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沈聊戏:议谭正岩杜镇杰朱强合排《许云峰》

作者:沈孝泉

有消息说,由谭正岩、杜镇杰、朱强等著名演员新排的现代京剧《许云峰》近日将与观众见面,北京京剧院的艺术家们不顾疫情肆虐,克服种种困难,把八十年代老一辈创演的《红岩》再次搬上舞台,弘扬了无畏的革命精神,同时也展示了新一代艺术家的风貌。这场演出还将是通过“云首演”进行,为舞台艺术的传播探索一条崭新的途径。

老沈聊戏:议谭正岩杜镇杰朱强合排《许云峰》

(谭正岩)

这出《许云峰》的阵容是:谭正岩扮演许云峰,谭正岩是谭元寿之孙,专工文武老生;杜镇杰扮演徐鹏飞,杜镇杰是马长礼之婿,专工杨派;朱强扮演华子良,朱强受教于张学津,是当今马派翘楚。这三位算是当今老生的佼佼者,都是唱“站中间的”,再有扮演李敬源的倪胜春,是北京京剧院资深的二路老生,这四位好佬凑在一起演一出戏,也算是难得一见的事情。再有,谭正岩的父亲谭孝曾为捧儿子在戏里担任b角许云峰和b角徐鹏飞,而当年在《红岩》中扮成瑶的阎桂祥正是谭正岩的母亲,她在旁加以指点,这出戏更是锦上添花。北京京剧院排演《许云峰》的这些策划和安排独具匠心,堪称梨园一段佳话。

这台新戏使人联想到1984年北京京剧院一团演出《红岩》的盛况。《许云峰》就是把当年的《红岩》重新搬上舞台。《红岩》这出戏的内容好且不说,最大看点就是谭元寿、马长礼、张学津、高宝贤四大老生的联袂主演。那时文革刚结束,各剧团从十年浩劫中恢复过来,当时的北京京剧院一团就是当年的北京京剧团的班底,马谭张裘赵五大头牌只剩下张君秋和赵燕侠还活跃在舞台上,而谭元寿、马长礼、高宝贤等已经登上了第一线,优秀的张派弟子杨淑蕊接替了张君秋的班,从上海调回北京的张学津也加入北京京剧院,就像当年北京京剧团那样,北京京剧院成为首都阵容最强的院团。

老沈聊戏:议谭正岩杜镇杰朱强合排《许云峰》

一团创排《红岩》布下了最强阵容。谭元寿的许云峰、马长礼的徐鹏飞、张学津的华子良、高宝贤的李敬源,此外还有阎桂祥的成瑶、姚宗儒的成岗、周和桐的毛人凤等。十分难得的是,这出戏里有四个份量很重的老生角色,而一团恰好有四位地位适当的著名老生。谭元寿是谭富英之子,在北京京剧团时就是继承父业的文武老生,在一团更是第一老生的位置。马长礼素有“谭师马子私淑杨”之称,在北京京剧团是后起之秀的老生,在一团则以唱马派戏为号召。张学津是马连良入门弟子,是当时舞台上最活跃的马派传人。高宝贤在北京京剧团唱二路老生,后拜了谭富英艺术大进,谭淡出舞台后,他接替了师傅的不少戏,在一团他成为唱谭派戏的主角。这四位在当时京剧界都是重量级人物,能凑在一个团里实属不易,而在一出戏里分担四个重要角色更是少见,可以看出策划者的用心良苦。这戏有了这四位的招牌,不想叫座都难,这就是“人保戏”的效果。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及当年的中国京剧院。中国京剧院即国家京剧院前身,它的重要使命是剧目优先,多排新编戏、现代戏。中国京剧院的一条重要经验和做法是,排一出新戏演员安排上必须“全梁上坝”,也就是集中最知名最优秀的演员进行排练。一出新戏观众本来就陌生,再没有知名演员来支撑,这戏是很难立的住。中国京剧院一团号称有“李袁叶杜”四大头牌,这个团的新戏都是“李袁叶杜”领衔主演。现代戏《白毛女》,李少春的杨白劳、杜近芳的喜儿、叶盛兰的大春、袁世海的黄世仁。另外还有雪艳琴的黄母、侯玉兰的二婶、苏维明的赵大叔、娄振奎的虎子、骆洪年的穆仁智。《林海雪原》,李少春的少剑波、袁世海的刘勋苍、杜近芳的白茹、叶盛兰的许福。《柯山红日》,李少春的杨帆、杜近芳的黄英、叶盛兰的吉桑、袁世海的柯陆亚德。

其实这些头牌演员在戏里扮演的并不都是主角,如叶盛兰在《白毛女》里扮演的王大春,是配角戏不多,后边有段小生【二六】而已。(换了曹韵清后连这段唱也没了。)但是整出戏显得完整大气,有吸引力和号召力。当时,和中国京剧院同时排演《白毛女》的还有赵燕侠的燕鸣京剧团,赵燕侠虽然好但是整体阵容弱, 因此赵燕侠的《白毛女》就没红起来。

当年北京京剧团排演现代戏主要是“小团”的谭元寿、马长礼、郝庆海、小王玉蓉、李毓芳他们在搞,马谭张裘均不参与。一次谭富英也想在“小团”的现代戏里塑造个次要角色,主意很好,但被劝阻了,原因是“小团”的演员担心团里“大腕”的参与会把以青年演员主演的戏给搅了。

两相比较,中国京剧院排的新戏就比北京京剧团的新戏要红火的多。后来马连良、裘盛戎、赵燕侠创排的《杜鹃山》取得极大成功,影响深远,也证明新编戏需要知名度高的演员。

老沈聊戏:议谭正岩杜镇杰朱强合排《许云峰》

(马连良、裘盛戎、赵燕侠《杜鹃山》)

对观众而言,戏好不好另说,能见到这么多著名演员就够了。所以,“人保戏”是创排新戏的一大诀窍,在当下更是如此。谭正岩、杜镇杰、朱强合作排《许云峰》的意义就在于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