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过去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很多时候预知气候情况往往借助自然界的一些变化来进行判断,所以古时有看云识天气的通用方法,除了看云,还有看动植物的活动,比如蚂蚁搬家要下雨、蛇向上爬要下雨、燕子低飞要下雨等等都经过了大量的事实得到证明。蜜蜂也是一种可以感知气候条件的小昆虫,而且蜜蜂还能感知天黑与天亮。但是有一个情况很多朋友不解,那就是蜜蜂明明有感知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什么有的工蜂夜间还会在蜂巢外过夜?对于这些“夜不归宿”的工蜂,究竟是勤劳还是“多情”?今天蜂部落就给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其实有经验的养蜂人都发现了一个问题,蜜蜂实际上对气候的感知能力是非常强烈的,我们可以从几种气候变化来看蜜蜂的行为。
第一:晴朗的天气
在晴朗的天气里,蜜蜂飞行比较高,而且出行的蜜蜂比较多,往往我们距离很远就可以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
第二:阴天
阴天的时候由于空气中的湿度比较大,蜜蜂巢外活动会减少,一般只在蜂箱附近活动。
第三:下大雨
在下大雨的时候,蜜蜂的表现是不出房。
所以从上面几点来看,蜜蜂的确可以预知天气变化,所以民间有很多关于采用蜜蜂行为来判断气候变化的方法,比如我们常说的“蜜蜂带雨采蜜天要晴”、“蜜蜂不出窝,半夜必下雨”等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虽然说上面说了蜜蜂能够预知气候变化,但是在实际养殖中很多朋友会发现,蜜蜂也具有在外过夜的习惯,关于这种习惯有两种说法,一是蜜蜂采蜜的时候太积极忘了回巢,所以在外过夜,二是工蜂与雄蜂在外“偷情”,耽误了回巢,毕竟工蜂也是雌性。
第一:工蜂真的会与雄蜂“偷情”?
其实要说工蜂会与雄蜂“偷情”这种说法,虽然在很多群居性昆虫中有这样的现象,但是蜂部落认为在蜜蜂的世界中不存在,原因是雄蜂的活动范围高于工蜂,而且工作任务和时间也不一致。雄蜂每天试飞时间最多,但是目的是可以追逐蜂王进行交尾,这个活动范围高于工蜂活动范围,而且不会到很晚的时间,而工蜂的主要任务是采蜜,这个时间可以比较晚。
第二:工蜂“夜不归宿”的真相
其实要说工蜂为什么“夜不归宿”,蜂部落认为还是勤劳,因为蜜蜂与植物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适应关系,比如可供蜜蜂采蜜的植物往往向着利于蜜蜂采蜜的方向发展,有的植物在白天的时候流蜜不多,在傍晚的时候流蜜特别多,蜜蜂为了适应这些植物,只有将采蜜时间延迟,延迟到傍晚,如果蜜源地距离蜂场太远,必然有的工蜂在天黑前无法回巢,这时候蜜蜂就只有在一些叶片上或者避雨的地方“过夜”,第二天的时候接着采蜜,然后回到蜂巢。
所以蜂部落认为,蜜蜂“夜不归宿”的原因,还是勤劳,并不存在所谓的与雄蜂“偷情”的说法。#谷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