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作者:第一战场拆解官

1926年1月17日,一群17名在欧洲工作和节俭的年轻中国人搬到了苏联首都莫斯科,并将在中国共产党莫斯科支部成员的领导下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

这群20多岁的年轻人,是邓小平领导的奉化正茂。出于政治目的,他在进入东方大学之前注册了一个新名字,中文名邓锡贤,苏联名叫多佐洛夫。

邓小平在16岁参革命之前,一直在法国学习。1925年,21岁的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法国支部的负责人,领导着进步青年的革命活动。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后来受到法国政府的迫害,邓小平于1926年1月与傅仲、任卓轩以及中共欧盟委员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其他同志一起被组织到苏联。

学校完成招生程序和邓小平的新学籍后,邓小平被分配到七个班级。班上的同学们再也无法摆脱包括邓小平在内的许多大牌。

谁在七年级更出名?除了邓小平,我们所熟知的,还有傅仲、李卓然、顾正刚、顾正鼎、邓文义,还有王经伟的侄子和他的秘书、女婿曲武,对。

因为这一类人才,当时聚集在学校里两位重要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员,所以被誉为"理论家班"。因为邓小平有丰富的革命经验,而且在辩论中口才很强(经常在辩论中其他学生争辩的论据很差,被称为"小钢枪"),很快被学生选为党组七班组长。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蒋介石于1925年被蒋介石安排到苏联学习,也到中山大学学习,但与邓小平不在同一个班级,但由于派遣国际学生到中国,他们的私人交流非常频繁。

虽然邓小平和蒋经国是不同的班级,但被分配到一个小组,而蒋经国在这个小组中领导。站在队伍中时,因为两个人都不高,总是选择肩并肩地站在一起。

当时,蒋经国并没有在去台湾后走过那么多"弯",在中山大学这届中国学生中,对蒋经国的人数最小,学生都是他作为弟弟看到的。

可能是在郝门的缘故中诞生的,蒋经国就像个小孩子一样,在学生面前非常活泼顽皮,走路又跳跃,爱唱歌,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快乐鸟。

他还经常穿夹克式工人的衣服,喜欢戴帽子,皮肤也晒黑,同学们经常取笑他,说他是童工,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工人"。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年轻的蒋经国因为是第一次出国,什么都很好奇和新鲜,尤其是对于邓小平有丰富革命经验的"学弟弟"故事很好奇,没有什么能像陪他们冒着寒意去学校对面的湖边、公园等地方聊天和散步, 靠一个"好奇的婴儿"生活。

当时,蒋经国经常听从邓小平的"老大哥"和"长久"号召,请邓小平给他讲讲他辛苦勤俭进、节俭时法国传奇的革命斗争故事。

在法国有五年革命经验的邓小平可能非常想念那段时间,以至于他经常带着一条蓝白相间的法国工人围巾来到莫斯科。

蒋经国有一次忍不住问邓小平,为什么他总是裹着这么大的蓝白相间的毛巾。邓小平对他说:为了拿到生活费,留学生往往要做清洁工,捡马粪是最赚钱的,干得够一个星期的开支,而法国清洁工也喜欢戴这么大的围巾。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在学校里,学生经常举行辩论,和当时的学生一样,有一个绰号"小钢枪"邓小平,因为学校对男性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和研究,加上法国五年的革命实践,往往处于辩论的不可战胜的地位。

但有时在与右翼国民党学生的辩论中,如邓文义、顾正定、顾正刚,也经过激烈的辩论后才能够分辨出高高,有时甚至难以解决的辩论,这时蒋经国往往选择站在邓小平一边。

这让顾正定、邓文义等人非常生气,经常问蒋经国:"在全国,你是吃国民党的饭,还是吃共产党的米饭?"蒋经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在吃苏联大米!"

两年后,邓小平在苏联的中山大学学习,回到苏联,投身于国内的革命斗争。他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确立了她的功绩。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成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领导西南地区政权建设、社会转型和经济复苏,对西南地区的社会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西南地区的经济建设夭泼多彩。

邓小平于1952年8月从重庆来到北京,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长,主要负责新中国的金融工作。

邓小平回国参加革命后留在苏联的蒋经国,由于父亲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影响,被苏联下放到矿井进行劳改。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从1925年10月到苏联学习,直到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正式爆发,蒋经国在苏联度过了整整12年。

为了培养儿子,蒋经国回国后,蒋介石派他到江西亲信,先是担任赣州特派主任,后来在1939年安排他担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区安统、防空司令员和江西省政府委员。

蒋经国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太大的作为,可以说,除了一些流行事件外,他在政治成就上的成就基本为零,但他学会了如何与政界混搭。

