
(PS:数学如果有音乐那么好玩,那一年就挂不上题了!
他会用循环规则来绘制哲学思想的半径,用数学公式来测量吉他的音高,并用中文单词解释相对论。
赵元仁就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少年,他在学习期间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经常在门上穿着皱巴巴的西装和拖鞋,头发几个月都不能被忽视,走在哈佛门外的街道上,连孩子都得对他喊:"那家伙的头发应该剪掉!"
当然,在哈佛,他做了很多好事,比如成立了一个科学协会。
赵元仁认为,中国之所以软弱,是因为科学不够发达,为了弘扬科学,他在《科学》杂志上创办了一本中国学生杂志,成立了中国科学会。
这不是一群学生在学校里做一个社区来玩,中国科学界掀起了西方先进科学研究的高潮,很多学生在社区里,后来成为中国最早的科学家。
1915年,爱迪生写了一封信,庆祝《科学》杂志的成立。
爱迪生写给赵元仁的信
03
1920年,赵元仁突然辞职回国,不是为了服务祖国,而是——离婚!
事情是这样的:赵家是书香的家庭,恪守传统,早在他14岁的时候,就被父母安排了陈小姐订婚,现在老了,两位父母催促结婚,接受国外自由思想的赵元仁当然不行!
于是,他以"陈小姐比我大两岁"为由退出了婚约。
但不久之后,他100%热衷于追求比他小三岁的杨女士。
说起杨,她的生活绝对比赵元仁更"朋克"。
例如:
她出身于一个名家,但出身像男人的年轻衣着,也不纠缠脚,也不学刺绣,家人称她为"令人不安",但外界却称她为"杨三师傅"。
刚去学校就敢骂孔福子浪费食物,6岁才敢打中华民国总统李元洪的屁股(还不是总统)!
杨碧薇小时候也是被家人设定的,是她的表哥,长大了,她敢当面写一本结婚书,家庭就会颠倒过来。
16岁那年,她居然考了写《女人,国母也》,要知道,那是1905年的清朝,这句话在父权社会里不亚于一雷!
杨和赵元仁的熟人也很"朋克"。
当时,从国外归来的赵元仁是清华大学的教授,而医生杨在北京开设了中国第一家女子医院——森仁医院。
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在赵表哥家,她问他:"你在学什么专业?""
"哲学。"
"什么不好学,为什么不学哲学呢?"
两人相识后,杨碧薇打算把赵元仁介绍给自己的蜜李,谁知道两个人没有看眼睛,赵元仁却对这个媒人感兴趣。
杨是真正的"大女人",脾气暴躁,还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者,一般男人害怕亲近,拖到32岁还没有嫁出去,比起自己三岁的追求者,自然会嗤之以鼻。
爱情有时是如此不合理,它来得很晚,但又快又甜。
04
20世纪20年代末,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赵元仁作译者。
做罗素的翻译并不容易,罗素是个淘气的老小子,总是喜欢用双关语,这个时候精通英汉语境也很重要,而且,他到全国各地讲课,当普通话不普及的时候,赵元仁也不得不把这些英语翻译成各地的方言,英语部分要拿各省的当地语言来对应。
这么难的工作,除了赵元仁基本上没人能接。
但赵元仁不是一个勤奋的好翻译,他也忙着坠入爱河。
一天晚上,他和女神杨依伯维约了一次会面,哪一个愿意去?所以我把翻译工作抛在脑后。
等到他记对了事,把杨的小手带到礼堂时,罗素已经尴尬地站在领奖台上半天了——他什么也没说,没人明白啊!
罗 素
于是,当赵元仁拉着一个美丽的姑娘冲进礼堂时,整个房间爆发出激烈的掌声。
后来在"国游"期间,罗素病倒了,赵元仁抽出时间升华感情,顺便说一句,还翻译了童话经典《艾丽丝漫游仙境》,成为他的翻译代表作品。工作爱没有错。
1921年6月,赵元仁终于找回了美女,杨伯伟开心地结了婚。
两人的婚礼颇为时髦:请胡诗和朱峥一顿饭,确认婚后,再去公园拍了一张照片,做了一张通知发给上百位亲友,上面写着:
你:
在收到这个消息时,我们于1921年6月1日下午3点.m结婚,平均太阳标准为东经120度。
除了两个例外,除了信件、诗歌或乐谱之外,礼物是绝对不可接受的,例外是捐赠给中国科学会。
胡石在家吃饭,跑到《晨报》上得知消息,立刻,"中国第一对博士夫妇"传遍全国。
如此时髦朋克的婚姻,连罗素都说:"真的够激进的了。"
05
两个人结婚后,生活也颇为有趣,赵元仁是大家的语言,杨碧薇也会说几种方言,所以,两个人已经制定了一个时间表,今天说江西,明天说湖南。
赵元仁会写歌,一次是给刘塞娘的《我怎么不想要她》的歌,这首歌的声音,就像是写给妻子的情歌。
刘塞农曾经在报纸上为一张中文方言诅咒专辑做广告,赵元随便看一眼,这不是他自己的专长吗?
