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是主席创作的《七律·长征》中的名句,也是许多人曾在学生时期背诵并铭记心间的诗句。诗句背后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是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
其中的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险象环生,急如星火,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这大渡河畔,在强渡大渡河背后,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鲜少被人提起的英雄人物。
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这样描述红军强渡大渡河的重要意义:这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如果当初渡河失败,红军就很可能遭到歼灭。
那是1935年的5月,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作为长征途中的先遣队,在雨夜中艰难前进,行至大渡河边,天还未亮,朝露未晞。红一团战士们紧张的做着渡河准备,要在数十万国民政府军到达之前强渡大渡河,这是领导下达的命令,也是战士们决胜长征的信心之举。
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也来到渡河前线,听取红一团团长杨得志汇报渡河准备情况,这时聂荣臻突然问:"土佬呢?土佬来了没有?"杨得志回道:"来了,来了,还专门给他配备了两挺机关枪!"
一旁的刘伯承十分疑惑,土佬是谁?怎么还专门为他配两挺枪?聂荣臻笑道:"他是红一团最红的人,人称土佬,是我们这最优秀的机枪手,也是机枪排排长,他叫李德才!"
这位让聂荣臻格外赞赏的土佬李德才,不仅名气大,机枪技术更是绝无仅有。渡河之前,身材魁梧,面庞黝黑的李德才在河边灵活奔走,仔细测量,以一种与他憨直的性格完全不同的谨慎和细心,带领机枪排架好了机枪。
在领导的指挥下,十七勇士乘上小舟渡河,刚入河中,对岸的敌人便发起强烈的火力狙击,舟小浪大,勇士们无法发挥所长,只能寻机躲避。这时,在李德才带领下的机枪排"啪啪啪啪"向敌人猛烈扫射,掩护河中勇士们极速前进。
李德才轮换使用两挺机枪,密集的子弹直击敌军要害,使敌兵闻风丧胆,魂飞魄散。终于快靠近对岸,勇士们跳下小舟,进入齐腰深的水中大步向前,突然从岸边隐蔽处涌出200余敌兵,顺着河岸坡道向勇士们冲去,危急时刻,炮手赵章成连续向对岸发射炮弹,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在敌军四下逃窜之时,李德才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瞄准对岸,"啪啪啪啪",敌人一个个应声倒地,恍若神来之笔,每个响声,每颗子弹,都发挥了作用。刘伯承在旁边看得直呼:"土佬打得好!打得好!"就这样,十七勇士顺利上岸,消灭残敌,红军取得了又一次战略性胜利。
不论是前方勇往直前的十七勇士,还是后方有勇有谋的神枪手李德才,都离不开一个勇字。最终,李德才还与十七勇士一起被主席点名嘉奖,获得了渡河英雄的称号。在用的同时,还拥有谋略以及高超的业务技术,这是李德才给我们的启示与礼物。职场如战场,无论有多少套路和捷径,业务技术的强大始终是职场安身立命的基础。
在浮躁虚无的今天,更多人信奉花式套路,而少了自身本领的精进与提高,如何像红军战士一样脚踏实地,像李德才一样有勇有谋,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说起李德才"土佬"这个外号,还是主席起的呢!这是李德才人生中的一个标记,一座里程碑。李德才生性爽直,爱交朋友。因加入红军时间较晚,使得他的年龄比其他战士都大一些,也因此,大家都喊他老李,一是尊他为大哥,二是他性格好,得到许多人倾心相待。
一次,红军缴获了一批衣物物资,李德才分到一条裤子,是仿德式剪裁的一条军裤,前面带有一个类似西裤的开口。李德才从未见过这样剪裁的裤子,颠来复去研究哪面是前,哪面是后。
最终,他决定将带开口的一面穿在后面,还说这样是方便"屙屎"。战士们听了都哈哈大笑,一传十十传百,李德才穿裤子这件事传到了主席那里,主席听了一边笑一边说:"这个土佬呦!"就这样,李德才"土佬"这个外号就传开了,李德才自己也愿意大家这样叫他,显得亲切的同时,也能为大家带去一点艰难时刻难得的欢乐。
这是李德才的又一种智慧,就像舞台上的喜剧演员,牺牲自己的外在形象,善于拿自己开涮,来博得台下观众的笑声与快乐。善于自嘲,开得起玩笑,朋友自然越来越多,路也会越走越宽。这并不是说人都要开朗外向,内向也同样可以有开阔的胸襟,善于自嘲的心态,和愿意牺牲自己的精神。
"凡是伟大的,必定简单。"列夫·托尔斯泰如是说。
英勇善战的李德才后来在抗战中又参加了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屡立战功。解放后,李德才放弃在北京当管理人员的机会,自愿回到见证自己成长的保定军分区当司令员,这也是他一生当中最高的职务,1955年,他被授予大校军衔。李德才凭借简单不复杂的心性,一路向前,在他的心里,做官并不是伟大的事,活得痛快才是伟大。
在保定军分区当司令员的李德才,一直觉得军区的装备太过简陋,但却始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直到有一天,他听说老首长来保定了,他就想着无论如何要见首长一面。谁知到了门口,年轻的警卫人员不认识他,不让他进。
李德才憨直的脾气一上来,直接说:"你去向首长汇报,说土佬来了,看他见不见!"警卫员见他敢如此态度,以为是哪个大领导来了,赶紧进去报告。想来不苟言笑,满脸严肃的林首长听了警卫员的汇报,脸上竟也露出了笑容:"这个土佬,我这就去见他!"像这样说出外号后,元帅亲自出门迎接的人,恐怕只有李德才一个了。
得知李德才来意的林总,也犯了难:"我又不是后勤部长,我哪里给你去找装备?"这时邓华和李天佑跑过来拉走了李德才。原来,这二人听说直性子李德才到首长这里"找事"来了,赶紧过来解围。"你土佬的胆子也太大了,敢揩首长的油,你是第一个,估计也是最后一个。"二人笑着打趣李德才。后来,李德才如愿要到了装备,大大提升了保定军区武器装备水平。
李德才一直保有自己的憨直率真,甚至在自己去世两年前,为了给战士们建篮球场,独自闯开中南海的大门,直接去问主席要建篮球场的水泥,临走还不忘问主席要一支笔和一条皮带作纪念。
放到现在,李德才似乎太没"规矩"了,可规矩不正是给规矩的人定的吗?不规矩的人自然不会守规矩。世上总会有一些愿意打破规矩,跟随内心向前行进的人。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成功的人,并不只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也可能是你,是我。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