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长滩村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西南,地处宁夏、甘肃两省交界处,因黄河黑山峡冲刷淤积形成狭长河滩地而得名。作为宁夏首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村被群山环绕,几乎与世隔绝。村子虽小,却拥有三个“宁夏第一”:宁夏黄河第一村、宁夏黄河第一渡、宁夏黄河第一漂。
图为采摘车。
“宁夏黄河第一村”,是因为这是黄河流经宁夏时第一个村落。“宁夏黄河第一渡”,是此处的渡口宏伟,壮观,水流急,且是宁夏的第一个大渡口。“宁夏黄河第一漂”,是从这里出发,顺着水流,坐着水上工具,凭水力可以顺流而下经中卫、青铜峡、直达石嘴山,既是漂流航行的第一站,也是水最急、路最险、山最陡的一段。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还有一个特产——软梨子,在甘肃一带称“软儿梨”。软梨子为酸甜口味儿,同样的品种,不同地方的梨口味也大不一样,颇似“橘生于南则为橘,橘生于北则为枳。” 秋天收获软梨子放软后,冬天变成黑色,成为当地人喜爱的“冰激凌”。从中医角度讲,具有润肺止咳等功效。
鉴于自身优点,加上文化赋能,南长滩软梨子在宁夏具有很大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然而,因为该村交通闭塞,软梨子运不出来,一直没有多少经济效益。这几年尽管外出的路修通了,因为树龄长,树长得太高,梨不好摘。于是很多软梨子只能成熟后自行掉落在地上,优势特色成不了商品,经济效益并不明显。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20年,南长滩走出来的企业家——西部枣业集团总经理拓万总流转了其中的一百多棵百年古梨树,集中管理和养护。
为了好采摘,也防止摘梨的人摔下来受伤,拓万总决定抛弃传统的木梯子,采用现代化的采摘工具。该公司购买了四吨多重的多功能叉车,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装,除了可上下升降8米左右,还通过焊接技术和各种性能检测和补充技术,增加了吊篮、护栏,使其不仅可升降,还可前后伸缩,大大增加了可活动的范围,补充了可人为操作与自由控制的伸缩杆,这样的伸缩杆在2米的范围内活动,两者的配合使用,保证了采摘高度在10米左右,基本满足了采摘需求。
这样的采摘车堪称“钢铁侠”,采摘效率高,采摘数量是往年的两倍以上,有效解决了软梨子浪费问题。今年农民丰收节期间,“钢铁侠”亮相南长滩村,马上引起村民们的赞叹。各路网红也纷纷赶赴采摘节现场,利用快手、拼音、西瓜视频等各种形式向外宣传。“一下子解决了村里几百年都没有解决的难题!”村民拓守卿感叹地说。
采摘的软梨子部分出售,部分用来生产软梨汁。近些年来,西部枣业集团和科研团队研发出了“拓老七”牌软梨子果汁饮料,畅销区域市场,提高了软梨子的附加值,让这里的梨和枣的价格一路升高,成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来源之一。
“致富不忘乡亲,企业也离不开农户。我们将依托南长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休闲农业,持续提高乡亲们的收入,努力推动乡村振兴。”拓万总说。
图为村民在采摘车上摘梨。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