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世界百部名人六大秘密传记故事》居里夫人命运逆袭改变世界传记

《世界百部名人六大秘密传记故事》居里夫人命运逆袭改变世界传记

中美陈永编译编著

[接上期]

第六章 做自己热爱的事,一辈子都不够

6-1小身躯里的家国梦

众所周知,居里夫人玛丽出生于被俄国占领时期的波兰。生活在一个被统治,被侵略的国家,敏感的玛丽从小感受到压迫。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

平时,玛丽在生活上感到波兰民族被当做三等公民,处处被压迫。而在精神上,她们的学校处于沙皇的严密监控下,平时的学习内容也被严格控制。还有代表政府的督学时不时就来突击检查,老师和孩子们时刻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玛丽就经常被督学先生抽查,对她来说,应付这样的检查是一种酷刑。所以,玛丽很早就认识到生活是残酷的,对民族是这样,对个人也是这样。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玛丽的骨子里继承了斯科沃多夫斯卡家族的反抗精神。在这期间,爱国的教师们偷偷给孩子们教授波兰相关知识(比如历史和地理)的做法给玛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1891那年,玛丽辞退了家庭教师的工作,她已经差不多攒够了去巴黎读书的费用。此番她的打算是在华沙老家陪伴几个月,接着去巴黎。但在机缘凑巧之下,玛丽参加了当地的这个青年学习团体。

无论哪个民族,那个时代,青年总是代表热血和激情的一群人。在19世纪末的波兰也不例外。那是一个普通的盛夏午后,玛丽和她的小伙伴们齐聚在华沙北郊的一个已经不开门营业的剧场里。她灰色的眼睛专注的盯着舞台上的人正在演讲的青年。

在听到那个青年神情激昂的说道:“亲爱的同学们,祖国的希望寄寓于人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和道德观念的加强之上,只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祖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提高。当前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努力自学,并竭尽所能地在工人和农民之间普及知识。”听到这里,玛丽和她的小伙伴们一起鼓起了掌。这些年轻人太深有同感了。

这群生活在被沙皇侵略占领的土地上的青年人为了心中的家国情怀,组成了这个带有政治色彩的学习团体。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这群年轻人将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作为自己的任务。为此,他们做出决定:每个人都利用晚上向广大群众讲授自己所精通的内容,用以普及知识。

对此,玛丽有自己的认识,她对大家说:“如果不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得到很好的教育,具备良好的素质,一个美好的社会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为了实现这一美好的目的,所有人都必须完善自己,并且共同分担社会责任,竭尽全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并有效地去帮助别人,这样,我们才觉得自己生活得更有价值。”

《世界百部名人六大秘密传记故事》居里夫人命运逆袭改变世界传记

身处乱世,仍能心系家国,玛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令人由衷的佩服。无怪乎连爱因斯坦都为她写文点赞。

因为有了这样的理想和追求,玛丽更加坚定了学习和深造的决心。她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初到巴黎学习的时候,玛丽只能居住在一个小小的阁楼里,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但她似乎乐在其中,就像孔子的学生颜回那样“一碗饭,一瓢水,居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人们为他的生计堪忧,他却一直能保持自己的快乐而不改变”。我想除了对天赋才能的热爱和追求,支持她内心的应该就是这个家国梦想了。

也是因为这个梦想,玛丽在毕业后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即使实验室里忙得不可开交,她依然每天会到理学院去上课。在课堂上的玛丽,就像一个知识的精灵,她会用轻松、愉快的方式满足讲台下那一个个汲汲渴求的灵魂。

也是因为这个梦想,在玛丽和皮埃尔克服重重困难,甚至付出了健康代价,发现并提炼出放射性物质镭的时候,她没有把这个科学发现化为私有,而是无偿的献给了国家,献给了社会,让它们为全人类服务。正如高尔基所说:“科学家的成果是全人类的财产,而科学是最无私的领域。”而玛丽也一直认为: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应该是“非关名利”。

