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上午,广州市荃湾区第十六届人大八次会议开幕。荃湾区人民政府主任毕瑞明代表荃湾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提交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显示,荃湾区2016-2019年累计本地生产总值为人民币3,923.5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5.0%(注:2020年本地生产总值数据尚未公布);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产业结构从2015年的0.5:25:74.5调整到2020年的0.4:27.8:71.8。
其中,现代工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约占第三产业的50%。"十三五"期间新增"四上"企业1065家、广州工控集团、广州幸福中心等一大批优质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落户卢湾。
落地项目150户,新市场主体75.3万户
荃湾区有高新技术企业254家,区内中小企业421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7家。全区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为49.4%,科技改革总投资37.57亿元。"十三五"期间,荃湾区科技投入12.56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45.66亿余元,专利申请4.4万件,授权14.8万件,年均增长59.1%和16.2%。企业已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发明类16项。新市级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67人,区高层次人才,区政府专项津贴专家80人。
"十三五"期间,落地项目150个,其中总投资超过10亿元或代表性的重大产业项目13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或代表价值的项目4个。加大重点企业支持力度,累计投资1.4亿元以上,帮助企业办理动产抵押融资13.26亿元。市场主体13.25万家,年均增长率达9.4%,累计新增市场主体75.3万人,比"十二五"计划增长49%。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164家,年均增长率为13.9%。
共投资2778亿元,多项重点项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将投入使用
白鹅潭商圈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全市重点平台,区域发展规划获全市批复,总面积36平方公里,商业面积增至2200多万平方米,河岸线延伸至10公里;
海龙科成区建设按"快进键",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白河沙、海北用地30万平方米的住宅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已成功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项目13个;
"十三五"期间,新增省级重点项目1个,市级重点项目73个,区域重点项目243个,总投资2778亿元。力来中心等多个工业项目已经建成使用,渝盛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开业,全省"三馆合一"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广信华帝湾土地重新激活,广湖地央企总部一期工程开工,百格潭国际金融中心、国家呼吸医疗中心(广东)即将投入使用, 87万平方米的广州国际医疗港,一期"健康方舟"建设基本完成。
"数字地图"政府服务体系优化,交割事项时限缩短64%
近年,荃湾率先在市内设立营商环境发展中心,并成立营商环境谘询委员会。深入推进"管理服务"改革,承担市级行政管理权限143项,市级公共服务事项138项。简化企业开工流程,全面实施"牌照分离"改革,整合7个部门469家企业,实行"一链路"处理、"一网接入"、"一窗接入",最快0.5天开办一家企业。在线30项"一物一体"主题服务,关联使用203种电子许可证,工作材料减压率达30.7%。深化"互联网+监管"改革,促进数据共享和监管应用。打造智慧政府"1加N"模式,实现企业"近做""即办"。"数字政务"建设加快,"数字地图"政务服务应用系统持续优化,服务事项在线接入率达100%,完成时限缩短64%。
出台的城市更新"1加1加N"政策文件,全图建筑面积27.7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4%。20个城中村全面改造,8个已获批实施,12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大丹沙市更新正在进入快车道。18个老厂房改造项目加速推进,63个老区微改造项目已建成验收54个,6个"混合改造"试点深入推进。12个村级工业园区整改升级,1127个"分散污染"场所完成整改,物流园区关闭。44个专业市场转型,部分转变为创新社区和品牌展示中心。
2021年将建设135个重点项目,年投资超过300亿元
"十四五"期间,大湾区将重点推进"四新成果"取得显著成效,将城市综合功能示范区、广州西翼CBD、岭南文化核心区、粤港澳大湾区门户枢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区建设上综合新台阶,辐射岭南文化, 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一带两区"进入产业进口期,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聚集明显提升。
今年,湾区将重点建设广州西翼CBD(中央商务区)。高质量完成白鹅湖商圈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完善"1-11"网络群结构,高质量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助力广州打造"强中中心"。全面启动106块地块整地开发,完成巨龙湾区一期开工区拆迁,加快白鹅湖核心区、石怀唐区、赛巴口群等拆迁工作,力争放弃30块地块。为推动方村站、西夷站地铁综合体、土地、巨龙湾等项目尽快推进。
推进广佛出口辐射系统工程(二期)、巨龙湾隧道、宜芳隧道、如如意大道、东沙隧道、广福大桥系统工程、如意大桥、平安大桥等主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10、11、13、22、28号线建设,力争高铁站站落地,不断完善轨道交通网络。
今年,荃湾区将推进建设135个重点项目,年投资超过300亿元,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加强产业链投资,完成签约项目50个,落地项目80个,总投资协议500多亿元,吸引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落地。
重点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珠江钢琴梦园、1906年科技园等产业载体提高质量和效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珠江西岸"云与人工智能"产业枢纽。
建设大湾区科技创新枢纽重要节点。推进新研发机构、力渭综合科技园、广州国际医疗口岸、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东)等项目建设,汇集更多"大化合物大平台"。以高质量高标准成长率建设海龙分区,制定实施2035年高质量发展规划,力争4-5个项目主体封顶。
撰稿:南都记者李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