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甯夏南長灘:“鋼鐵俠”摘下“軟梨子”

南長灘村位于甯夏中衛市沙坡頭區西南,地處甯夏、甘肅兩省交界處,因黃河黑山峽沖刷淤積形成狹長河灘地而得名。作為甯夏首個“全國曆史文化名村”,該村被群山環繞,幾乎與世隔絕。村子雖小,卻擁有三個“甯夏第一”:甯夏黃河第一村、甯夏黃河第一渡、甯夏黃河第一漂。

甯夏南長灘:“鋼鐵俠”摘下“軟梨子”

圖為采摘車。

“甯夏黃河第一村”,是因為這是黃河流經甯夏時第一個村落。“甯夏黃河第一渡”,是此處的渡口宏偉,壯觀,水流急,且是甯夏的第一個大渡口。“甯夏黃河第一漂”,是從這裡出發,順着水流,坐着水上工具,憑水力可以順流而下經中衛、青銅峽、直達石嘴山,既是漂流航行的第一站,也是水最急、路最險、山最陡的一段。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地方,還有一個特産——軟梨子,在甘肅一帶稱“軟兒梨”。軟梨子為酸甜口味兒,同樣的品種,不同地方的梨口味也大不一樣,頗似“橘生于南則為橘,橘生于北則為枳。” 秋天收獲軟梨子放軟後,冬天變成黑色,成為當地人喜愛的“冰激淩”。從中醫角度講,具有潤肺止咳等功效。

鑒于自身優點,加上文化賦能,南長灘軟梨子在甯夏具有很大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然而,因為該村交通閉塞,軟梨子運不出來,一直沒有多少經濟效益。這幾年盡管外出的路修通了,因為樹齡長,樹長得太高,梨不好摘。于是很多軟梨子隻能成熟後自行掉落在地上,優勢特色成不了商品,經濟效益并不明顯。

看在眼裡,急在心裡。2020年,南長灘走出來的企業家——西部棗業集團總經理拓萬總流轉了其中的一百多棵百年古梨樹,集中管理和養護。

為了好采摘,也防止摘梨的人摔下來受傷,拓萬總決定抛棄傳統的木梯子,采用現代化的采摘工具。該公司購買了四噸多重的多功能叉車,并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裝,除了可上下升降8米左右,還通過焊接技術和各種性能檢測和補充技術,增加了吊籃、護欄,使其不僅可升降,還可前後伸縮,大大增加了可活動的範圍,補充了可人為操作與自由控制的伸縮杆,這樣的伸縮杆在2米的範圍内活動,兩者的配合使用,保證了采摘高度在10米左右,基本滿足了采摘需求。

這樣的采摘車堪稱“鋼鐵俠”,采摘效率高,采摘數量是往年的兩倍以上,有效解決了軟梨子浪費問題。今年農民豐收節期間,“鋼鐵俠”亮相南長灘村,馬上引起村民們的贊歎。各路網紅也紛紛趕赴采摘節現場,利用快手、拼音、西瓜視訊等各種形式向外宣傳。“一下子解決了村裡幾百年都沒有解決的難題!”村民拓守卿感歎地說。

采摘的軟梨子部分出售,部分用來生産軟梨汁。近些年來,西部棗業集團和科研團隊研發出了“拓老七”牌軟梨子果汁飲料,暢銷區域市場,提高了軟梨子的附加值,讓這裡的梨和棗的價格一路升高,成了當地村民的收入來源之一。

“緻富不忘鄉親,企業也離不開農戶。我們将依托南長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發展休閑農業,持續提高鄉親們的收入,努力推動鄉村振興。”拓萬總說。

甯夏南長灘:“鋼鐵俠”摘下“軟梨子”

圖為村民在采摘車上摘梨。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用戶端】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