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在行动丨李阳:抗疫新闻“战场”上,笔杆犹如“枪杆”

作者:日常恶魔
县级融媒体中心记者在行动丨李阳:抗疫新闻“战场”上,笔杆犹如“枪杆”

资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阳。

红网时刻记者 李璐 长沙报道

“好的,我马上到。”1月31日下午三点半,资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阳刚写完稿子又接到了采访通知,资兴市兴华路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为居家隔离市民送菜上门,这是李阳这一天的第三个采访任务。

“这个时候记者就应该冲在前面,我还是一名党员,更应该冲在同事前面。”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没有过多顾虑,李阳选择用笔杆当“枪杆”,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舍小家 顾大家

1月25日,大年初一,在宜章老家刚吃过午饭的李阳就接到了领导的电话,要求立即返程,做好随时采访的准备。

在确定自身没有接触疫源地人员、没有身体不适症状后,李阳立即开车回到资兴,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宣传战线上。此后每天,无论是在医院、农贸市场、巡逻卡口、社区街道都可以看到李阳扛着摄像机记录防疫一线工作的身影。

“累,肯定累啊,但是我们多跑一条稿子,大家对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就多一份了解。”李阳说道。

2月1日,李阳前往罗围执勤卡口采访市公安局东江派出所民警邓龙。由于执勤需要,邓龙从大年三十开始,9天没有回家,这次他的妻子特地带着女儿过来给他送换洗的衣服,看着邓龙与女儿相见的场景,在一旁记录的李阳也被深深触动了。

这段时间,李阳将三岁的孩子安顿在外公外婆家,期间也只见了一次面,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每天要忙于拍摄与写稿,同时关注疫情发展情况,没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确实顾不上,也辛苦家里的老人了。”李阳心里充满了内疚。这段时间,李阳共采写新闻稿件18篇,其中在省级、市级媒体上稿8篇,有力地宣传了资兴疫情防控工作。

上阵“夫妻档”

李阳的妻子胡石林也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每天负责微信公众号内容的编辑。长年坐在电脑前工作,不到30岁的她出现了椎间盘突出和颈椎韧带钙化的症状。

这段时间,胡石林每天要处理10多篇稿件,为了保证不出现错误,经常要工作到晚上十点,直到当天的微信内容安全推送,才能长舒一口气。由于身体上的疼痛,她经常要到后半夜才能睡着。

两口子虽然在一个单位上班,但是一个白天在外面采访,一个晚上要加班,两个人能好好坐下来聊天的机会也少之又少。

虽然工作岗位不同,但为了抗击疫情这个共同目标,这对夫妻一直坚持在前线。

在资兴市融媒体中心,19名外采一线记者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他们当中有的初为人父,有的家中有老人需要照顾,但是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没有一个人请假,没有一个人退缩,都主动奔跑在疫情一线,让更多“平民英雄”的先进事迹展现在荧幕前,让更多的老百姓及时了解到疫情防控消息。

“如果这是一场战争,那么我们选择跟人民站在一起,冲在最前面,无所畏惧。”李阳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