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孩子的赏识,就好比为孩子送去一缕缕春风,也许未来,他们就能够收获整个春天...这就是王亚楠老师的信念。
王老师在这块园地上已经辛勤耕耘了整整19年了。在这19年间,她始终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力求在平凡、普通中捕捉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把握学生的常态内力,使其发扬长处,避其短处,在成功中品味,赞扬其优点,以促进个性形成;在失误挫折之中寻找正确和有利的因素,增强自信,开发潜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的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学习上也各不相同,那么在教学中,就更需要教师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头脑聪明却不善于自控的学生,多看他们几眼,多给他们一个肯定的眼神,多给他们一份坚定的信心,坚持下去,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裹着污泥的沙子竟是一粒金沙!因此,不要轻易地判定一个孩子的一生,特别是目前处在劣势的学生,因为每个人都有向上的要求,每个人都有不可估量的潜力。今天,他表现平平,并不出众,明天,他通过努力也许会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鼓励”是孩子前进的兴奋剂、加油站,在这一点上,王老师的做法颇有见地。她班有这样的一名学生,大家管他叫小向,他性格急躁,特别顽皮,班级所有的同学都怕他,因为他的急躁,他经常不问事情的青红皂白,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上来就是动手打,上课时经常不遵守纪律,不是和同桌讲笑话,就是前后左右的瞎捅咕。下课时没有人和他玩,他不是去给这伙做游戏的捣乱,就是想点坏主意去打谁一下。这不,前段时间,他又多管闲事,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班级的另两名同学下课时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个同学就对另一名同学吹牛,说他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两个人正聊得开心,这时小向在旁边走过去一下子就推倒了刚才吹牛的小孩,揭穿人家根本就没有那个本领,是在撒谎呢,结果两人就打起来了,调查完原因后,王老师让他有时间多帮老师做些事情,他很快答应了。于是每天下课时,他都帮老师把桌椅摆整齐,把地面的纸屑捡干净,或者帮助老师提醒组长收作业,或是帮老师批批听写小条什么的。他果然下课时有活干了,一会喊喊收作业,一会喊喊谁听写有错误的赶紧改正过来,还不时的捡起地上的纸片,整个人顿时就忙碌起来了,王老师抓住机会赶紧表扬他,并鼓励他这个小助手还可以做得更好。想老师所没有想到的事情。这样他也就没有时间去给其他的同学捣乱或是多管闲事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在小向的身上,王老师的这种方法还挺有效果,就继续实行了起来。在六一演出课本剧《滥竽充数》,选小向演南郭先生,他可乐坏了,第二天就把所有他的台词都背下来了,并且表情动作等都表演的十分到位。在这演出之后,小向仿佛像变了一个孩子似的,以前的顽皮,上课的不听课,捣乱的坏习惯几乎不见了,现在的他上课聚精会神的听讲,书写时稳稳当当,安安静静,所有老师布置的任务都以最快的速度来完成,抓住他这样进步的契机,一次又一次的表扬他,他也是很争气的一次比一次好。
王亚楠老师的做法,是在孩子心灵深处构筑了这一座老师与学生的爱的大厦,这赏识鼓励如雨天的一把小伞,给孩子一方无雨的晴空;如深夜里一盏明灯,给孩子一份光明;如寒冬里的熊熊烈火,炎夏里的一缕清爽的凉风。没有赏识便没有教育,赏识可以诱发美好的行为,赏识可以塑造美好的心灵。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赏识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希望我们所有老师能好好地运用这把金钥匙,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自信中成长,在自信中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