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者觀察:中央電視台新聞播出為什麼兩次選擇衡陽

視訊加載...

今年9月23日,第四屆中國農收節,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豐收中國農民豐收節"專題節目,聚焦衡陽縣庫宗橋鄉華山村水稻豐收現場,通過直播連結,這是繼去年11月2日之後,衡南縣青竹村袁隆平第三代雜交水稻試驗基地的雙季水稻試驗, 中央電視台新聞直播再次選擇了衡陽。中央電視台連續兩次在恒隆直播,是衡陽高産農業、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交出的美好答案。

記者觀察:中央電視台新聞播出為什麼兩次選擇衡陽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央電視台新聞播出的背後,展現了衡陽食品生産高産的堅實步伐。作為全國糧食生産大國,衡陽糧食産量保持在每年320多萬噸,約占湖南省糧食産量的10%,居全省長期前三名。由于科學研究,水稻具有很高的生産力。

現場記者 羅培軒

在九月的收獲中,空氣中彌漫着大米的氣息。我現在位于衡南縣第三代雜交水稻試驗示範基地,我現在擁有精心培育的第三代雜交水稻,這種全稻穗将達到400~500粒左右,今年有望達到每畝1100公斤,比去年多100公斤。

今年有很多晴天炎熱的天氣,水稻生長比去年好。橫南基地雙季稻産量有望突破1800公斤,打破了去年雙季稻産量1530公斤/畝的紀錄。

同期,橫南縣農鄉局進階農學家甘宗恒

按照目前的估計,1800公斤應該不是問題,我估計到1900公斤行軍。

恒南基地自2010年建成以來,與袁隆平院士團隊至今一直攜手合作,元龍平院士團隊在全國30多個試驗場合作時間最長。從超級大米到雙季稻,從榉産量690公斤到榉産量1500公斤以上,多項超級稻品種在衡陽成功種植,從這裡到全國。

具有高産量的效率更高。9月23日,在中央電視台中國農民豐收節的特别節目中,衡陽縣的智能農機令人耳目一新,重新整理了我們對傳統農業的認識。

記者觀察:中央電視台新聞播出為什麼兩次選擇衡陽

2020年,衡陽縣(财政)投資60萬元,按照"網際網路、農機作業、農機維修、農機監控和農機補貼"的綜合(目标)功能,建立了湖南(省)首個縣級農機大資料監管服務平台。北鬥終端裝置安裝後,其行車路線、耕地面積、耕作品質均可實時驗證,為農民提高養殖品質提供準确的資料幫助。

一個平台,實時控制農業機械的狀态,精确引導農業運作,一般采用資訊技術使大糧農省力,也迅速提高農業效益。

衡陽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農機監理機關負責人劉華

目前,系統中大約有400台機具,然後這塊主要,我們瞄準高端機具,這件機具的主要工作量也比較大,對于農民來說,他的需求也會更大。

如今,衡陽縣共有13個全機械化綜合農業服務中心、無遙控插拔機、履帶式旋耕機、捆包一體機等新裝置投入全縣糧油生産。智慧農業緊跟時代步伐,為振興鄉村的騰飛翅膀而生。

鄉村振興離不開特色農業。在衡東縣霞泸鄉的麗花村,小鴨蛋還可以創造數億元的大型産業。鹹蛋黃孕育出"金黃色",使村民擺脫貧困,走向富裕。再加上腌制和去皮的雞蛋,每年能給村裡帶來數億美元的産值。

麗花村水系發展起來,從明代開始,就有養鴨的傳統。如今,該村養殖的鴨40多萬隻,年産鴨蛋1億多隻,是衡陽地區最大的鴨蛋生産村。中秋節,當地鹹蛋黃銷售供不應求。

該村還計劃今年養10萬隻雞,投入生産鹵素蛋生産線,并建立相應的冷凍倉庫和物流系統,在加強"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效果的同時,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壯大。

同期,衡東縣西柳鎮梨花村黨總書記楊國慶

我們今年可以達到500萬,預計明年将達到3500萬,無論如何,力争在五年内,我們村集體收入達到1億。

記者觀察:中央電視台新聞播出為什麼兩次選擇衡陽

中央電視台新聞連續兩期聚焦衡陽,抓占陽農業科學規劃,高産穩産,科技創新吸引。橫陽糧種植面積連續五年穩定在720多萬畝,産量穩定在320萬噸以上,農業基礎繼續保持穩定。

通過特色農業全産業鍊建設,衡陽農業現代化處于湖南省第一廣場,農産品加工業總産值是2015年的2.5倍。展望"十四五"規劃,衡陽将繼續積極探索"隐糧在地,糧在科技"的新途徑,繼續緻力于智慧農業、糧食生産、特色育種等百億優勢特色産業鍊,以"一縣、一村、一村、一産品"為特色, 差異化的産業格局,不斷追求更優質的農業生産品種、更高的産量,實作袁隆平院士的"酷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