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7年的脚链揭开方志敏遗骨之谜,昔日看守凌凤梧亲辨:是这副脚链为革命英勇献身烈士遗骨下落成谜寻得遗骨,二十年后未能下葬英魂入葬

作者:南宫钦

1964年11月9日,毛主席案前摆放了一份特殊的信,这封信来自江西省委,由江西省副省长王卓超转交给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最终得以呈到毛主席身边。

信中主要内容是向毛主席讨要一份题写,希望毛主席可以为烈士方志敏的墓碑题词。

毛主席沉吟许久,亲笔题写了“方志敏烈士之墓”七个大字,将其寄给汪东兴,并附信一份“写了一张,请汪东兴同志转去,不知可用否?”

57年的脚链揭开方志敏遗骨之谜,昔日看守凌凤梧亲辨:是这副脚链为革命英勇献身烈士遗骨下落成谜寻得遗骨,二十年后未能下葬英魂入葬

新中国诞生后,毛主席曾经多次向身边人提及方志敏,追忆这位伟大烈士的一生。如今亲笔为方志敏墓碑题写墓碑,想必也是感怀于方志敏为革命奉献的血与泪以及自己的生命。

可尽管毛主席的题词已经落笔,方志敏墓也从1960年就开始于江西省南昌市郊梅岭修建,但墓虽已修成,题词已成,方志敏的遗骨却迟迟未下墓,直至13年后,方志敏的遗骨才真正下墓得到安葬。

事实上,直至1957年,方志敏的遗骨遗失在外已达22年,中央甚至为了寻回方志敏同志的遗骨,在刘少奇特别指示下,江西成立了方志敏遗骨调查小组。

57年的脚链揭开方志敏遗骨之谜,昔日看守凌凤梧亲辨:是这副脚链为革命英勇献身烈士遗骨下落成谜寻得遗骨,二十年后未能下葬英魂入葬

真正算起来,自方志敏死后,寻回烈士遗骨用了足足22年,到下葬更是又用了20年,迟到了42年,方志敏的英魂才真正得以安定下来。

那么,这位烈士的遗骨为何在死后直至22年后才被寻到,方志敏墓和墓地题词皆到位,却直至十三年后才真正下墓?

这一切的源头,还要追忆回方志敏在革命中立下的汗马功劳,这让他死后依旧为世人铭记,却也让他的遗骨在外飘零42年,才得以下葬安定。

1899年8月21日,伴随着一声声响亮的啼哭声,方志敏降生于江西省上饶市的一个平民家庭。

57年的脚链揭开方志敏遗骨之谜,昔日看守凌凤梧亲辨:是这副脚链为革命英勇献身烈士遗骨下落成谜寻得遗骨,二十年后未能下葬英魂入葬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一个男孩的诞生显然具有特殊意义,传宗接代的使命让男孩受到家里的更多疼爱,可与之而来的却也是高昂的抚养费用。

世代务农的方家显然支撑不起几个孩子的求学路,在8岁那年,方志敏入私塾,还没等四书五经读完,方志敏在12岁便不得不辍学务农,缓解家用。

五年后方志敏终于找到机会考入了当地的高等小学,此后他在学业道路上不断进步,又考入了甲种工业学校。从他的求学路上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窥得一位未来的革命家的进步思想。

57年的脚链揭开方志敏遗骨之谜,昔日看守凌凤梧亲辨:是这副脚链为革命英勇献身烈士遗骨下落成谜寻得遗骨,二十年后未能下葬英魂入葬

在校求学期间,方志敏曾组织成立“九区青年社”,后又带领同校小学生开展反帝爱国斗争,在高等学校求学时,方志敏更是勇做出头年,带着学生反对教育腐败,谋求学校进行改革,最后以失败告终,自己也因此被开除学籍。

当时的青年作为中国最早醒来的一批人,真正做到了青年人要眼中有国家,有民族,有未来,而方志敏就是这些青年人中的佼佼者,他自始至终都坚持着要谋进步,要谋改革。

一直到1922年,方志敏在上海真正找到了组织。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中国最早一批共产党,并结识了陈独秀,向警予等共产党重要人物,此后的方志敏真正开启了革命之路。

57年的脚链揭开方志敏遗骨之谜,昔日看守凌凤梧亲辨:是这副脚链为革命英勇献身烈士遗骨下落成谜寻得遗骨,二十年后未能下葬英魂入葬

方志敏先后出版了《青年声》、《寸铁》、《年关斗争》等进步书刊与进步革命剧,在另一个重要战场——文学思想上向敌人开炮,让更多的进步青年认识和理解共产党的思想,并因此加入共产党的斗争。

除了和鲁迅等人一样在文学上唤醒国人,方志敏还致力于真正参与到革命事业的一线,他曾参与创建江西党组织,领导全省农民展开斗争,并且打响了秋收起义的号角,在国民党围剿期间,方志敏更是贯彻了毛主席游击战的精髓,接连四次击退敌人围剿。

