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訊 記者梁怿韬報道:11月4日,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釋出會,就11月氣候趨勢預測、今年冬季氣候趨勢預測及建議向媒體通報。記者從釋出會獲悉,在綜合現有氣象資料預測下,我國今年冬季偏冷的機率大,但未必是“冷冬”。雖然我國在拉尼娜年偏冷機率多,但不是每一個拉尼娜年冬季平均氣溫都偏低。建議我國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都應防範階段性強降溫和低溫可能造成的災害。
中國氣象局辦公室副主任趙會強在釋出會上介紹,11月13日前後,我國長江及其以北大部地區、華北及東北地區可能受新的另一股冷空氣影響。預計今年冬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勢力偏強,中東部地區氣溫總體以偏冷為主,季節内冷暖波動大;降水總體呈北多南少分布,其中黑龍江東部、黃河流域中部及華北西部、新疆北部等地偏多兩至五成。
偏冷的冬季,我國是否會遭遇“冷冬”?類似2008年的“雪災”會不會重演?對此,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解讀稱,“偏冷”是氣候平均而言氣溫偏低還是偏高,“冷冬”則有嚴格标準。盡管目前預測今年冬季我國冷空氣活動頻繁勢力偏強,但導緻2008年我國南方地區較長時間的雨雪冰凍天氣,還要有非常好的水汽輸送這一條件。從現有預測看,今年冬季我國南方的水汽條件不如2008年,發生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的可能性較小,但在我國西南地區東部和江南西部可能出現的階段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需注意階段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對電網和交通的影響,并針對可能出現的階段性集中用電需求等做好應對準備。
此前,國家氣候中心已預計10月份進入拉尼娜狀态,并且冬季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賈小龍稱,影響我國氣候的不僅僅是拉尼娜,還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拉尼娜年的确存在偏冷的機率比較多,但不是每個拉尼娜年的冬季平均氣溫都偏低,因為存在着其他對氣候影響的因素。國家氣象部門将密切監視海洋、積雪變化等其他影響因素的變化。
來源: 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