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里滨,波涛拍打海岸,远处是江之岛。纪子与她父亲的助手服部迎着微风,骑车游玩。纪子已在适婚的年龄,但心念老父,迟迟不肯出嫁。
腰越,满福寺门前一处拐角道口。秀一骑着单车追赶着电车,白衬衫随风飘舞。他眉头紧锁,正盘算着如何杀死继父。
极乐寺站前,小玲与风太逛完花火大会,相互道别。夜虫小吟,风太鼓足勇气,夸赞了小玲的浴服。
稻村崎海角,警察们正布下重重陷阱,引诱藏身于此的绑匪银次郎。
这是四部日影里的桥段,人物们或幽怨、或青涩,或阴郁、或暴虐。在人生转角处,他们命途迥异。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山、海、隧道、铁桥组成的光影时空中。将他们串联起来的,是湘南海岸之光——江之岛电铁。

△△江之电·镰仓高校前站
「电影正观看着我们」
江户时代晚期,日本坊间盛行外出旅游,目的地是关东的江之岛和镰仓——它们是当时百姓心中人气最高的旅游名胜。明治35年,江之电作为通往镰仓和江之岛的观光列车开通。现役车辆中,最古老的是300形,它装扮着绿色与奶油色的外衣,怀旧风格十足。平成9年,为纪念通车95周年而建造的复古车辆,因其效仿东方快车的设计,大受欢迎。
△△绿色和奶油色的组合构成了江之电色
江之电东起镰仓。那里是六百多年前,幕府时代的日本心脏,也是无数日本艺术家的圣地。小津安二郎葬在那里,墓碑上写着大大的“无”字;川端康成穿过长夜隧道,于镰仓的居所里,用煤气自戕,去到了雪国。
△△在道路间穿梭的江之电,
已和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交织在了一起。
川端康成在镰仓听见了“山涧深处的海浪与风声”,便将其暗喻为人心的悸动,创作了《山之音》。名导成濑巳喜男于1954年改编了该小说,将其搬上大银幕。原节子饰演了柔美的女主角菊子。她的表演极具亲和力——她招牌式的、令人深深沉醉其中的笑容,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日本。
△△出了极乐寺站,徒步5分钟便是被称为“紫阳花之寺”的成就院。
参道的石段两侧,种植着和《般若心经》字数一样的262株紫阳花
那并不是原节子最经典的表演。在《东京物语》的尾声,小女儿京子(香川京子饰)无奈地说道:“这个世界太令人失望了。”原节子饰演的二儿媳纪子微笑着回答她:“是的,世界是令人失望的啊。”那一刻,你会感到,电影是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伟大的存在。
另一面,二儿媳纪子对整个家族超越血缘的无私之爱,以及在丧夫后,孤独孓然的境地中微笑着与世界相处,这令人感到无限的暖意,这恐怕,也是所有的小津安二郎电影的精髓所在。原节子在那一刻的微笑与对白就像是一面深不可测的镜子,有时,并不是我们在观看电影——与原节子一样,电影端坐着,面带微笑,正观看着我们。
《晚春》开启了原节子与小津悠长的合作之旅。从此,她化身为小津电影中“永远的女儿”。当然,《晚春》中的她尤为令人津津乐道——她将父女情感中若隐若现的恋父情结,以一种含蓄、隽永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晚春》的故事发生在镰仓。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便是春末午后的北镰仓车站。外景地,有江之电沿线的七里滨、江之岛。最后一个镜头,是夜幕下的镰仓大海。镰仓与湘南海岸的地域背景,对那时小津极为重要。二战后,镰仓是东京文化人的避难所,它填补了小津因东京百废待兴的荒芜而兴起的失落感。《晚春》也是编剧野田高梧和小津于二战后的第一次合作,它为小津日后的作品定下基调。那时,小津与野田时常去镰仓拜访他们的前辈、作家里见弴。看完《晚春》后,里见批评小津,说片尾女儿纪子出嫁后,父亲于家中含泪削苹果这一幕太迎合大众,匠气十足。小津听后深自反省。
