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孙中山,我们脑海中出现一个革命者的形象。成立兴中会、同盟会,参加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革命胜利后创建民国、颁布约法,他的一生可谓革命的楷模。在孙中山艰苦卓绝的革命生涯中,有这样一位战友,成立同盟会时主动让贤,组织革命起义冲锋在前,成立民国又是鞠躬尽瘁,他就是与孙中山并称“孙黄”的黄兴。

出身于湖南长沙一户殷实家庭的黄兴,其先祖是著名的北宋文豪黄庭坚,本是文人后裔的他,却在中国近代史上成为赫赫有名的革命家。25岁这一年,黄兴来到武昌的两湖书院学习,在这里初步接受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说。四年后,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专门挑选了一批优秀毕业生留学日本,黄兴的名字赫然在列。
作为两湖书院的优秀学生,黄兴成为了满清帝国的掘墓人。东京求学期间,他和蔡锷等人组织革命刊物《游学译编》,成立“湖南编译社”。在看到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后,黄兴的思想也经历了从改良到革命的蜕变。秀才之身造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因此,他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加强军事训练。
1903年的东北,沙俄再一次暴露狼子野心。黄兴与百名留日学生,组成声势浩大的拒俄义勇军,这是他的第一次革命军事活动。回国后的黄兴,在湖南长沙与宋教仁、陈天华等人成立华兴会。对外宣称是“兴办实业”的“华兴公司”,对内则是组织反清的革命团体。“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华兴会的战略在不久后就成为现实。
尽管此前已经有兴中会成立,而且也有了广州起义的实际行动,但是华兴会作为内地的第一个地域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直接推动了两湖地区的革命发展。一年后的日本东京,黄兴和华兴会众人,参加到声势更大的同盟会中。为了革命的团结,黄兴多次忍让顾全,一句“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会总理,不必经选举手续”,压下了所有的质疑。
同盟会成立后,全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有了统一的领导,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更是成为明确的奋斗目标。以往各行其是、星星点点的革命活动,现在有了更大的规模。1906年冬,黄兴派遣刘道一和蔡绍南回国,他们在湘赣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起义,史称“萍浏醴起义”。
声势浩大的革命历时一个多月失败,起义的领导人刘道一牺牲。黄兴为此留下了“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澹中原侠骨香。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的诗篇。萍浏醴起义后,黄兴更加活跃,1907年先后组织参加了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云南河口起义等,每败每 战的他,愈挫愈勇。
“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1911年4月的广州,黄兴亲自书写了绝命书,为了这次起义的胜利,黄兴亲自担任攻打两广总督衙门的重任。与黄兴一样,青年才俊林觉民,留下了更加凄美的《与妻书》,“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
起义中负责炸弹制造的喻培伦,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的炸弹,左手执号筒,右手拿手枪。攻进总督衙门的黄兴,撤退时遇上了巡防营的堵截。革命党人浴血奋战,几多牺牲,黄兴右手的手指也被击断。咬牙坚持的他,靠着断指的第二节扣动枪机,做着最后的反击。此战之惨烈,从今天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能感受到。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视死如归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半年后的十月十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彻底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黄兴在新的湖北军政府中,亲身参与指挥汉阳保卫战,与清军在长江两岸对峙。
湖北光复,湖南响应,南方诸省纷纷独立。“功成不必在我”的黄兴,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际,再次主动让贤。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而那个时常冲锋陷阵的黄兴,充当陆军总长。面对周围朋友的疑虑,黄兴以太平天国的领导层内讧为戒,悉心开导着曾经的战友们。
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黄兴等人只得为民主共和而战。1913年的宋教仁案,窃国大盗袁世凯悍然杀害了民主革命的先驱——宋教仁。为了反抗独裁统治,黄兴再一次走上二次革命的抗争。江西、广东、安徽三省响应,最终因为兵力涣散失败。镇压革命后的袁世凯,马不停蹄地实现自己的帝王梦。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远在美国筹款的黄兴,给国内的友人致信,争取更多反袁力量的支持。护国战争初步胜利,袁世凯取消帝制,郁郁而终。再次回国的黄兴,却一病不起。常年为革命所累,1916年的10月,黄兴一病不起,年仅42岁逝世。一生最坚定的战友孙中山亲自为他举行葬礼,江河为之涕泪。
“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开国二杰的黄兴,为了民主革命呕心沥血。蔡锷的挽联最能概括黄兴光辉的一生——“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比起那些理论家,黄兴更像个实践派的革命者,他无所畏惧,勇往无前,直到为革命耗尽最后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