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今年冬季我国或“偏冷”

羊城晚报讯 记者梁怿韬报道:11月4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就11月气候趋势预测、今年冬季气候趋势预测及建议向媒体通报。记者从发布会获悉,在综合现有气象资料预测下,我国今年冬季偏冷的概率大,但未必是“冷冬”。虽然我国在拉尼娜年偏冷概率多,但不是每一个拉尼娜年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建议我国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应防范阶段性强降温和低温可能造成的灾害。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副主任赵会强在发布会上介绍,11月13日前后,我国长江及其以北大部地区、华北及东北地区可能受新的另一股冷空气影响。预计今年冬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中东部地区气温总体以偏冷为主,季节内冷暖波动大;降水总体呈北多南少分布,其中黑龙江东部、黄河流域中部及华北西部、新疆北部等地偏多两至五成。

偏冷的冬季,我国是否会遭遇“冷冬”?类似2008年的“雪灾”会不会重演?对此,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解读称,“偏冷”是气候平均而言气温偏低还是偏高,“冷冬”则有严格标准。尽管目前预测今年冬季我国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但导致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较长时间的雨雪冰冻天气,还要有非常好的水汽输送这一条件。从现有预测看,今年冬季我国南方的水汽条件不如2008年,发生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的可能性较小,但在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和江南西部可能出现的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需注意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对电网和交通的影响,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阶段性集中用电需求等做好应对准备。

此前,国家气候中心已预计10月份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且冬季会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贾小龙称,影响我国气候的不仅仅是拉尼娜,还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拉尼娜年的确存在偏冷的概率比较多,但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因为存在着其他对气候影响的因素。国家气象部门将密切监视海洋、积雪变化等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化。

来源: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