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寻找革命先辈的足迹
什么是“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红色基因凝聚了力量,引领了未来,典藏了历史,穿越了时空,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永久地向往和神圣的殿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历史进程中敢于流血、敢于牺牲和敢+斗争的顽强精神的高度融合。传承红色文化和弘扬红色精神对党和人民的思想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实际意义。
我们红远实践队此次实践的地点是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湛江市博物馆、寸金桥公园,以及湛江市麻章区甘霖村。湛江市博物馆是广东省爱国主义基地,已有40年的历史,展览给我们的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呈现了湛江人民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抗击外来侵略和压迫的可歌可泣的抗法斗争史。甘霖村,这是一条十分具有红色基因的革命村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每个革命战争时期,甘林村人民不怕流血牺牲,坚定不移地与敌人进行英勇斗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

随后来到1960年建成的湛江博物馆坐落在寸金桥公园内,是一座苏式三层高大的建筑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旁边放置的三个炮台,这些炮台是革命先烈在抗法战争用过的。历经风雨洗礼,虽留下斑斑锈迹,但仍可从中隐隐可见当年战争的场景。从大门步入博物馆内,馆绿树成荫,环境幽美,没有雄伟的建筑,没有吵闹的声音,有的是一片让人庄严肃穆的气氛。而馆前是一个大广场,博物馆顶置有一个五星尖塔。
最后走访了甘霖夜校 ,位于中国广东省湛江市湛江麻章镇甘林村 ,为湛江市的一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时间为1995年10月15日。
甘霖村老党员给我们上了一节红色文化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甘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杀敌,浴血奋战,先后有98名优秀青年参加革命队伍,56人加入中国共产党,25名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的有19人。
掀起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8月,遂溪青年支仁山、何森、招离、王国强通过甘霖村人梁子端到甘霖村利用梁氏宗祠开办农民夜校,教群众识字,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甘霖夜校很快便发展到300多人,成为当时遂溪一间开办较早并且规模较大的夜校。接着,甘霖村相继成立了“遂溪青年抗日同志会甘霖通讯站”“消费合作社”“妇抗会”等抗日组织。1939年5月,中共甘霖党支部成立,是遂溪抗战时期最早成立的农村党支部之一。从此,甘霖的革命斗争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日益壮大,很快发展到周围的田寮、洋溢、水粉、九东等村庄,建立了以甘霖为中心的农村抗日阵营。
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1943年2月,日军攻入海康城,进犯遂溪,雷州半岛沦陷。3月,共产党人梁甫、梁汝新接到上级指示回到甘霖村,发动群众破坏公路阻止日军进犯,开展策反日伪军、组织锄奸等活动,与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在整个革命战争时期,甘霖村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农民大王”梁汝新、党的好干部梁甫、革命战士简常、革命母亲吴森、勇敢连长梁彪、浑身是胆的梁培英、坚强的游击战士黄南保……
甘霖烽火碧云天!甘霖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永放光芒!
红色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文化。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就开始酝酿,到新中国成立时已历经的风霜雪雨,最终苦尽甘来,在此之间,形成了一种只属于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一红色文化。红色文化精神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在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直到现在,它也提醒我们在中国最黑暗的那段日子里那时中国人民"团结、艰辛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定意志,它依然是鼓舞、激励现代中国人民继续奋斗的强大推力.
目前当代人缺乏积极奉献的精神,而甘霖村先烈们的故事让我们蓦然落泪,这是一种怎样的大无畏精神!先辈们身上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无论何时都值得我们学习。就算我们现在身处和平时代,谈不上牺牲自我成全大家的事情,但积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应当具有的品质。先辈们用鲜血为我们换来的和平年代,更应该懂得珍惜,我们当代年轻人要真正地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团队名称:红远队
队长:张沛权
副队长:贺英
安全员:许金宇、陈智涛
宣传员:温凯岚、谭婉仪、冯雅颖
财务员:陈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