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志愿军痴情妻子万里寻夫,游过刺骨鸭绿江,得知丈夫牺牲毅然从军

作者:好书天天伴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大批中华儿女响应祖国的号召,毅然穿上军装奔向硝烟弥漫的战场,投入到这场保家卫国的战斗中,留下了许许多多催人泪下的故事。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但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苗家姑娘思夫心切,独自从广西赶到朝鲜,一路历经艰辛,游过刺骨的鸭绿江,并在战场上身负重伤,然而她却得到丈夫牺牲的噩耗。

志愿军痴情妻子万里寻夫,游过刺骨鸭绿江,得知丈夫牺牲毅然从军

苗族姑娘周晓兰1930年出生于广西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她与邻居家的张志山从小就青梅竹马,关系亲密无间。

1950年,20岁的周晓兰与张志山顺理成章地结为伉俪,婚后两人恩爱有加。

就在这时,朝鲜战争爆发了,在国家的号召下,热血青年们踊跃报名参军。

张志山得知这个消息后,紧握着周晓兰的手说:“晓兰,现在国家有难,我怎么能袖手旁观?我想马上参军报国!”

说完,他咬破了自己的手指,在参军请愿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周晓兰看见血书后含泪说:“我答应你,好男儿应该志在沙场,不应该沉湎于儿女私情。”

几天后,周晓兰将丈夫送到了县城,当汽车的发动机响起时,周晓兰取出一个绣着“胜利”和“思念”字样的荷包送给了丈夫。

此时,张志山哽咽着说道:“晓兰,希望你保重身体,我一定会凯旋归来的,你等着我的好消息。”

看着丈夫远去的身影,周晓兰已经哭成了泪人,久久不愿离开。

志愿军痴情妻子万里寻夫,游过刺骨鸭绿江,得知丈夫牺牲毅然从军

张志山离开的每一个日子,周晓兰都在心中默默计算着,一次次地在梦中醒来后,她回想着和丈夫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一个月后,周晓兰收到了张志山的来信,她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信封,信中张志山说自己在朝鲜过得很好,请她切勿挂念,多多保重自己。

看到丈夫的来信,周晓兰心里充满了暖意。

然而,此后周晓兰再也没有收到丈夫的来信,她渐渐变得不安起来,于是主动给丈夫写信,但却始终没有收到回信。

张志山离开一年后,周晓兰了解到村里和丈夫一起参军的人,都给家里写了信,即便牺牲的战士也收到了牺牲证明书。

志愿军痴情妻子万里寻夫,游过刺骨鸭绿江,得知丈夫牺牲毅然从军

枯眼望遥山隔水,孤灯夜守长寥寂。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可丈夫的消息却始终石沉大海,周晓兰的心情也跌落了谷底。

1952年的秋天,也就是张志山离开近两年后,周晓兰再也熬不住相思之苦,她然后含泪对公公和婆婆说:“爸妈,我决定去朝鲜见志山一面,请你们答应我这个要求。”

周晓兰公公听说后连忙摆手说:“这怎么行!你要知道,广西到朝鲜有上万里路,你一个姑娘家,到处人生地不熟,朝鲜又在打仗,真是太危险了!”

婆婆也在一边劝周晓兰不要去,在家里好好等待消息。

然而,周晓兰寻夫的主意已定,不管两位老人怎么劝说,都改变不了她的想法,最后她跪下来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也要去见志山!”

志愿军痴情妻子万里寻夫,游过刺骨鸭绿江,得知丈夫牺牲毅然从军

第二天一大早,周晓兰就收拾好行李,踏上了万里寻夫的征途。

当时我国的交通条件还很落后,大部分地区都没有通铁路,公路客运也很不发达。

周晓兰从家里步行了整整4天才到柳州,然后坐上了北上的火车,第一次乘坐火车的周晓兰,虽然有几分新鲜感,但这种感觉很快就被疲劳和思念所取代。

经过长达10天的旅途奔波后,周晓兰终于抵达了中朝边境城市安东(丹东)。

可是,当周晓兰刚下火车时,却发现自己的包裹不见了,周晓兰急得哭了起来,因为自己的全部家当都在包裹里。

车站的主管了解到了周晓兰的情况后,让她在车站留宿,给了她一些零花钱和生活物资,并答应给她回家的路费。

但是,周晓兰心想:“我不远万里而来,马上就要到朝鲜了,怎么能就这样回家?”

于是,第二天吃过午饭后,周晓兰便悄悄离开车站,顺着铁路走到了鸭绿江边。

雄伟的鸭绿江大桥出现在了她的眼前,周晓兰心里马上兴奋起来,她一路小跑到了桥头,想着立刻就冲上大桥,走上朝鲜的土地,见到朝思暮想的丈夫。

这时,两个荷枪实弹的士兵拦住了周晓兰:“你去哪里?干什么的?”