1944年,蒋介石任命蒋经国为三个青年团中央干部学校校长,后来又参加了蒋介石的10万青年军运动,担任青年军总政治部部长,在黄埔军校走蒋介石的方法。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经国担任国民党东北营的外交使团官员,但一直担任三盟青年军。

1949年,蒋介石独裁统治下的国民党政府被人民解放军赶出大陆,1月蒋介石跟随蒋介石从成都赶到台湾。

近30年来,蒋经国在台湾担任国民党台湾省委主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部长、行政院院长。

1973年,邓小平重新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随后,他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并参与军事委员会的领导。邓小平不是这一时期的第一位领导人,但他一直站在领导中国党、政府和军队的最前沿。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1973年,周恩来将新中国的大部分外交事务移交给邓小平时,热衷于时代变化的伟人邓小平很快宣布"北京准备直接与台北就统一问题进行谈判",并强调"现阶段应优先考虑和平统一"。

为了准确地向蒋介石转达中国政府的建议,蒋经国在台执政的父子邓小平等人安排前国民党重量级元老在公开、半公开或私下向他们传达中国政府的信息。

但此时,蒋介石已经病倒在床,将要死去,根本无法处理这些重要问题,而作为孝顺的蒋经国之子,在父亲中还没有"回天",也坚决不敢在蒋介石不考虑的前提下处理这件事。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蒋介石告诉记者:"与共产党接触是自杀,我们没有那么傻。"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也就是说,大约在1973年,邓小平和他的老同学蒋经国开始了一场长达15年的台湾"黑暗战争"。起初,大陆继续求爱,但由于蒋介石还活着,台湾一直选择无视中国大陆的提议。

但这并没有让"老"邓小平不耐烦,而是继续向大陆释放台湾的"善意",希望"小弟弟"蒋经国能理解大陆的诚意。

另一方面,考虑到当时台湾的军备水平比大陆有一定优势,解放军还在福建等沿海地区进行了充分的军事部署,以防止台湾国民党从海上派出小部队对大陆进行军事骚扰,毕竟台湾在蒋介石时代一心要"反击大陆"。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1975年4月被人民解放军驱逐出大陆的蒋介石欣喜若狂地去世,他的长期继任者蒋经国被国民党选为台湾第二任"总统",并于1978年5月就职。

此时,邓小平已经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职务,同时还担任军委职务,在中国社会改革中拥有绝对的发言权。

事实上,在1975年,随着周恩来和毛泽东的身体机能正在减弱,他们曾刻意培养邓小平作为他们的继任者,从两位伟人在外人访谈中的谈话中可以看出。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周恩来在上一次接受外宾采访时说: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有许多才华横溢、有能力的领导人,现在第一副总理已经承担起了全部责任。邓小平同志很有才华,可以肯定,他将继续贯彻我们党的内外政策。

同月,毛泽东在接受外宾采访时也说:世界上最穷的人不是你们,而是我们。我们有8亿人,我们现在有领导危机,总理不好,叶建英不好。我今年82岁,生病了。最后,毛主席联系邓小平说:"他是唯一坚强的人。"

然后,邓小平在短暂的失误之后,在1978年得到了党内外干部的正式承认、接受和支持,虽然他没有正式担任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职务,但他实际上组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班子。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1978年,邓小平对蒋经国一直奉行"不接触"政策的"弟弟"进行了打击。经过多轮磋商,在邓小平等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努力下,两国于1978年12月1日正式签署了《建交公报》。

但直到12月15日晚,也就是宣布签署《中美建交公报》前12小时,蒋介石才接到美国无任所大使、中华民国全权代表的电话,他不得不在凌晨3.m点起床接安大使的电话, 并忍受了对美国的愤怒和极度失望。

中美正式建交的消息正式公布,严重依赖美国的台湾突然陷入恐慌,台币兑美元暴跌,台北股市下跌约10%。与此同时,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正在获得动力,世界正在对此进行报道。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邓小平等中央委员会为了表达与蒋经国和平谈判的诚意,于1979年1月印发了《台湾同胞书》,命令一直炮击金门的解放军停止对金门的军事行动,主动向台湾示好。

同日,作为北京台办主任的廖承志也发表了致蒋经国的公开信,以极其诚恳的态度提出开启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合作,并愿意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赴台会见蒋经国。

但台湾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对邓小平的大规模和平攻势保持警惕,坚决拒绝廖亦武的来访。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蒋介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共产党恢复两岸对话的提议描述为"旧瓶新酒",并公开宣称:"中国人民拒绝共产主义,台湾的成功激发了一种渴望自由、民主和繁荣的生活方式。"

从表面上看,蒋经国对邓小平的和平攻势非常抗拒,但私下里,蒋介石也放松了蒋介石以来台湾的"三不接触"原则,认识到恢复两岸交流的重要性。

蒋还认为:

