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 前言 -

【珐琅彩瓷】,又称瓷胎画珐琅。清康熙年间,法国的珐琅器伴随着传教士与商船,从茫茫大海间飘然而至,与中国传统珐琅工艺碰撞出新的美感。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康熙至乾隆年间这种高贵典雅的艺术为宫廷所专有,显耀一时。但是随着清代国力衰落,曾经的珐琅彩宫廷技艺逐渐失传,甚至出现了长达二百多年的空白……

如何能让这种技艺失而复得?

如何再度让宫廷珐琅彩瓷器重现人世?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 他用13年,“复活”一门失传的手艺—

从1999年,孙赫阳就开始研制瓷胎画珐琅,决心找回这门传统工艺。为此他专门成立了一个精良的研发制作团队,凝聚两代人的智慧与经验,希望在传承前辈工艺的基础上复刻宫廷珐琅彩。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宫廷珐琅彩工艺极其复杂,

从选料、绘制、烧制,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半点闪失。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团队历经13年的时间,

翻阅大量史料,

进行了几千次烧制实验。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选用景德镇高岭土和纯天然进口宝石颜料,

并且自制研发珐琅彩调和油。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终于在2013年,

失传了二百多年的瓷胎画珐琅彩瓷器研发烧制成功,

完美地呈现给世人。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孙赫阳及其团队复刻出的珐琅彩,得到故宫博物院专家叶佩兰、李宗扬等老师的认可和肯定,命名为“政合宫”宫廷珐琅彩,取“政通人和”之意,表宫廷珐琅彩工艺重新面世之实。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在政合宫宫廷珐琅彩创始人孙赫阳看来,对珐琅彩的坚持,其实是一份匠人的初心,一份简单却不失潜心研究的工匠精神。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政合宫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集宫廷工艺,完全手工制作、绘画的瓷胎画珐琅品牌,并获得“中华国礼”殊荣,为多个国家使领馆收藏。

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岳峰认为政合宫:“恢复与传承前人的精湛技巧的同时,结合当代的审美情趣去加以发展,从而使传统技术更适合现代使用,并不断将富有现代内涵的内容加入到创作中去,既源于传统又不失现代。”

- 传统与创新 -

在复活传统的另外一侧,是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珐琅彩如何创新?这将是孙赫阳团队接下来考虑的问题。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太平御览》录:“黄帝之时,以凤为鸡。”

《山海经》说到凤凰,称“其状如鸡”

著名雕塑家、清华美院老教授何宝森先生在雕塑造型上给予了重要的指导。百鸟之王凤凰以鸡为基本造型;凤凰是吉祥之鸟,鸡亦如此,具有辟邪逐妖的功能和吉祥如意的寓意。“政合宫”将清三朝的宫廷珐琅彩技艺与十二生肖雕塑陶瓷上完美结合,取名“凤明”。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在基本保留原型的前提下,

加入了一些新鲜的元素,使其更具有设计感。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陶瓷雕塑制作不同于其他材质的雕塑作品,在造型上有很大局限。想实现既定造型就必然要挑战高难度的烧制工艺,很容易出现炸窑、开裂、坍塌等情况。稍不留意,努力几个月的成果就毁于一旦。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陶瓷雕塑白胎得之不易,珐琅彩釉上彩绘也是一个熬心的过程——珐琅彩主要用的是套色工艺,根据不同颜色,使用不同的温度进行反复烧制,所以珐琅彩成功率少之又少。要经过无数次火焰的洗礼,才能出一件真正的珐琅彩精品。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历经13年,他复活了两百多年前的宫廷技艺

做一个有温度的匠人,

用作品去表达丰富的主题及内容,

烙上强烈的生命感及隽永的哲思,

这才是对人类及宇宙万物的悲悯情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