打飞到刘某半农家,用全国各地的粗言粗暴的话骂他一只狗血喷头,长了又走了。
刘塞米农
玩弄语言,他是专业的。
此外,赵元仁还编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单调故事——《史氏食狮史》:
石石石石,爱狮,誓言吃十只狮子。在市场看到狮子的时候。十点钟,是十只狮子。是的,石狮的市场。史的异象是十只狮子,目标,所以就是十只狮子死了。捡起的是十只狮子的尸体,石室。石室是湿的,棉签室是制造的。石室拭子,开始试验的食物是十只狮子的身体。进食时,第一个知识是十只狮子的尸体,真正的十块石头狮子的尸体。试炼是一件事情。
还有一首歌,"JiJi Hits the Chicken",他写道:
姬吉三,集鸡,鸡就是鸡。鸡饿了,鸡和鸡是鸡。鸡都是鸡蛞、鸡锖、鸡忌讳、急鸡、鸡急,接着是几只,姬姬急,即打鸡,打几个把戏,把戏弄成蛞蝓,鸡集几个基地,鸡都犀利打鸡,鸡蛞蝓,也就是记住"吉吉打鸡"。
全文是一个音节,但讲述了一个超级有趣的故事。
(为什么是姬还是石,赵先生这是什么爱好啊。
女儿出生后,赵元仁有了新玩具,他非常注重孩子们的音乐,每天在女儿的摇篮里弹钢琴。
有一次,女儿跟着哼哼,忽然没有哼,原来是拉凳子,但赵元仁却不理会,直到一首歌结束后子弹起来,可怜的小娃娃脸红了,把床弄得满满的。
杨吏责怪他,"孩子的音乐基础很重要,你怎么能打破整首音乐呢?""
当然,最后他乞求怜悯只道歉的事情,毕竟赵元仁的妻子严格管理是出了名的。
据说国民政府邀请他担任南京中央大学校长,他回击了五个字:"做不到,谢谢。"
不这样做的原因是杨不同意。
胡石曾问杨:"谁在家决定啊?"
杨碧薇非常对丈夫的面对:"小事我决定了,大事当然是他说的。但大事很少见。"
最后一句话是重点。
06
生活很平淡,但赵元仁却很有风趣,然后平淡的日子变得丰富多彩。
不幸的是,目前的情况是混乱的,平淡无奇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梦想。
抗日战争爆发后,两人为了躲避战争来到夏威夷大学,然后又来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期间他们因为美国国籍。
赵元仁一直奔波欧美,历任美籍华人协会会长、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东方学会会长。
他一生学习了无数专业,掌握了文学史和数学声音等主要学科,直到晚年才找到自己的终身事业:"成为一名语言学家比其他任何人都好。"
他说,他学习学习是因为他很有趣。
他喜欢倒着读英语,然后回到磁带上,观众听到最纯粹的发音。
他去法国参加一个会议,用纯正的巴黎口音与车站侍者交谈,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对他说:"你回来了,现在你不再像以前那么穷了,巴黎很穷。"
他曾在中国进行过"口技"巡演,从北京沿京汉路南行,途经河北至山西、陕西,出韶关,从河南入两湖,四川、云桂,再从两宽环江西,福建到江、浙江、安徽,从山东穿过渤海湾进入东部三省,最后进山海关回到北京。
每次去那个地方,他都会用当地方言说一个小时,围观的人都以为他是本地人。
他说,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是,全世界的人都认为他们是他的同胞。
中国有句谚语在学术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赵先生永远不会错。"
只有在妻子和女儿面前,他才会有不常见的一面。
犯错会是杨不薇骂咧咧,调皮起来抢女儿的零食,然后继续被妻子骂。
1974年,周恩来见到这对夫妇时,赵元仁向总理介绍他的情人:"她既是我的内政部长,也是我的外交部长。"
他们都是拒绝任何限制的人,在生活中从不当官,以自己的方式做事。
80岁那年,老夫妇还兴致勃勃,跑到欧洲租车,来到欧洲自驾游,一边写美食日记,一边做民宿的阿姆里。
民国里有很多陌生的女人,只有杨碧薇拥有最美的爱情。
民国有很多天才大师,但只有赵元仁很可爱。
两个人撞在一起,比如天雷抽搐着地火,宝塔镇他妖怪,你看他们充满了奇特,连研究学习这样一件恰当的事情都是"好玩",到80岁就学会青春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怎么能不让人羡慕呢?
1981年3月,杨突然去世。
他的爱人悲痛欲绝地离开了,他于次年2月24日跟随他,享年90岁。
今天是赵元仁逝世36周年。
虽然有回忆,但没有必要悲伤。
毕竟这个世界美丽的皮包很多,有趣的灵魂是很少的,赵元仁和杨博伟这样有趣又甜蜜的爱情,百万里选一个也不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