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一批”脫貧措施之一。芒市在“十三五”期間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項目53個,分散安置點32個,建檔立卡貧困戶1180戶4796人,同步搬遷戶2830戶10939人,通過易地搬遷過上了新的生活。
在位于風平鎮的中國德宏國際目瑙縱歌文化園旁嶄新的“幸福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楊明衛一家住在寬敞明亮的新房子裡,從江東鄉仙仁洞村大雀窩二組搬來的他,從沒想過自己會過上這樣的生活,妻子蔺雲轉更是對新的生活贊不絕口。“在這邊住着感覺都不想回去了,在老家路也不好走,在生活也不容易,孩子的爸爸出去打工,我在家帶帶娃娃,做一點楓鬥,一個月能有兩千多的收入,對于吃穿用都沒有什麼問題了。”她說。
芒市山區面積約占全市土地面積的74%,人口占總人數的一半,土地貧瘠、交通不便、資訊閉塞,地質災害時有發生,這些問題一直制約着這些山區群衆與全國人民同步奔小康的步伐。搬,是内在要求,也是必然選擇。
人搬出來了,如何安居?如何樂業?是易地扶貧搬遷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按照全市搬遷規劃“一盤棋”的思路,芒市堅持規劃先行,綜合考慮城市、集鎮、交通沿線、園區的規劃,挖掘和傳承各民族建築經典,融合搬遷群衆的産業發展、就醫、就學和出行等需求,配套了水、電、路、訊、網等基礎設施,還完善了警務室、扶貧工廠中的房間、幼稚園和村活動場所等公共服務設施,并積極尋求讓搬遷群衆“穩得住、逐漸能緻富”的路子。
采訪江東鄉人民政府鄉長楊永培
江東鄉人民政府鄉長楊永培告訴記者,江東鄉主要通過幾條路徑來轉變搬遷群衆的産業:積極引導年輕勞動力到市内的工業園區就業;積極組織其他有務工能力的群衆到風平、軒崗等地流轉土地發展種植養殖;積極引導在農村老家有種植資源的群衆發展種植蠶桑,烤煙等産業。
宇鑫農貿市場就是這樣一個集市場交易、産業發展和公共服務于一身的場所,2019年11月1日,芒市首個石斛交易市場在這裡開市,開創了以産促遷,以業促搬的良好局面。
采訪德宏宇鑫市場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振亮
據德宏宇鑫市場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振亮介紹,如今宇鑫農貿市場每個街子天的石斛交易額在六七百萬左右,且在逐漸增加,帶動了周圍許多種植戶和加工戶。“我在市場裡面當保潔員,寨子上呢保潔員,打工,也好呢,平時我加工一點黃草,交通方面好,現在麼水電三通樣樣通了樣樣都好了。”宇鑫農貿市場的保潔員黃發興高興地向記者說道。
這樣的“幸福村”不隻在風平鎮,在芒市五岔路鄉3個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建設,也讓刀耕火種的彎丹人有了“彎丹”生态品牌,告别山高路陡的峨雄人在芒項種起了西番蓮,隻懂做農活的新寨村民能就業還能創業了。
采訪芒市搬遷安置辦主任楊侑鴻
據芒市搬遷安置辦主任楊侑鴻介紹,2019年以來,芒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重點在“穩得住”上下功夫。一方面,通過積極引導群衆進城務工,幫助其發展農業産業,建設扶貧工廠中的房間三個管道促進勞動力就業。如今建檔立卡勞動力就業率已經達到80%左右,基本實作脫貧目标。另一方面,安置點的治理,新村命名已經完成,基層黨組織,群團組織正在組建,戶籍管理、不動産證頒發等工作正在開展。
2020年,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戰”中,芒市繼續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加快複墾複綠等工作,把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産業和社會管理作為一項長期任務大力推進。
文圖:楊 波
責編:沈富從
稽核:李 靜 石喃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