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廷玉:清代汉大臣中配享太庙唯一一人,却被乾隆打击的体无完肤

作者:邓海春

张廷玉,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深受雍正信赖倚重,也是清代汉大臣中配享太庙的唯一一人。然而在乾隆时期,张廷玉却被乾隆打击的体无完肤,险些连配享太庙的荣誉都被剥夺了。那么,张廷玉究竟为何被乾隆打击的体无完肤,乾隆又为何如此对待张廷玉?

笔者认为这就得从张廷玉自身和乾隆两方面去寻找原因了:

从张廷玉的角度来看,首先,张廷玉人际关系做得不够好,他与鄂尔泰有着比较深的矛盾。而不巧的是,鄂尔泰是满人,乾隆本身就更为信任满人,张廷玉做得再好,终究也是个汉人,种族的区别在乾隆心中始终是一个疙瘩。加之张廷玉算是乾隆的父亲雍正的心腹,算不上完全是乾隆的心腹,在鄂尔泰不时的煽风点火之下,乾隆对张廷玉的信任度一日日消退。最重要的是,张廷玉与鄂尔泰涉及的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人际关系那么简单,而是牵涉到了他们许多追随者的站位与处事,两个人的不合最终渐渐化为了张鄂党争。乾隆虽然没有发火,反而一直和稀泥做着和事佬,但这不代表他的心里没有芥蒂。

张廷玉:清代汉大臣中配享太庙唯一一人,却被乾隆打击的体无完肤

再次,张廷玉是一个比较固执倔强的人,而且容易情绪激动。在这种性格的影响下,张廷玉难免会和乾隆有一些小冲突。而乾隆的个性以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人,他经常为名字名画题字,可惜又缺乏构图知识等,加之字又不够好看,常生生破坏了整幅画的意境,但他毫不自知,依然提得不亦乐乎,这也是他为后人所多诟病的一点。这样一个自信到甚至有点自负的帝王,面对张廷玉这样有些"刺头"性格有些不满也是在所难免的。虽不至于当场爆发,但随着不满的积蓄,这也是为何乾隆后期不余遗力收拾张廷玉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廷玉:清代汉大臣中配享太庙唯一一人,却被乾隆打击的体无完肤

还有,后期的张廷玉也有了一点倚老卖老之嫌了。乾隆十三年(1748),新年刚过不久,大家都还沉浸在节日的欢庆中,张廷玉突然上书想要告老还乡,乾隆自然是好言相劝,张廷玉方才作罢。又过一年,张廷玉旧事重提,乾隆无奈之下同意了他乞骸骨的愿望。如果事情就到这里结束,那也可以算得上是皆大欢喜了。然而张廷玉也是老糊涂了,担心自己以这样的方式退休就无法享受配享太庙的尊荣,竟还上疏提醒乾隆不要忘记,甚至想要乾隆的一份承诺。这可气坏了乾隆,先皇赞许你确实是你的荣誉,但你这样大咧咧的向当今的皇上索求可就有些不该了。

乾隆虽然不开心,但还是忍了,第二天题诗相赠,同意了他的请求。张廷玉得知后十分开心以至于忘形了,如此大的恩宠竟不亲自来叩谢,仅吩咐自己的儿子代为答谢。这实在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了,乾隆大怒,敦促傅恒,汪由敦写谕旨,让张廷玉回奏。哪曾想,谕旨还没传出,张廷玉就自己来内廷谢恩了。怎么回事呢,原来汪由敦乃是张廷玉的门生,他提前为张廷玉通风报信了。聪明反被聪明误啊,张廷玉此举无疑暴露了自己在军机处是有眼线的啊。说严重点,这就是结党营私啊。而乾隆这样一个多疑的帝王又怎能容忍?以此为导火索,乾隆开始了对张廷玉的全面清算。

张廷玉:清代汉大臣中配享太庙唯一一人,却被乾隆打击的体无完肤

再来看看乾隆的角度。其实张廷玉虽然有错,但乾隆后期给他的惩罚也实在是重了一些。而导致这种结果出现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帝王心术的运用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的道理想必大家也都明白。而我们前面也说过,张廷玉是雍正的心腹,是雍正留下来的托孤之臣,不算是乾隆真正的心腹,所以乾隆清洗张廷玉以便亲手提拔自己的亲信是必然的。而雍正对张廷玉的信任赏识也是不言而喻,甚至给了他配享太庙的殊荣,可以说雍正给了张廷玉作为"人臣"所可以拥有的全部荣耀。而"月满则亏,潮涨则落",为官之道亦然。走到巅峰,就必然要走下坡路。当一个人赏无可赏的时候,那剩下的就只有罚了。

还有就是我们前面还提到了,张廷玉与鄂尔泰的党派之争,乾隆在中间扮演着和事佬的角色。但乾隆也不是傻子呀,为何甘心做这个和稀泥的工作呢?最大的原因还是为了分权制衡,以便控制群臣。而后来鄂尔泰过世,鄂党群龙无首,实力大减。在这个时候,张廷玉不但失去了他制衡权力的政治价值,反而还显得格外"出挑"。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不难理解,没有人帮他一起承担火力,乾隆的清算自然就大部分落到了张廷玉头上了。

张廷玉:清代汉大臣中配享太庙唯一一人,却被乾隆打击的体无完肤

张廷玉凄惨的结局不仅让我们深刻理解到了"性格决定成败"这句话的还有,也了解了封建专制社会中皇权的制约性与落后性。一生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却落得如此下场,悲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