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些野鱼以前信阳人经常吃,但现在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作者:游遍信阳
这些野鱼以前信阳人经常吃,但现在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信阳境内河流众多,流程在百公里以上的有就有史河、灌河、浉河、白露河、潢河和竹竿河,各种支流不计其数!因此,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每一个在信阳长大的孩子,都会有一个记忆——流经家乡的一条大河或小河,那里应该有我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在扒一扒曾经或抓过或见过的鱼类,有些,可能偶尔幸运还能得见,有些,我们这辈子都不会再见了……

这些野鱼以前信阳人经常吃,但现在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这种鱼我们那里习惯叫许光匹。小时候,家后的小河里,最多最容易抓的就是这种鱼了,那时候一般不怎么吃它,觉得它肚子里屎多,现在想想应该是太容易抓了。

这些野鱼以前信阳人经常吃,但现在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这鱼我们叫麻鱼,最大的特点是身上有条纹,纵向平行几道,中间垂直一条从头下到尾,家乡习惯叫麻鱼,长不大。它们对水质要求很高,喜欢生活在沙石底河流里。也不是很好抓,现在已经很少了,有淡水石斑鱼之称。

这些野鱼以前信阳人经常吃,但现在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棒花鱼在河塘十分常见,也是很多人喜欢吃一种小鱼娃,习惯叫麻古愣子。它们大多时候都安静地趴在水底,看起来一副呆头呆脑的模样。

这些野鱼以前信阳人经常吃,但现在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白鲦鱼是学名。家乡习惯叫餐条、白条!这鱼非常精吒,游速飞快,喜欢在清澈河的急水处,成群的出现!徒手或用普通的手持网,很难抓到它们!

这些野鱼以前信阳人经常吃,但现在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这种鱼叫红日管,很多年没见过了。记得大人叫他红绿管,身上有绿色的条纹,一般只会出现在河水清澈的山间溪流或沙河里。

这些野鱼以前信阳人经常吃,但现在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马口鱼多生活于山涧溪流中,尤其是在水流较急的浅滩,底质为砂石的小溪或江河支流中。它们的嘴长的很大,形似马口,故名马口鱼,长的长而扁。它们通常成群群活动,喜欢吃小鱼。现在已经非常稀少了,难得一见!

这些野鱼以前信阳人经常吃,但现在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这种鱼我们叫沙办办,豫南一带不同地方有不同叫法,有叫沙占、沙巴狗等。这鱼长的头大嘴大,稍扁平,肚子浑圆,后部侧扁。它们喜欢生活在小河及水塘近岸多水草、沙石的底层。不怎么游动,喜欢匍在河底。冬季潜伏在水层较深处或石块下越冬,以虾、小鱼为主要食物。

这些野鱼以前信阳人经常吃,但现在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刀鳅即刺楸也就是中华刺鳅,为刺鳅科鱼类刺鳅属中唯一的物种。曾经分布广泛,是各地各沟渠、池沼间非常普遍的小鱼。刺鳅贪吃,垂钓时极易上钩,这总让钓者很厌烦。刀鳅有一条非常明显的刺脊,几乎贯穿整个背脊——这肯定是用来防身的,小时候徒手摸鱼,比较怕摸到他,刺到手,还是蛮疼的。沙鳅很灵活,一有响动,会很快地钻进沙子里,一个不小心你就看不到它们了。

这些野鱼以前信阳人经常吃,但现在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用品种鱼学名翘嘴鲌,老家叫翘腰子等。翘嘴白平时多生活在流水及大河、水库的中上层,游泳迅速,善跳跃。以小鱼为食,是一种凶猛性鱼类。翘嘴白最典型的是它的嘴——大大的嘴巴翘上翘的高度甚至高于鱼背。体背略呈青灰色,两侧银白,鳍灰黑色。

这些野鱼以前信阳人经常吃,但现在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锥毂子现在菜市场卖的比较常见,但大部分都是黄刺鱼、黄颡鱼,都是养殖的。虽说属于同一类,但和河里的差别很大,老家习称之为“黄牙锥”“革昂”,它身上的刺刺人很痛。