在被委任建立革命根据地时,方志敏的根据地被毛主席夸赞,称其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苏维埃政府更是将他管理下的根据地称为红色苏区的“模范省”。

57年的脚链揭开方志敏遗骨之谜,昔日看守凌凤梧亲辨:是这副脚链为革命英勇献身烈士遗骨下落成谜寻得遗骨,二十年后未能下葬英魂入葬

回忆方志敏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这位可以称得上是文可撰文号令群雄、唤醒世人,武可七进七退,粉碎国民党围剿阴谋,甚至从他治理根据地时的卓越表现,也可以看出他在民生上的突出能力。

这样一位全才,自然也成了国民党眼中的眼中钉。

1934年,方志敏任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主席,率领红十军组织领导闽浙皖赣边党组织和武装。革命期间,方志敏作战英勇,往往身先士卒,更是发出了“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口号。

在第二年1月,方志敏于江西玉山县被俘,国民党反动分子将其囚禁于南昌军法处看守所,企图用糖衣炮弹腐化这位英雄,可最终却是徒劳无功。

57年的脚链揭开方志敏遗骨之谜,昔日看守凌凤梧亲辨:是这副脚链为革命英勇献身烈士遗骨下落成谜寻得遗骨,二十年后未能下葬英魂入葬

在无计可施之下,国民党动用了屠刀,1935年8月6日,将其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下沙窝,此时的方志敏不过年方三十六。

方志敏死后党内听闻此消息者无不落泪,他的好友和革命战友叶剑英收到他的死讯和他临死前写下的遗作后,更是为其作一挽诗:“血染东南半壁江,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

前半句道尽了方志敏的辉煌成就,后半句更是将方志敏比作文天祥这位同样一身傲骨,作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诗人。

方志敏,文天祥,两位同样的爱国情怀和甘愿一死而不愿投降的伟大品格,让叶剑英跨越时空的比作显得尤为妥当。

然后,方志敏死后,由于是被国民党处死,他的遗骨一直未曾找到,由于当时正处战期,寻回方志敏遗骨这件事也就被暂时搁置。

57年的脚链揭开方志敏遗骨之谜,昔日看守凌凤梧亲辨:是这副脚链为革命英勇献身烈士遗骨下落成谜寻得遗骨,二十年后未能下葬英魂入葬

二十年过去了,这中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日本侵略者被打跑了,国民党反动政府也在几场战役后被彻底击垮。

战后统计因战牺牲的英雄时,大量的烈士被追授崇高地位,可是,此时人们却发现,方志敏同志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却连墓都没有一个,甚至遗骨至今仍下落不明。

为了让今人勿忘过去先辈事迹,也为了缅怀这位革命先烈,中央于1955年,下达了追寻方志敏烈士遗骨的决定,在刘少奇的督促下,江西省更是成立了方志敏遗骨调查小组,全力以赴寻回先烈遗骨。

然而在追寻过程中,调查小组却是遇到了重重困难,甚至一度陷入困境。

57年的脚链揭开方志敏遗骨之谜,昔日看守凌凤梧亲辨:是这副脚链为革命英勇献身烈士遗骨下落成谜寻得遗骨,二十年后未能下葬英魂入葬

首先,因为年代过于久远,从何处着手调查,调查的方向是什么成了难题。

其次,由于方志敏的死是秘密进行的,所以参与者必定只有寥寥几人,而且皆是国民党的人,时隔二十余年,如何找到这些人的下落,这同样是个难题。

随着一步步调查,调查组渐渐还原了方志敏的死亡。

国民党秘密处决方志敏发生在1935年8月6日,在此之前,为了恐吓江西革命人士和平民,也为了软化方志敏的决心,方志敏被转移到南昌市,先是于南昌市豫章公园举行“庆祝生擒方志敏大会”。

后又将其绑上脚链手铐游街示众,接着国民党当局高官劝降,甚至将方志敏妻子抓来逼迫方志敏投降,可这些都无法让方志敏动摇。

一直到8月份,眼见着方志敏不可能投降,国民党当局才真正动了杀心,将其于南昌下沙窝杀害,并用一口薄棺材将其包揽,就地埋葬,而他在死亡时,脚上还戴着脚链。

这些信息都是在调查组陷入僵局后,向民间寻求帮助,收集到的关键信息,可是调查组沿着这些方向请来了当年负责拍摄刑场现场的摄像师,挖掘下沙窝现场,却是皆以无果告终。一时之间,烈士的遗骨究竟身处何处,成为了困扰许多人心中的疑惑。