△△比起御灵神社的紫阳花小道,
从它面前驶过的江之电和紫阳花更是构成一幅画,
成为了无数铁道迷的圣地。
电影公映后不久,在里见弴的影响下,小津定居北镰仓,与母亲一起生活。里见、小津与野田兄弟三人,隔三差五,会在位于茅崎的旅馆“茅崎馆”里吃天妇罗,喝清酒。里见写小说,野田写剧本。正是在这段岁月里,小津与他的作品开始闻名于世。
与前辈小津一样,是枝裕和也时常会跑去茅崎馆构思电影。是枝裕和成为导演时,日本的电影环境已经不允许他如前辈小津一样,奢侈地长期窝在旅馆写剧本了。早些年,拍《步履不停》时,他在茅崎馆待了一个星期。用他的话说,“受尽折磨”:老旧的走廊地板吱吱作响,房间的电灯昏暗,空调设备也不行。但每到夜晚,黑暗的中庭就会传来白天听不到的海浪声。一想到小津导演或许也曾听到此般声响,是枝裕和不由得感触良深。
在前辈成名的地方,是枝裕和完成了《海街日记》的剧本。这个镰仓四姐妹的故事,改编自吉田秋生创作的同名少女漫画。吉田对是枝的唯一要求,是好好拍摄“镰仓的四季”。所以,看完《海街日记》后,你能明显感受到,镰仓才是电影的主角,是枝裕和用唯美的影像将电影的重心放在了“时空”更迭上:影片伊始,夏天,是枝裕和用搬家桥段,令“家”登场,到影片尾声,冬天,是枝裕和以小玲(广濑铃饰)的视角,将“家”的概念延展到整个小镇,直到最后镜头里的大海。
是枝裕和一方面描绘了“现在”的时间线上,家人被时光的改变;另一方面,他也告诉人们,过去的岁月,是如何影响人物的。电影中,江之电像是时空列车,它频繁出现,串联起新旧时光中的人物与情节:由比滨站,小玲和风太(前田旺志郎饰)在沙滩上聊樱花;稻村崎站,幸(绫濑遥饰)与椎名(堤真一饰)在海岸的石阶上长谈。七里滨站,四姐妹两度在海边散心,影片末尾,她们一同由此向稻村崎海角走去。极乐寺在电影中数次出现,成为了连接四姐妹居住的老宅与整个镰仓的重要坐标。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关于极乐寺法事活动的场景,是极乐寺第一次允许剧组在寺内拍摄,人们有幸第一次在大银幕上见到了寺内怒放的紫阳花。在表现时空更迭的同时,是枝裕和称得上是幸运地,通过极乐寺内的珍贵影像,带出了生与死的意境。
「转角的前方,风景令人怀念」
明治31年,江之电的建造团队铺设铁轨时引起了人力车夫们的公愤,他们掀起了反对江之电的运动。那些赞成修设铁路的人们,提供了他们的土地作为铁道路面——便是现在仿佛缝补着每片住宅街的蜿蜒线路。
从镰仓至终点站藤泽,江之电仅10公里长。其间,铁道和民居几乎融合在了一起——人在车上,民宅阳台上摆放的花朵触手可及。它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全线约93处转角弯道。江之电每转过一个弯道,便令人们与未知的美景撞面。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情侣走进影院,寻找座位时,会下意识地手拉着手,在影院外他们可能都不会这么亲密。你可能会说,这是对漆黑与安静的环境的自然反应。但这也是即将开启一段未知旅行时的反应——电影院里的座位,就是江之电的座位,因为前一分钟你还在居民区里兜转,下一刻,它就带你去到了海边。坐在江之电里看沿途的风景,就像在看一部每秒剧情都在发展、猜不到结局的电影。
△△三木聪执导的《转转》,就像是一部坐在电车上,从窗外观看到的电影。
三木聪执导的《转转》,就像是一部坐在电车上,从窗外观看到的电影。负债者竹村文哉(小田切让饰)被债主福原爱一郎(三浦友和饰)一顿修理,依旧无力还债。福原无奈之下提议取消竹村的债务,但条件是,陪他在东京散步。
于是,颓废青年与颓废中年开始漫无目的地闲逛,聊着无聊、甚至略低俗的话题。他们渐渐地相互了解,并开始回忆各自的过往。原来,福原多年前误杀了妻子,始终走不出阴影;竹村从小被父母遗弃,从未和父亲单独外出,梦想和父亲坐一次云霄飞车。
