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前任院长,我国著名卫生政策与医院管理专家、著名心脏外科专家石应康教授,于2016年5月11日下午不幸辞世。(消息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官方微博)
就在23分钟之前,华西医院官方微博发布了石应康教授去世的消息。
石应康,男,1951年出生于医学世家,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曾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
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医院院长”等荣誉称号。
突然离去
留身后叹息
石应康的个人微博,停留在今年5月4日。
这个经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微博,石应康在上面发言并不多,从2014年4月29日开通微博后,他总共只发了8条微博,其中有他对医生签约不收红包的看法——
“如果岗位有尊严,人才会珍惜,管理才能无为之治,达到最高境界。签约似乎用最低道德标准看人。你签没?”也有对医德的探讨:“做医生医德在我心……医生自以为是上帝之手,其实咱都是凡夫俗子,咱老师中有技拙心暖,技精心冷者,医患结果不一样。”
(曾和石应康教授接触的同事感言)
(石应康教授女儿回应)
去世当天
所住小区曾有男子坠楼身亡
昨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来到石应康身前居住的小区,小区多名住户称,昨日中午,一名男子从该小区高楼层坠下。
“确实有一个男的从楼上掉下来了,但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也不清楚。”该小区一名住户称,男子就坠落在小区的花园里,引发多名小区居民围观,该小区一名护卫证实了她的说法,“确实有一个男的从楼上掉下来了。”
一名当时曾在现场的媒体记者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我来的时候,人已经盖上了白布,已经确认死亡了。所以我们都没办法看到他的样貌,也无法确定是谁。据一名目击者说,坠楼男子当时好像穿的是工作服。”
成都商报记者未能证实到该坠楼男子是否为石应康。
掌舵二十年
为华西医院打下一片天
石应康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心胸外科专家,中国公立医院任期最长的院长,“掌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年,缔造了全国最大规模医院。在医院推行多项创新改革,将华西医院推向巅峰,成为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
1993年—2013年任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原华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为学院/医院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担任院长的20年时间里,在医院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走在中国前列,使学院/医院成为了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的国家级诊疗中心、高等医学教育的示范基地、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基地;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连续多年名列第二,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连续多年名列第一,有32个专科进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数量名列全国医院第一。
作为院长,他高瞻远瞩、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团结全体师生员工实现了学院/医院的跨越式发展,在中国医学界走出了一条华西之路。
换个思维
华西“长”成世界最大
1993年上任之初,华西医院的出院病人数为18000多人,而一直到2009年,出院人数为14万多人。在石教授执掌期间,医院规模迅猛壮大,现在华西已是世界上单体最大的医院。
如何壮大医院?
石院长曾表示,很多医院的做法是不停新建医院,实际上每一个机构出来以后,互相之间会有内耗。另外,管理成本比较高。
于是华西医院就选择了一个创新的思维,就一门心思把一家医院做大。还有就是管理服务资源整合节约成本,比如我们就一个中央食堂,但可以供应全院几万份餐。
同时,医院减少了很多无谓的会议,把很多组织进行精简。院内一直有个文化叫“把球传出去”:交给大家一个思路,让大家去考虑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管理成本。
卸任不放任
华西的未来,他同样关注
2013年1月21日下午,四川大学党委宣布任免决定,石应康教授卸任华西医院院长。
石应康教授在离别感言中说:“感谢四川大学领导对自己和郑尚维同志工作的肯定,对我们人品和胸怀的认可。感谢全院中层干部及所有员工,这20年我们风雨同舟一起战斗,一同面对风云变幻,内外挑战;这20年我们一起去梦想并逐梦天下,如今梦想成真,走到了全国领先的地位;这20年我们一起担当、一起创造、一起去分享,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付出、苦干对这个团队以及团队中的每一个学科、每一个人所带来的物质所不能体现的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就感。”
面对华西未来,他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要团结。人心齐、泰山移,在规模、学科、人员增多的情况下,如何改进新的模式,通过民主集中给每一位员工有公平的发展空间,让大家能在工作中、苦干实干中享受更多的成就感。第二要有梦想。有梦想,才会有未来的梦想成真。第三要有创新,团结大家一起创新,华西未来的发展无量。第四要苦干实干,要有服务的意识、奉献的意识。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去服务去奉献。”
退休不“退休”
64岁,踏上“互联网+”征程
石应康教授卸任华西医院院长后,并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64岁的他,走上了“互联网+”的创业之路,成立医联众惠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石应康此前干过车间工人、赤脚医生、工人,当过知识青年,也读过医学院,在小医院做过医生,再到华西医院工作,任职科室主任、院长。这期间,他也曾到外国留学。石应康认为自己是一个能接受新事物,愿意去创新改革的人。
当了20年华西医院院长,忙碌了20年,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了,却在64岁的年纪再次挑战自我,究竟是为什么?
“我国快速地进入了老龄化,多数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生病后治疗费用很高,终生治疗都需要花钱。”石应康说,不管是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障,还是老百姓自己花费,负担都很重,而且资源也不够。这就要想办法改变。其实,如今已有一个改变,就是我们已经兴起了互联网。
石应康认为,现在互联网下的医疗主要是节约时间成本,现在通过网上社交、问诊,网上预约挂号,可以节约时间成本。不过就看病成本来说,到目前为止没找到很好的办法。虽然网上问诊这些可节约交通费,但这些都是外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医生看病的方式。如果大家都是按照原来的方式看病,成本就很高,“迄今为止,没找到很好的办法。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做互联网医疗的原因。”
“我是一个喜欢挑战、创新的人。”石应康说,虽然已经64岁了,但他还是想尝试做一做智慧医疗的项目,真正地推动医改,为老百姓办实事。
石应康:我这么多年价值观一直没什么变化。就是人生很短暂,能够多做点事情,做点创新的事情是人生最大的荣耀。如果还有人说起你,不管是好是坏,本身就是你存在的价值。
无限震惊和悲切,
无限的迷惘与哀思。
不管离开的多么突然,
也无论后面是怎样的故事。
石应康教授留下的传奇,
必将永远留于华西人的心间。
为华西鞠躬尽瘁二十年,石院长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