57年的脚链揭开方志敏遗骨之谜,昔日看守凌凤梧亲辨:是这副脚链为革命英勇献身烈士遗骨下落成谜寻得遗骨,二十年后未能下葬英魂入葬

一直到1957年,江西南昌下沙窝地区大规模动土施工,施工队在这里却发现了一堆遗骨,并且其中竟然有着一对脚链。

这个消息被第一时间传给了特立调查小组,在此之前,调查小组两年内一直在苦苦追寻方志敏遗骨却无所获,如今的意外之喜让他们立刻请来了一位特殊人物。

此人便是当初负责看守方志敏的凌凤梧所长,当年正是他为方志敏亲手换了锁链。

这并不是说明此人和国民党走狗为伍,在方志敏入狱期间,他唯一能接触到的就是监狱里这些看守人员,而在长期接触下,凌凤梧却也被方志敏的高尚品格所感化。

为了折磨方志敏,当时负责劝降他的国民党高官特意给方志敏加了一副最重的手铐和脚链,而凌凤梧却是以方便劝降工作为理由,亲自向军法处请示,希望给方志敏换一个轻小脚链减少重量。

所以,方志敏死后,能够认出他生前佩戴脚链样式的,一定是凌凤梧。

得知自己最崇拜的这位英雄遗骨终于有了下落,身在浙江东阳当一个乡村教师的凌凤梧火速赶往南昌。次日,在方志敏遗孀和诸位调查小组成员的陪同下,凌凤梧到达下沙窝实地核对。

凌凤梧小心翼翼地捧起烈士的脚骨,先是轻轻颠了颠重量,然后又将上面的沙土拂去,仔细校对一番后,他高喊道:“就是这副脚链”。

57年的脚链揭开方志敏遗骨之谜,昔日看守凌凤梧亲辨:是这副脚链为革命英勇献身烈士遗骨下落成谜寻得遗骨,二十年后未能下葬英魂入葬

时隔22年,方志敏仅剩的九块遗骨终于被找到,烈士的遗骨也终于可以魂归故里,得到安定。

可是,从1960年开始,方志敏墓开始修建,一直到1964年,方志敏墓修成,毛主席更是亲笔写就“方志敏烈士之墓”,方志敏的遗骨依旧未能落地为安,一直被存放于江西省公安厅法医处。甚至直到1977年,方志敏的遗骨才得以入土为安。

这其中的种种波澜则是因为特殊年代的到来,导致方志敏墓无人顾及。到了1960年,方志敏墓地修建工作才正式开始筹划,可由于后续影响,其进程也是无限期被拖延。

57年的脚链揭开方志敏遗骨之谜,昔日看守凌凤梧亲辨:是这副脚链为革命英勇献身烈士遗骨下落成谜寻得遗骨,二十年后未能下葬英魂入葬

一直到1964年毛主席题词,江西省政府本打算次年为烈士下墓。可这时却迎来了又一场风暴,让烈士下墓工作再次无限期延期。

这期间,为了保护好方志敏的遗骨,法医处的张伟纳被委派照顾烈士遗骨,在这期间,张伟纳一次次遮掩保护方志敏遗骨,他将保护烈士遗骨视为自己崇高的使命,为了这个使命,他不惜牺牲一切。

在保护遗骨期间,张伟纳好几次遇到歹徒打砸,甚至到后来他不得不将“方志敏烈士遗骨”的字号撕下,将其藏在看似平平无常的写字台内。

57年的脚链揭开方志敏遗骨之谜,昔日看守凌凤梧亲辨:是这副脚链为革命英勇献身烈士遗骨下落成谜寻得遗骨,二十年后未能下葬英魂入葬

这场事件一直持续了十多年,而张伟纳也如同一个守卫,誓死守卫着烈士遗骨。

1977年5月,江西省委开启了一项特殊议题,其中的主要内容是烈士方志敏入葬以及《方志敏》剧本创作工作,方志敏的遗孀缪敏得知这个消息后激动万分。

可是,此时的缪敏身体状况已经是极差,她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等到丈夫下葬那一天,她托付女儿,自己曾在1956年写过有关描述丈夫生平的一个剧本,一定要将其进一步完善,配合省委将其搬上银屏。

而她自己却没能等到丈夫下葬,在7月9日追寻丈夫而去。缪女士后一个愿望,方志敏女儿在作为编剧参与了描述方志敏生平的《血沃中华》的创作。前一个愿望则是在同年8月6日实现。

57年的脚链揭开方志敏遗骨之谜,昔日看守凌凤梧亲辨:是这副脚链为革命英勇献身烈士遗骨下落成谜寻得遗骨,二十年后未能下葬英魂入葬

1977年8月6日,方志敏烈士迟来的葬礼终于如约举行。保存了烈士遗骨二十余年的张伟纳庄重地捧出遗骨箱,将方志敏的九块遗骨转移到了汉白玉棺中。

在亲属和成千上万人的夹道守护下,方志敏烈士的灵车缓缓走到墓地,时隔了四十二年,方志敏烈士的遗骨终于魂归故里,入土为安。

“青山有幸埋忠骨,残月无声照英魂”,方志敏遗骨四十二年方下葬,背后是特殊的时代背景,可是在其死后四十二年,成千上万人夹道相送,甚至直至今天,方志敏烈士墓园依旧是爱国教育的重要基地。可见,英雄理应,也必定永垂不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