这些野鱼以前信阳人经常吃,但现在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经常听父亲讲,河里有种鱼,叫“计划鱼”(音),身上鳞很小,也没什么刺儿,味道鲜美,但鱼鳍容易刺伤人,甚至有正中午时被刺到,会死人的恐怖说法。后来经过查找核对,才知道叫鳜鱼,张志和那首著名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讲的就是他。

鳜鱼又名鳜花鱼、桂花鱼、花鲫鱼等。 鳜鱼昼伏夜出,凶猛,幼鱼喜食鱼虾,成鱼以吃其他鱼类为主。鳜鱼曾经在豫南分布很广,不过我以前没见过,现在更没见过,倒是去安徽皖南旅游,吃过一到名菜——臭鳜鱼,现在都是养殖的,也没有感觉有多么好吃。

这些野鱼以前信阳人经常吃,但现在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学名鳗鲡,长的形体像黄鳝,但腹部却是白色,身较细且侧扁,皮肤下埋没细鳞,表皮光滑,背部呈暗绿色。白鳝因其食用价值高而有“水中人参”之称,现在能吃到白鳝的价格都是死贵死贵的!

这些野鱼以前信阳人经常吃,但现在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我对这鱼的印象,来源于小时候乡亲对它们的评论:鱼塘里要是有几条鳡鱼,其他鱼都要绝了!这是一种生性凶猛的食肉性鱼类,不分荤食、素食,见了就吃,有食就抢,有时竟能吞食比它嘴还大的鱼类,专以各种鱼类为食,包括大名鼎鼎的食肉鱼——乌鱼(黑鱼)。不过现在不用担心了——因为在豫南,已经好多年没有见过了!

这些野鱼以前信阳人经常吃,但现在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泥沟钻,以前小河很多,身上特滑,用手不好抓,都用网子抓。我们农村很少吃,都扔给鸭子吃了。

这些野鱼以前信阳人经常吃,但现在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沙骨鲁趴,在水里一直趴着,所以有这样的名字。河里很多小的,极少数个大。抓了直接放在玻璃瓶中养着,好养。

这些野鱼以前信阳人经常吃,但现在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忘了叫什么名字,特别漂亮,捉了就养着。其实小时候抓鱼并不是为了吃掉。那时候农村没有什么娱乐,电视节目少,抓鱼就是特别好的乐趣。好多鱼的名字都是我们本地叫法,不知道你们那儿叫什幺?

小编有话说

以上是部分曾经在豫南大地常见的野生鱼。信阳水多,有水就有鱼,从西边的浉河到最东边的泉河,只要稍微大点的自然水体里都有鱼。

我们把这些自然生长的鱼叫“野鱼”也叫杂鱼,以区别养的“家鱼”。在信阳农村长大的人,特别是男生,对家乡河湖沟塘里各类野生鱼,都会有着无比深刻的记忆和深厚的感情。

儿提时代,对于野鱼:鲶鱼乌鱼黄牙鱼鳜鱼鲫鱼翘嘴白餐子,还有黄鳝泥鳅刀鳅沙鳅等等等等可以如数家珍。

曾经捕捉这些野鱼,是儿时生活最快乐的活动之一,那时候用手抓、用网捉、用杆钓,觉得它们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后来开始有人用炮炸、用电打,甚至在一条河的上游下毒药,不用涸泽,也可以“三光”一条河的生灵。人们丧心病狂已经到了,斩尽杀绝地步!再后来,河流沿岸养猪场、生活垃圾的大量出现,给它们的家园最后沉重一击。这些可爱的鱼,从曾经大量出现到急剧减少,不少直接灭绝!

上世纪80年代,水产研究部门对新县、潢川等地鱼类普查,有75种鱼类,2015年,对罗山、新县等地鱼类普查,最高的罗山也只剩下49种,30年间,灭绝近三十种,而剩下的不少也很难得一见。

这里我只是挑十来种曾经特别常见的野鱼,把它叫做“家乡可爱鱼”,好好重温回味一番,毕竟这是我们难忘的记忆,或许,以后只能去水族馆才能一睹他们的芳容!

这些野鱼以前信阳人经常吃,但现在却再也见不到它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