不得不说,是家国梦想让玛丽成了逆境中的灿烂千阳,而她也用自己的知识为人类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世界百部名人六大秘密传记故事》居里夫人命运逆袭改变世界传记

6-2为科学贡献一生

1934年7月3日早晨,久病卧床的居里夫人玛丽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她像昨天一样,颤巍巍拿出体温表,看到上面的显示的数字降低了,她很高兴,脸上露出了一丝久违的笑。可是没过多久,她就感觉不太好了,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声和带着遗憾的叹息:“我的工作还没完成……我再也不能说明白我的意思了……”

但是,此时玛丽没有想到任何一位亲人,她的脑海里全是和工作有关的事情,只听她断断续续的说道:“各章的分段,都应该是一样的……我一直在想这个出版物……”她说的是正在进行的《放射性》作品的编校工作。

她一回头看到床头柜上的茶杯时,就伸出手拿起茶匙在里面搅拌,嘴里念念叨叨地问:“这是用镭做的,还是用钍做的?”当医生看的不忍心想要给她注射针剂时,玛丽用最后的力气喊道:“我不要,我希望别打扰我。”

看着被病痛折磨得虚弱不堪的居里夫人,至死仍对自己所真正的热爱和信仰初心不改。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此时,居里夫人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她第一次见到物理仪器的悸动吗?还是第一次进入正式的实验室时的兴奋?我们不得而知。

可以肯定的是,居里夫人一定想到了她在科学上的“孩子”——钋和镭。当年,她还是精力旺盛的年轻姑娘,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在缺少实验设备和原料的情况下,只能在马棚改建的简陋实验室里提取他们倾家荡产买来的矿渣。

多少次,居里夫人把手伸进原料袋,捧出好几磅重的矿渣,放进盆子里,然后把盆子放在炉上溶解、过滤、沉淀、收集,再溶解,漂掉溶液上层的清液,然后测度。之后,她需要重新开始。

有时候她需要整天用一根差不多和自己一样高的铁棒,来搅拌那煮沸的矿渣。很难想象这个瘦弱的女子是怎么扛起那么繁重的工作的,日积月累的工作让她疲惫不堪、精疲力竭。但睡醒一觉后,她就会满血复活,继续到实验室当牛做马。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3年后,居里夫妇先后提炼出放射性物质钋,以及1小玻璃管的镭。居里夫人热切的注视着那盏极小的玻璃容器中闪烁着一点略带蓝色的荧光的画面,成了玛丽作为物理学家最美的一幅画面。

《世界百部名人六大秘密传记故事》居里夫人命运逆袭改变世界传记

此后几十年,居里夫人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最后成为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之母。其中艰辛可想而知,更让我们想象不到的是居里夫人为了放射性研究而做出的牺牲。

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加上恶劣的实验环境和对身体保护的不够严格,时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袭,居里夫人的血液渐渐受到了破坏,患上白血病。同时,她还患有肺病、眼病等其他病症。

然而,在居里夫人看来,科学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为了能参加世界物理学大会,请求医生延期施行肾脏手术;也曾带病回国参加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更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惧,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

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由于恶性贫血、高烧不退,躺在床上的时候,她仍然记挂着自己的实验和著作。可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居里夫人终于为自己的理想和热爱都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可以说,居里夫人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科学遗产,更是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天赋和热爱,创造自我生命价值的精神典范。

《世界百部名人六大秘密传记故事》居里夫人命运逆袭改变世界传记

曾有记者在采访居里夫人时问到这样的问题:“你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居里夫人说:“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过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是啊,她为科学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实现了自己的热爱和追求,活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真正做到了不虚度不荒废。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世界百部名人六大秘密传记故事》居里夫人命运逆袭改变世界传记

正如爱因斯坦写给居里夫人的悼词中所说:“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许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世界百部名人六大秘密传记故事》居里夫人命运逆袭改变世界传记

居里夫人命运逆袭改变世界连载传记故事已完结,请继续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