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河南林州:七月十五蒸“羊羔”的来历

作者:林州特色原创

原创 薛帅

河南林州:七月十五蒸“羊羔”的来历

这些天,我们淇河沿岸的村庄中不断升起缕缕白烟,这是为何呢?因为又到七月十五了,家家户户开始“蒸羊羔了”。

七月十五日是道教的中元节,佛教中的盂兰节,民间俗称为鬼节,悼亡节,还是牺口节。“蒸羊羔”是祈求牛王爷和马王爷还有三界诸神保佑,六畜兴旺、庄稼丰收的,七月十五这个节日比起其它节日是较复杂的。

河南林州:七月十五蒸“羊羔”的来历

怎么蒸羊羔呢?其实就是用和好的面,捏成一种抽象的动物,被百姓称为“羊羔” ,花椒籽做眼,用剪刀剪出四只脚,脚上再用梳子压几下,羊羔就做成了。

“蒸羊羔”不单只做一样,还要捏制一些麦垛、谷垛、玉米、小麦、石榴、茄子、西瓜等农作物,这些一般是感谢神灵对从往的护佑,祈求能继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谷垛和麦垛是祭祀天地的,其它则是给家里和庙上供奉的神衹供养的。另外还捏一些蛇盘免、狮子、老虎、鸽子等动物,用来祭祀牛王和马王的,祈求畜牧兴旺,庄稼丰收,身体健康,也用来祭奠祖宗,表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河南林州:七月十五蒸“羊羔”的来历

七月十五鬼节和悼亡节是怎么个由来呢?古往来说法很多,主要还是道教和佛教的影响和传统秋祭的影响。

以前民间把七月十五叫做“鬼节”,新中国成立后通常叫中元节。中元是道教的概念,道教有三位一体的天神崇拜:天官、地官、水官,三位主宰人间祸福的大神。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三个月圆之夜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天官在正月十五为人赐福,地官在七月十五为人赦罪,水官在十月十五为人解厄。在五龙镇河头村、罗圈村、陈家岗和临淇等多地都有三官庙。

佛教起源于,佛教经文《佛说盂兰盆经》记载,佛祖的大弟子目犍连(中国人常叫他目连)见到母亲在阿鼻地域中受罪,形销骨立,于是以钵盛饭菜送给母亲,母亲抓饭要往嘴里送,饭一到手就变成炭火。

目连向佛祖祈求救母的办法。佛陀说,你的母亲生时谤佛谤僧,不信因果正法,所以受此饿鬼之苦。要在七月十五日拿百味珍肴、鲜果供养十方僧众,通过大家的法力使她得到超度。

为什么是七月十五呢?佛教中,农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日是神职人员的安居月,大家关在寺庙中修行,到七月十五日结束,等于放假了。七月十五叫“僧众自恣日”,也叫“佛欢喜日”。目连在这天供养僧众,解救了母亲。他为此感谢佛祖,还说应该让天下佛徒都可通过这种方式解救七世父母,佛祖同意了。这就是“盂兰盆节”的由来。盂兰是梵文,汉译为“倒悬”,形容饿鬼之苦,如人倒悬。唯有以盆盛食品斋僧,才能解除倒悬之苦。

河南林州:七月十五蒸“羊羔”的来历

传统秋祭是说,我们的祖先在孟秋七月的祭祀活动,迎接秋神的降临。祭神之后就要祭祖。珍贵的时鲜食品奉献给神明和祖先。中国传统认为,四季各有神明主宰,主宰秋季的白帝,既是掌管收获之神,也是掌管刑杀之神,是中国的死神。古代中国处理死刑犯都是放在立秋后,叫秋后问斩。秋祭的日期过去是随意的,立秋以后任何时间都行,到了南朝,定下七月十五为祭祖的日子。

我们淇河两岸的百姓,以前都是用牛拉车,驴拉磨、驮东西,它们是家家户户耕地的主要“劳力”,秋耕又是牲口最繁重的劳动,人们把农历七月十五专门奉为“牲口节”,表示人们对牲畜的重视,以及牲畜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河南林州:七月十五蒸“羊羔”的来历

每年的七月十五也是西蒋村牛王爷庙会,每次都是唱戏五天。到十五那天有大型物资交流会,赶集的人是人山人海,祭拜牛王爷的也是成群结队。前来烧香的人都提着羊羔和其它供品,西蒋村老百姓蒸的都是较大的羊,上面插满鲜花,以供牛王享用。

传统的节日,淳朴的百姓,流传在淇河两岸经久不衰,预示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民富国强!

作者简介:薛帅,1990年1月生,林州市五龙镇薛家岗村人,中专学历,现从事寺庙雕塑、彩绘行业,自幼爱好文学、历史、考古等,对淇河两岸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古碑古文物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做了很多有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