△△福原无奈之下提议取消竹村的债务,但条件是,陪他在东京散步。
一路上,他们拧掉了老奶奶的自行车车铃;遇见了偷女孩衣服的假面超人,想起和中年妇女出轨未成的惊险;在火星来的女画家家里喝过期好几年的咖啡;买不起鳄鱼衫给喜欢的女孩,于是贴了个鳄鱼的标志在polo衫上,结果标志当众掉下;尾行一位衣着华丽、技巧拉风的电吉他手,结果看见他在两位拿着警棍的警察面前突然停止了狂躁的曲风,毕恭毕敬地说:“晚上好。”
再走下去,下一个转角处,他们说不定能遇见更多有趣的人事。
旅程的尾端,电影的结尾。如父如子的两人行将分别。福原与家人请客,喊上竹村,围坐着吃顿散伙饭。竹村知道,这顿饭后,他们的东京散步之旅即将结束。从未体验过家的温暖的竹村在席间不禁流下了感动与遗憾的泪,一边解释说,自己是被咖喱辣哭的。
△△如父如子的两人行将分别。福原与家人请客,喊上竹村,围坐着吃顿散伙饭。
短暂地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将遭遇的人与事融入我们之中,《转转》中的竹村与福原即是如此,观看着他们的我们,也是如此。这是行走与电影共同的本质,它决定了我们穿梭在此处和彼处之间。生活如果像电影一样该多好?一个剪辑后,下个场景就可以是10年、20年后,那能略过多少平淡与琐碎啊。
江之岛电铁线就是一部长达34分钟的电影精华。
电车外的世界,除了民宅、山海、铁桥,还有上下学的孩子;穿着浴服在平交道口等待电车驶过的美丽女子;扛着冲浪板向海边走去、皮肤黝黑的男人们。如果你也在风景中,可以选择向正襟危坐的驾驶员招手示意,他们会回以微笑,向你招手——这就是旅程中的“未知”,与看电影一样,人们只能与“它们”相逢,却不能一起生活。我们相逢在一片无人能停留的天空下,然后汽笛响起、字幕打出,我们不得不离开。
江之电历史上“最年轻的驾驶员”新田朋宏,就在电车上完成了与未知世界的短暂相逢。
△△江之电历史上“最年轻的驾驶员”新田朋宏。
他出生后7个月,不幸患上了扩张型心肌症——先天心脏病的一种。他的父亲是铁道迷,时常带给他各种关于电车的玩具和图书,并带他乘坐江之电。朋宏君从小便有个梦想:成为江之电的驾驶员。可病魔不断向朋宏君伸出魔掌,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江之电的高桥次长得知此事后,立马许诺帮助完成朋宏君的愿望。可对于没有铁道驾驶资格的朋宏君来说,驾驶江之电,是违法的。江之电本社最终决定,让朋宏君进入驾驶室,感受驾驶员的工作状态。那是初冬时节,寒冷是心脏病病人的大敌,他们甚至考虑了突发情况,演练了无数次紧急抢救。
就在各种准备都在进行中时,江之电总务课长楢井得知,朋宏君的母亲欲子,因身体状况,从来没能和他一同乘坐电车,便离世了。每次朋宏君乘坐电车时,总会对爸爸说:“我想和妈妈一起坐哦。”这份情感,不正是和成为电车驾驶员是联系在一起的么?楢井的直觉让他做出决定:不能只让他进入驾驶室,要让朋宏君成为真正的驾驶员。
△△再走下去,下一个转角处,他们说不定能遇见更多有趣的人事。
1998年11月11日,天空万里无云。朋宏君穿着江之电为他准备的制服,从藤泽到镰仓,开始梦想之旅。江之电全线各个车站的工作人员,一路向朋宏君敬礼致意,这在江之电百年历史中,还属首次。
朋宏君用尽全身力气,站起来,走向驾驶席,同行的医生们都惊呆了。职业驾驶员扶着朋宏君的小手,驾驶着电车,完成了旅途。随后,他穿着制服,坐上了急救车,返回了医院。4天后,朋宏君离开了人世。
在这之后,楢井每次都会和公司的新人说起朋宏君的故事:“有如此爱着江之电的孩子,我们必须努力工作啊!”
出入江之电的总部的员工,一定会通过一道墙,墙上挂着仅拥有16年短暂人生的铁道少年新田朋宏的画作:男孩驾驶着江之电,幸福满足。 c
【本文转载自《在日本》第二期。微信公号“在日本mook”(injapanm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