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廷迫于洋人压力杀军机大臣 西安万人聚集欲劫法场

作者:海峡网络

1900年8月15日凌晨,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之际,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辗转来到陕西西安,美其名曰“西狩”。其实,跟狩猎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根本就是逃难。

慈禧太后安排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进行谈判。八国联军提出,必须要处死12名“祸首”。这12名“祸首”中,既有载漪、载澜、载勋这样的王公大臣,也有英年、启秀、徐承煜、徐桐、刚毅这样的部院大臣。慈禧太后为了保住自己手中的权力,只好将他们杀的杀,流放的流放。

清廷迫于洋人压力杀军机大臣 西安万人聚集欲劫法场

但是,在处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兼管顺天府尹事的赵舒翘时,出现了意外。

赵舒翘,字展如,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人,生于1847年。赵舒翘从小父母双亡,成为了一名孤儿,在叔母董氏抚养下,终于长大成人。或许因为身世坎坷,赵舒翘格外懂事,勤奋读书,1873年考中举人,1874年考中进士。

赵舒翘的仕途比较顺利,历任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湖广司郎中、安徽凤阳知府、浙江温州道、浙江布政使、江苏巡抚、刑部左侍郎、刑部尚书。1899年,赵舒翘升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兼管顺天府尹事,进入权力中枢。

赵舒翘做官25年以来,一直保持着清廉爱民的官声。

清廷迫于洋人压力杀军机大臣 西安万人聚集欲劫法场

他在担任安徽凤阳知府时,当地连续遭受旱灾、洪灾袭击。他奔赴在抗灾第一线,及时发放库银,对受灾民众进行救助。不仅如此,他还主动拿出自己的养廉银,置办救生船、开办育婴堂,力图舒缓灾情给民众带来的损失。在灾情严重的时候,他还动员自己的夫人,率领婢女日夜缝制寒衣,解救难民。

他在担任刑部尚书期间,发生了著名的“河南王树汶案”。王树汶在临刑前呼喊冤枉,牵出一场震动官场的冤假错案。赵舒翘顶住权贵的压力,将王树汶予以释放,处死真凶胡体安。这还不算完。他又推动追责,将参与制造冤假错案的河道总督梅启照、河南巡抚李鹤年及开封府、镇平县一批官员革职论处。

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华北一带蓬勃发展,并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慈禧太后为了解义和团的真实战斗力,派遣刚毅和赵舒翘一起前往调查。在调查中,赵舒翘已经认定“拳匪不可恃”,可是,由于刚毅认为义和团值得依赖,赵舒翘只好附议,并提出义和团“抚而用之,统以得帅,编入行伍”之策。

清廷迫于洋人压力杀军机大臣 西安万人聚集欲劫法场

赵舒翘万万没有料到,就是这一建议,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后来,八国联军就是据此认定,赵舒翘是支持义和团运动的“祸首”,要求清廷对他进行严惩。

那时候,赵舒翘已经随着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来到西安。最初,清廷没打算真的杀掉赵舒翘,有意对他进行保护,便判处了“革职留任”。洋人当然不干了,一再逼迫。清廷只好加码,判处“斩监候”,相当于判了一个死缓,如果是这样的话,赵舒翘还有机会逃过一死。可是,洋人不依不饶。清廷没办法,就判了“斩立决”——这是死刑立即执行。

清廷要杀赵舒翘的消息传出去后,让西安士绅很不满意。他们认为,西安民众倾其所有来供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一行,没想到清廷竟然要听从洋人的话,杀掉西安才子赵舒翘!更何况,赵舒翘向来深得民心,是一名好官。

清廷迫于洋人压力杀军机大臣 西安万人聚集欲劫法场

西安士绅联合300余人,向清廷请愿,请求免除赵舒翘一死。光绪二十七年农历正月初二(1901年2月20日),愤怒的西安民众约1万余人,聚集在鼓楼附近,声称要劫法场。他们还宣称,如果清廷一意孤行要杀赵舒翘,那么将请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回京。

然而,这时候奕劻、李鸿章电奏清廷,声称如不按外国照会办理,将断难阻止瓦德西率军西进。慈禧太后不敢得罪八国联军,又不敢与汹汹民意作对,只好将“斩立决”改为“赐死”,悄悄让赵舒翘在家中自尽,由山西巡抚岑春煊前往监督执行。

清廷迫于洋人压力杀军机大臣 西安万人聚集欲劫法场

在执行赐死当天,赵舒翘开始吞金,没死。继而服用砒霜,仍然没有致命。迫于无奈之下,赵舒翘的家人只好按照岑春煊的要求,将绵纸糊在赵舒翘的脸上,再灌以烧酒,反复数次,才将他活活地闷死。

赵舒翘时年54岁。

【参考资料:《赵舒翘的冤死案》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