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记者观察:中央电视台新闻播出为什么两次选择衡阳

视频加载...

今年9月23日,第四届中国农收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丰收中国农民丰收节"专题节目,聚焦衡阳县库宗桥乡华山村水稻丰收现场,通过直播链接,这是继去年11月2日之后,衡南县青竹村袁隆平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基地的双季水稻试验, 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再次选择了衡阳。中央电视台连续两次在恒隆直播,是衡阳高产农业、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交出的美好答案。

记者观察:中央电视台新闻播出为什么两次选择衡阳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央电视台新闻播出的背后,体现了衡阳食品生产高产的坚实步伐。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国,衡阳粮食产量保持在每年320多万吨,约占湖南省粮食产量的10%,居全省长期前三名。由于科学研究,水稻具有很高的生产力。

现场记者 罗培轩

在九月的收获中,空气中弥漫着大米的气息。我现在位于衡南县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基地,我现在拥有精心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这种全稻穗将达到400~500粒左右,今年有望达到每亩1100公斤,比去年多100公斤。

今年有很多晴天炎热的天气,水稻生长比去年好。横南基地双季稻产量有望突破1800公斤,打破了去年双季稻产量1530公斤/亩的纪录。

同期,横南县农乡局高级农学家甘宗恒

按照目前的估计,1800公斤应该不是问题,我估计到1900公斤行军。

恒南基地自2010年建成以来,与袁隆平院士团队至今一直携手合作,元龙平院士团队在全国30多个试验场合作时间最长。从超级大米到双季稻,从榉产量690公斤到榉产量1500公斤以上,多项超级稻品种在衡阳成功种植,从这里到全国。

具有高产量的效率更高。9月23日,在中央电视台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特别节目中,衡阳县的智能农机令人耳目一新,刷新了我们对传统农业的认识。

记者观察:中央电视台新闻播出为什么两次选择衡阳

2020年,衡阳县(财政)投资60万元,按照"互联网、农机作业、农机维修、农机监控和农机补贴"的综合(目标)功能,建立了湖南(省)首个县级农机大数据监管服务平台。北斗终端设备安装后,其行车路线、耕地面积、耕作质量均可实时验证,为农民提高养殖质量提供准确的数据帮助。

一个平台,实时控制农业机械的状态,精确引导农业运行,一般采用信息技术使大粮农省力,也迅速提高农业效益。

衡阳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机监理单位负责人刘华

目前,系统中大约有400台机具,然后这块主要,我们瞄准高端机具,这件机具的主要工作量也比较大,对于农民来说,他的需求也会更大。

如今,衡阳县共有13个全机械化综合农业服务中心、无遥控插拔机、履带式旋耕机、捆包一体机等新设备投入全县粮油生产。智慧农业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乡村的腾飞翅膀而生。

乡村振兴离不开特色农业。在衡东县霞泸乡的丽花村,小鸭蛋还可以创造数亿元的大型产业。咸蛋黄孕育出"金黄色",使村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再加上腌制和去皮的鸡蛋,每年能给村里带来数亿美元的产值。

丽花村水系发展起来,从明代开始,就有养鸭的传统。如今,该村养殖的鸭40多万只,年产鸭蛋1亿多只,是衡阳地区最大的鸭蛋生产村。中秋节,当地咸蛋黄销售供不应求。

该村还计划今年养10万只鸡,投入生产卤素蛋生产线,并建立相应的冷冻仓库和物流系统,在加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效果的同时,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壮大。

同期,衡东县西柳镇梨花村党总书记杨国庆

我们今年可以达到500万,预计明年将达到3500万,无论如何,力争在五年内,我们村集体收入达到1亿。

记者观察:中央电视台新闻播出为什么两次选择衡阳

中央电视台新闻连续两期聚焦衡阳,抓占阳农业科学规划,高产稳产,科技创新吸引。横阳粮种植面积连续五年稳定在720多万亩,产量稳定在320万吨以上,农业基础继续保持稳定。

通过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衡阳农业现代化处于湖南省第一广场,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是2015年的2.5倍。展望"十四五"规划,衡阳将继续积极探索"隐粮在地,粮在科技"的新途径,继续致力于智慧农业、粮食生产、特色育种等百亿优势特色产业链,以"一县、一村、一村、一产品"为特色, 差异化的产业格局,不断追求更优质的农业生产品种、更高的产量,实现袁隆平院士的"酷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