北京现在热衷于鼓励扩大海峡两岸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从长远来看,这对台湾的好处肯定大于伤害。如果海峡两岸人民旅游和贸易往来发展谨慎,台湾在全国的形象和影响力就会得到提升。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从蒋介石关于恢复两岸交流的观点可以看出,邓小平的和平攻势发挥了作用,江景国也愿意配合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恢复两岸交流的建议,比起老蒋介石时代的"三不接触"已经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与此同时,邓小平在与留在大陆的日本和国民党重要人士会谈时,一再提出让他们给蒋经国带来一个信息,希望蒋介石在有生之年分享自己的想法,解决台湾问题,"为来世做点好事"。

邓小平对前国民党元老陈叔拜说,他显然对长期存在的台湾问题感到担忧,他说:"你可以和蒋经国谈谈,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解决这个问题,下一代人将更难解决这个问题,会发生什么。"

邓小平的话,显然是传到了"小弟弟"姜景国的耳边,在两人的积极推动下,开启了两岸沟通交流的新阶段。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但美国人显然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繁荣的中国,1979年4月,美国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签署了《台湾关系法》,给中国和台湾关系的升温泼了一盆冷水。

但进入1981年后,两岸关系逐渐恢复,邓小平再次向蒋经国"告别",中央直接指示蒋经国祖居浙江锡口党委,让他们修缮凤轩的房子和蒋经国的母亲和祖母的坟墓,并拍照偷偷送往蒋经国。与蒋经国长期接触的邓小平很清楚,他是一个"孝子大子"。

同时,实现台湾复原的国内立法也逐渐变得陈规定型,1981年9月,叶建英主席正式提出"九叶",关于实现台湾回归和实现和平统一,"叶九"其实是对邓小平内部讲话的总结和总结。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九九"之后的一年,1982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来访嘉宾时,提出了"一国两制"一字,即"一国两制"1.0版。到1984年,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时,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并指出"'一国两制'的概念始于台湾问题"。"

随着邓小平和蒋经国领导人对台湾问题的热情日益高涨,看到邓小平领导下的共产党政府对台湾的诚意,蒋介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两岸谈判已经基本成熟,于是蒋介石找到了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作为中间人。

李光耀和蒋经国都很好,因为"亚洲四小龙"地区领导人,两人的关系非常好,李光耀多次访问台湾,也非常了解台湾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李光耀也多次到访中国大陆,与邓小平有过深入的交流,并通过李光耀给蒋经国带来了"问候我在莫斯科的同学"的信息,所以李光耀非常了解台湾和大陆。同时,中方也派代表赴新加坡进行互访。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1983年,蒋经国私下指出,随着邓小平推动经济改革和务实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越来越强大。如果台湾和大陆能够结合起来,中国的未来必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1986年夏天,李光耀再次访问台湾,在谈话中,蒋经国明确表示,他有改革台湾政治制度的最新想法和总体计划。

此时,在邓小平的积极推动下,蒋经国基本提出了与大陆和平谈判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路,台湾和平复辟的基础基本成熟。

到1987年,在国民党最高领导人蒋经国的安排下,台湾除了开放党的禁令和报道禁令外,还全面开放了岛上居民赴大陆旅游,基本上颠覆了蒋介石的"共产主义和反共"政策。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随着岛民到大陆探亲的人数不断增加,国民党内部的一些人纷纷提出问题,但蒋经国告诉他们:"不用担心。访问大陆,可以让台湾人民了解大陆的情况,大陆人民可以了解台湾的情况。"这样的变化实际上是蒋介石鼓励大陆内部发展的战略的一部分。

1988年初,蒋经国开始结束对报业"牌照"和"限制"的禁令。在这种推动下,在短短几天内,监管部门就登记了200多份新出版物,60多个政治团体申请登记为政党。

1月12日,正当马云向蒋介石通报其"结束大陆人控制台湾的政治进程"草案通过的好消息时,本已病重的蒋介石于13日下午突然去世。

1988年蒋经国因病去世时,邓小平接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可惜国家死得太早了

当蒋介石去世的消息传到北京时,邓小平立即召开了扩大的政治会议,讨论蒋介石的死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负面影响。

邓小平在听取了台湾办给台湾集团的报告后说,如果蒋经国还活着,"中国的统一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困难和复杂"。国民党和共产党过去有过两次合作的经历,我不相信两国之间会有第三次合作。"

"不幸的是,现在死还为时过早。这是邓小平对蒋经国突然去世的遗憾。

如果蒋经国能再活两年,按照当时台湾和大陆的情况,也许在几年之内,邓小平和蒋经国将推动中国完成统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