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份通知,外企德科将多名员工送上2审!这瓜值得吃

前言:很多应届生都喜欢问这么几个问题,外企德科是不是外企?od是不是外包?今天,笔者就借这个瓜,再详细给大家解释一次。

一份通知,外企德科将多名员工送上2审!这瓜值得吃

什么是od?

od = outsourcing dispatcher,字面意思就是「外包派遣员工」,比中文「人力外包」还low,没想到吧?今年把这个词用到极致的就是今天笔者文章里的“主人公”——外企德科。

华为的od相当于是自己原来把外包的名声做臭了,于是搞了一套英文字母组合的模式,搞得故作玄虚的「华为x外企德科联合高端招聘」,虽看似提升逼格,但实际换汤不换药。

举个例子,不信各位去boss直聘上问问那些热情好客的主动搭理你的华为大哥哥大姐姐,你问问他们od全称是啥,笔者可以打赌,他们不敢跟你说是outstandingdepartment(华为预备役,outstanding取pending的意思,不是卓越)。

他们只敢偷换概念的告诉你,从外企德科od可以转正华为。但笔者在这也要告诉各位一句,外包转正规军的渠道一直都有,不管是现在的中软等,还有06年的慧通,套路这都是一模一样,毫无新意。现在很多老华为员工,二本三本学历都是走外包卖命转正的,当然你问他们od怎么样,他们肯定会吹od有多好,因为感恩的心。

而外企德科宣称的转正率嘛,笔者劝你多留意一下,那些hr为了kpi从1%到20%都敢瞎给承诺,你看最近公布的,差不多10000人,成功转正了几个。人家德科妈妈咪才不管这些,就赚你人头的钱。德科跟华为一年一签,不满意会退回德科,工牌整天跟华为一样,上面会有德科字样。多说一句,「外企德科」 的「外企」类似于北韩的国号,命里缺什么就取什么名字,价值观跟apple、google那些外企是南辕北辙的相似,该炒你的时候hr跟村镇企业差不多,说话要多难听有多难听,把你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好了,废话不多说了,吃瓜!

这是昨天笔者在企查查披露的判决书发现的一个瓜,非常有意思。

一份通知,外企德科将多名员工送上2审!这瓜值得吃

外企德科29日当天新增10条劳动仲裁纠纷,而所有的劳动纠纷相同的点,员工们在邮件中收到一份《关于u-tech员工解聘的通知》,不知道这具体是一份什么通知?就这样一份通知,多名德科员工被送上2审,这瓜还是值得吃的。

德科公司是这样说明这份通知的:

1、客户专员陈某因刚入职不具备相应业务水平及权限,于2019年1月2日发送的邮件表述内容有歧义,非为德科公司本意,其不清楚法律后果;

2、陈某2019年1月2日发送的邮件中附件违反了公司用印审批流程,非为德科公司的本意,也导致其与邮件标题冲突,因此应以邮件主旨确定邮件意图。证据2陈某通知李某入职邮件。证明:涉案邮件中,发件人Chen.Li7为德科公司员工陈某一。证据2的发件人与证据1的发件人为同一人。证据3陈某《劳动合同》书。证据4陈某入职开通公司内部人事系统账号通知邮件。证据3-4证明:陈某于2018年5月4日入职德科公司,于2018年5月10日开通德科公司员工自助平台账号。证据5《劳务派遣协议》附件一:《劳务派遣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证明:依据涉案《劳务派遣合同》附件一,德科公司收取税后派遣服务费350元/人/月。

这位客户专员陈某是什么人?在不具备相应业务水平及权限,不清楚法律后果的情况下就能发送一份不是德科公司本意的全员邮件?

再看看员工们是怎么说:

一份通知,外企德科将多名员工送上2审!这瓜值得吃
从该内容恰好能够证明涉案邮件的发件人陈某是公司的人事负责人,有权代表公司发表相关文件。

看完员工的答辩,是不是就有意思了?

再看看法院是怎么说:

根据外企德科2019年1月2日向部分员工发送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中明确作出了解除与部分员工之间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在同一用工单位解雇大量员工的情况下,外企德科及用工单位于2019年1月11日召集部分员工协商赔偿金、补偿金未果,外企德科并在当晚向包括被上诉人在内的部分员工发送《关于u-tech员工解聘的通知》邮件,表达了将与被上诉人共同协商于2019年1月11日解除派遣劳动合同,但该通知未明确表示被上诉人需要待岗,亦未明确表示双方未解除劳动关系;故被上诉人在当时的情境,有理由相信该通知系上诉人解除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故一审法院认定双方劳动关系于2019年1月11日解除,法院予以确认。

好了,整个事件基本算是明了,笔者最后再给各位说说“外包”这个事。

近年来国内市场走变,功利主义已经慢慢取代了技术生产力。东西好不好根本得不到重视,也显得不那么重要,所有人的关注点全在东西能卖多少。市场已经变为竞争不是技术,而是暂时的欺骗市场。欺骗市场的方式变为:表面文章、低廉价格、虚假广告等。反正韭菜多,只要能收割到一批韭菜,足够让这些忽悠富足那么几代。所以国内的企业永远不在乎“长远”这种“虚无缥缈”,他们只在乎驾驭他人的满足感。

技术不在是生产力,于是,很多企业开始不在养技术团队,奇葩产业(外包)就这样诞生了,而且开始占领主流市场。外包占领主流职场,皮包公司也就越来越多,最后就成了如今的职场形态,外包公司的蝇头小利,葬送了一个阶层的利益与命运,断送了多数技术人的生路。利益驱动下的功利主义,扼杀职场人的创造,年纪轻轻的职场人早早被职场“优化”。

很多人认为外包是节省企业成本,确实,笔者也承认。但是让我们这些精打细算的资本家们玩成什么样,大家不清楚吗?

当然,笔者满篇说了外包的种种不足,但外包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如果你学历不够好,不是科班出身的,很难找到工作的,或者是中小城市的,外包这种offer也是可以去的。但如果对技术还有所追求,胸怀理想的技术人员来说,就不要考虑了。(注:笔者可不是歧视外包哦,毕竟千人千种选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