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back是由log4j创始人设计的又一个开源日志组件。logback当前分成三个模块:logback-core,logback- classic和logback-access。logback-core是其它两个模块的基础模块。logback-classic是log4j的一个 改良版本。此外logback-classic完整实现slf4j api使你可以很方便地更换成其它日志系统如log4j或jdk14 logging。logback-access访问模块与servlet容器集成提供通过http来访问日志的功能。 logback要与slf4j结合起来用,两个组件的官方网站如下:
本文章用到的组件如下:请自行到官方网站下载!
logback-access-1.0.0.jar
logback-classic-1.0.0.jar
logback-core-1.0.0.jar
slf4j-api-1.6.0.jar
logback和log4j是非常相似的,如果你对log4j很熟悉,那对logback很快就会得心应手。下面列了logback相对于log4j的一些优点:
更快的实现 logback的内核重写了,在一些关键执行路径上性能提升10倍以上。而且logback不仅性能提升了,初始化内存加载也更小了。
非常充分的测试 logback经过了几年,数不清小时的测试。logback的测试完全不同级别的。在作者的观点,这是简单重要的原因选择logback而不是log4j。
logback-classic非常自然实现了slf4j logback-classic实现了 slf4j。在使用slf4j中,你都感觉不到logback-classic。而且因为logback-classic非常自然地实现了slf4j, 所 以切换到log4j或者其他,非常容易,只需要提供成另一个jar包就ok,根本不需要去动那些通过slf4japi实现的代码。
非常充分的文档 官方网站有两百多页的文档。
自动重新加载配置文件 当配置文件修改了,logback-classic能自动重新加载配置文件。扫描过程快且安全,它并不需要另外创建一个扫描线程。这个技术充分保证了应用程序能跑得很欢在jee环境里面。
lilith lilith是log事件的观察者,和log4j的chainsaw类似。而lilith还能处理大数量的log数据 。
谨慎的模式和非常友好的恢复 在谨慎模式下,多个fileappender实例跑在多个jvm下,能 够安全地写道同一个日志文件。rollingfileappender会有些限制。logback的fileappender和它的子类包括 rollingfileappender能够非常友好地从i/o异常中恢复。
配置文件可以处理不同的情况 开发人员经常需要判断不同的logback配置文件在不同的环境下(开发,测试,生产)。而这些配置文件仅仅只有一些很小的不同,可以通过,和来实现,这样一个配置文件就可以适应多个环境。
filters(过滤器) 有些时候,需要诊断一个问题,需要打出日志。在log4j,只有降低日志级别,不过这样会打出大量的日志,会影响应用性能。在logback,你可以继续 保持那个日志级别而除掉某种特殊情况,如alice这个用户登录,她的日志将打在debug级别而其他用户可以继续打在warn级别。要实现这个功能只需 加4行xml配置。可以参考mdcfilter 。
siftingappender(一个非常多功能的appender) 它可以用来分割日志文件根据任何一个给定的运行参数。如,siftingappender能够区别日志事件跟进用户的session,然后每个用户会有一个日志文件。
自动压缩已经打出来的log rollingfileappender在产生新文件的时候,会自动压缩已经打出来的日志文件。压缩是个异步过程,所以甚至对于大的日志文件,在压缩过程中应用不会受任何影响。
堆栈树带有包版本 logback在打出堆栈树日志时,会带上包的数据。
自动去除旧的日志文件 通过设置timebasedrollingpolicy或者sizeandtimebasedfnatp的maxhistory属性,你可以控制已经产生日志文件的最大数量。如果设置maxhistory 12,那那些log文件超过12个月的都会被自动移除。
总之,logback比log4j太优秀了,让我们的应用全部建立logback上吧 !
logger作为日志的记录器,把它关联到应用的对应的context上后,主要用于存放日志对象,也可以定义日志类型、级别。
appender主要用于指定日志输出的目的地,目的地可以是控制台、文件、远程套接字服务器、 mysql、postresql、 oracle和其他数据库、 jms和远程unix syslog守护进程等。
layout 负责把事件转换成字符串,格式化的日志信息的输出。
各个logger 都被关联到一个 loggercontext,loggercontext负责制造logger,也负责以树结构排列各logger。其他所有logger也通过org.slf4j.loggerfactory 类的静态方法getlogger取得。 getlogger方法以 logger名称为参数。用同一名字调用loggerfactory.getlogger 方法所得到的永远都是同一个logger对象的引用。
logger 可以被分配级别。级别包括:trace、debug、info、warn 和 error,定义于ch.qos.logback.classic.level类。如果 logger没有被分配级别,那么它将从有被分配级别的最近的祖先那里继承级别。root logger 默认级别是 debug。
打印方法决定记录请求的级别。例如,如果 l 是一个 logger 实例,那么,语句 l.info(“..”)是一条级别为 info的记录语句。记录请求的级别在高于或等于其 logger 的有效级别时被称为被启用,否则,称为被禁用。记录请求级别为 p,其 logger的有效级别为 q,只有则当 p>=q时,该请求才会被执行。
该规则是 logback 的核心。级别排序为:
trace < debug < info < warn < error
如果配置文件 logback-test.xml 和 logback.xml 都不存在,那么 logback 默认地会调用basicconfigurator ,创建一个最小化配置。最小化配置由一个关联到根 logger 的consoleappender 组成。输出用模式为%d{hh:mm:ss.sss} [%thread] %-5level %logger{36} - %msg%n 的 patternlayoutencoder 进行格式化。root logger 默认级别是 debug。
logback 配置文件的语法非常灵活。正因为灵活,所以无法用 dtd 或 xml schema 进行定义。尽管如此,可以这样描述配置文件的基本结构:以<code><configuration></code>开头,后面有零个或多个<code><appender></code>元素,有零个或多个<code><logger></code>元素,有最多一个<code><root></code>元素。
(1) 尝试在 classpath 下查找文件 logback-test.xml;
(2) 如果文件不存在,则查找文件 logback.xml;
(3) 如果两个文件都不存在,logback 用 bas icconfigurator 自动对自己进行配置,这会导致记录输出到控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