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芒市:易地扶贫搬迁,“搬”来幸福生活

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脱贫措施之一。芒市在“十三五”期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53个,分散安置点3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180户4796人,同步搬迁户2830户10939人,通过易地搬迁过上了新的生活。

芒市:易地扶贫搬迁,“搬”来幸福生活

在位于风平镇的中国德宏国际目瑙纵歌文化园旁崭新的“幸福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明卫一家住在宽敞明亮的新房子里,从江东乡仙仁洞村大雀窝二组搬来的他,从没想过自己会过上这样的生活,妻子蔺云转更是对新的生活赞不绝口。“在这边住着感觉都不想回去了,在老家路也不好走,在生活也不容易,孩子的爸爸出去打工,我在家带带娃娃,做一点枫斗,一个月能有两千多的收入,对于吃穿用都没有什么问题了。”她说。

芒市:易地扶贫搬迁,“搬”来幸福生活

芒市山区面积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4%,人口占总人数的一半,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一直制约着这些山区群众与全国人民同步奔小康的步伐。搬,是内在要求,也是必然选择。

芒市:易地扶贫搬迁,“搬”来幸福生活

人搬出来了,如何安居?如何乐业?是易地扶贫搬迁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按照全市搬迁规划“一盘棋”的思路,芒市坚持规划先行,综合考虑城市、集镇、交通沿线、园区的规划,挖掘和传承各民族建筑经典,融合搬迁群众的产业发展、就医、就学和出行等需求,配套了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还完善了警务室、扶贫车间、幼儿园和村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并积极寻求让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路子。

采访江东乡人民政府乡长杨永培

江东乡人民政府乡长杨永培告诉记者,江东乡主要通过几条路径来转变搬迁群众的产业:积极引导年轻劳动力到市内的工业园区就业;积极组织其他有务工能力的群众到风平、轩岗等地流转土地发展种植养殖;积极引导在农村老家有种植资源的群众发展种植蚕桑,烤烟等产业。

芒市:易地扶贫搬迁,“搬”来幸福生活

宇鑫农贸市场就是这样一个集市场交易、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于一身的场所,2019年11月1日,芒市首个石斛交易市场在这里开市,开创了以产促迁,以业促搬的良好局面。

采访德宏宇鑫市场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振亮

芒市:易地扶贫搬迁,“搬”来幸福生活

据德宏宇鑫市场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振亮介绍,如今宇鑫农贸市场每个街子天的石斛交易额在六七百万左右,且在逐渐增加,带动了周围许多种植户和加工户。“我在市场里面当保洁员,寨子上呢保洁员,打工,也好呢,平时我加工一点黄草,交通方面好,现在么水电三通样样通了样样都好了。”宇鑫农贸市场的保洁员黄发兴高兴地向记者说道。

芒市:易地扶贫搬迁,“搬”来幸福生活

这样的“幸福村”不只在风平镇,在芒市五岔路乡3个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建设,也让刀耕火种的弯丹人有了“弯丹”生态品牌,告别山高路陡的峨雄人在芒项种起了西番莲,只懂做农活的新寨村民能就业还能创业了。

采访芒市搬迁安置办主任杨侑鸿

据芒市搬迁安置办主任杨侑鸿介绍,2019年以来,芒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点在“稳得住”上下功夫。一方面,通过积极引导群众进城务工,帮助其发展农业产业,建设扶贫车间三个渠道促进劳动力就业。如今建档立卡劳动力就业率已经达到80%左右,基本实现脱贫目标。另一方面,安置点的治理,新村命名已经完成,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正在组建,户籍管理、不动产证颁发等工作正在开展。

芒市:易地扶贫搬迁,“搬”来幸福生活

2020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战”中,芒市继续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复垦复绿等工作,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和社会管理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大力推进。

文图:杨 波

责编:沈富从

审核:李 静 石喃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