“我去朝鲜,见我的丈夫。”

“你有没有护照?”

“没有。”

“那就不能过去!”

周晓兰听后十分沮丧,于是沿着鸭绿江走开,看是否有船只能够带她过去。

可是,走了好半天,她也没看到一条船。

志愿军痴情妻子万里寻夫,游过刺骨鸭绿江,得知丈夫牺牲毅然从军

很快夜幕就降临了,周晓兰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激昂的歌声,她一打听,原来是志愿军队伍准备过桥。

她又变得兴奋起来,马上跑过去,想混进队伍中。

但她的行动很快就被发现了,一次次地被拉了出来。

到了第5天时,天空传来了一阵轰鸣声,周晓兰抬头一看,原来是敌机又过来轰炸了,她冒着被轰炸的危险,趁着守桥的士兵躲进桥头堡时,立即冲向了桥面,朝着对岸跑去。

哨兵发现这一行动后,立即举枪喊道:“不许动!再跑就开枪了!”

周晓兰一心只想着去见丈夫,完全将个人安危抛之脑后,听见哨兵的喊话后,她并没有停下,而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纵身跳下了汹涌的鸭绿江!

虽然周晓兰的水性很好,但是当时已是深秋,鸭绿江的江水冰冷刺骨,况且宽阔湍急的鸭绿江,不是家乡的小河能够相比的。

可是,周晓兰似乎完全忘记了这一切,拼尽全力向前游去,她的眼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朝鲜!

最后,她游到了对岸时已经浑身颤颤巍巍,走了没几步,就一头栽倒在地上。

幸好她很快被朝鲜的几个农妇发现,她们将周晓兰带回了家里,经过她们的精心照顾后,周晓兰慢慢恢复了健康。

志愿军痴情妻子万里寻夫,游过刺骨鸭绿江,得知丈夫牺牲毅然从军

之后,周晓兰继续踏上寻夫之路。

在路上,她看见了志愿军的部队,于是她就跟着路上的中国军车一路走去,每天差不多要走50多公里。

当时,头上有敌机不时的轰炸,加上地面泥泞不堪,行军十分困难。

由于疲劳和寒冷,周晓兰又患上了风寒,高烧不止,但是志愿军战士们给了她很大的帮助,让她战胜了疾病。

一天深夜,周晓兰听到了远处一阵轰鸣声,原来是志愿军的车队被敌人发现,敌机又来轰炸了!

周晓兰一看,运送弹药的司机们还在车里休息,万分危急之中,她拼命敲打着司机的窗户,让他们赶快避险。

司机们赶忙采取了避险措施,使得敌机的轰炸未能命中目标。

志愿军痴情妻子万里寻夫,游过刺骨鸭绿江,得知丈夫牺牲毅然从军

司机们都十分感谢周晓兰的举动,其中一位司机请她坐上了车。

但就在这时,天空又俯冲下来几架敌机,一边投掷照明弹,一边投掷汽油弹。

伴随着一阵火光,周晓兰乘坐的车辆被一颗汽油弹击中,周晓兰感到浑身灼热难耐。

然而,她明白车上装载的都是弹药,如果火势蔓延,一车武器就会被毁,于是她顾不上身上的疼痛,从路边拿起一大把树枝,奋力地拍打车上的烈火。

在众人的齐心合作下,车上的大火被扑灭,一车武器弹药保住了!可是,周晓兰却因伤势过重昏倒地上。

经抢救,周晓兰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她属于大面积重度烧伤,皮肤和多处器官严重受损。

5天后,周晓兰苏醒了过来,团首长亲自过来慰问她,见到严重负伤的周晓兰,他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见到首长后,周晓兰的第一句话就是:“张志山在哪里?”

可是,首长却几度欲言又止,周晓兰立刻明白,张志山已经牺牲了!

这时,她不顾全身的剧痛,猛地坐了起来,眼泪哗哗地夺眶而出。

过了好久,她才平静下来,然后对首长说道:

志山为国牺牲,这是光荣的,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希望你们能让我留下来,替丈夫完成他未尽的事业!我虽然不会打仗,但是烧茶做饭,照顾伤员,这些我都能做好。
志愿军痴情妻子万里寻夫,游过刺骨鸭绿江,得知丈夫牺牲毅然从军

听到周晓兰的这番话,首长被深深地感动了:“你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姑娘,我们答应你的要求,但是你要先好好养伤。”

就这样,周晓兰留了下来,勤勤恳恳地为志愿军服务,一直到朝鲜战争结束。

周晓兰万里寻夫,一路舍身忘死,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篇章,她的家国情怀,也正是那个时代留给后人最美好的记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