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孫中山,我們腦海中出現一個革命者的形象。成立興中會、同盟會,參加廣西起義、黃花崗起義,革命勝利後建立民國、頒布約法,他的一生可謂革命的楷模。在孫中山艱苦卓絕的革命生涯中,有這樣一位戰友,成立同盟會時主動讓賢,組織革命起義沖鋒在前,成立民國又是鞠躬盡瘁,他就是與孫中山并稱“孫黃”的黃興。

出身于湖南長沙一戶殷實家庭的黃興,其先祖是著名的北宋文豪黃庭堅,本是文人後裔的他,卻在中國近代史上成為赫赫有名的革命家。25歲這一年,黃興來到武昌的兩湖書院學習,在這裡初步接受西方的資産階級學說。四年後,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專門挑選了一批優秀畢業生留學日本,黃興的名字赫然在列。
作為兩湖書院的優秀學生,黃興成為了滿清帝國的掘墓人。東京求學期間,他和蔡锷等人組織革命刊物《遊學譯編》,成立“湖南編譯社”。在看到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後,黃興的思想也經曆了從改良到革命的蛻變。秀才之身造反,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是以,他一邊刻苦學習,一邊加強軍事訓練。
1903年的東北,沙俄再一次暴露狼子野心。黃興與百名留日學生,組成聲勢浩大的拒俄義勇軍,這是他的第一次革命軍事活動。回國後的黃興,在湖南長沙與宋教仁、陳天華等人成立華興會。對外宣稱是“興辦實業”的“華興公司”,對内則是組織反清的革命團體。“雄踞一省,與各省紛起”,華興會的戰略在不久後就成為現實。
盡管此前已經有興中會成立,而且也有了廣州起義的實際行動,但是華興會作為内地的第一個地域性的資産階級革命團體,直接推動了兩湖地區的革命發展。一年後的日本東京,黃興和華興會衆人,參加到聲勢更大的同盟會中。為了革命的團結,黃興多次忍讓顧全,一句“公推孫中山先生為本會總理,不必經選舉手續”,壓下了所有的質疑。
同盟會成立後,全國的資産階級革命開始有了統一的上司,而“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更是成為明确的奮鬥目标。以往各行其是、星星點點的革命活動,現在有了更大的規模。1906年冬,黃興派遣劉道一和蔡紹南回國,他們在湘贛交界的萍鄉、浏陽、醴陵發動起義,史稱“萍浏醴起義”。
聲勢浩大的革命曆時一個多月失敗,起義的上司人劉道一犧牲。黃興為此留下了“英雄無命哭劉郎,慘澹中原俠骨香。我未吞胡恢漢業,君先懸首看吳荒”的詩篇。萍浏醴起義後,黃興更加活躍,1907年先後組織參加了欽州、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雲南河口起義等,每敗每 戰的他,愈挫愈勇。
“本日馳赴陣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殺賊。書此以當絕筆”。1911年4月的廣州,黃興親自書寫了絕命書,為了這次起義的勝利,黃興親自擔任攻打兩廣總督衙門的重任。與黃興一樣,青年才俊林覺民,留下了更加凄美的《與妻書》,“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 ”。
起義中負責炸彈制造的喻培倫,胸前挂着滿滿一筐的炸彈,左手執号筒,右手拿手槍。攻進總督衙門的黃興,撤退時遇上了巡防營的堵截。革命黨人浴血奮戰,幾多犧牲,黃興右手的手指也被擊斷。咬牙堅持的他,靠着斷指的第二節扣動槍機,做着最後的反擊。此戰之慘烈,從今天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就能感受到。
“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黃花崗起義雖然失敗,但是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視死如歸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志。半年後的十月十日,武昌起義一聲槍響,徹底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黃興在新的湖北軍政府中,親身參與指揮漢陽保衛戰,與清軍在長江兩岸對峙。
湖北光複,湖南響應,南方諸省紛紛獨立。“功成不必在我”的黃興,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之際,再次主動讓賢。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黎元洪為副總統,而那個時常沖鋒陷陣的黃興,充當陸軍總長。面對周圍朋友的疑慮,黃興以太平天國的上司層内讧為戒,悉心開導着曾經的戰友們。
然而,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黃興等人隻得為民主共和而戰。1913年的宋教仁案,竊國大盜袁世凱悍然殺害了民主革命的先驅——宋教仁。為了反抗獨裁統治,黃興再一次走上二次革命的抗争。江西、廣東、安徽三省響應,最終因為兵力渙散失敗。鎮壓革命後的袁世凱,馬不停蹄地實作自己的帝王夢。
“既忘共和,即稱民賊”,遠在美國籌款的黃興,給國内的友人緻信,争取更多反袁力量的支援。護國戰争初步勝利,袁世凱取消帝制,郁郁而終。再次回國的黃興,卻一病不起。常年為革命所累,1916年的10月,黃興一病不起,年僅42歲逝世。一生最堅定的戰友孫中山親自為他舉行葬禮,江河為之涕淚。
“無公乃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開國二傑的黃興,為了民主革命嘔心瀝血。蔡锷的挽聯最能概括黃興光輝的一生——“以勇健開國,而甯靜持身,貫徹實行,是能創作一生者”。比起那些理論家,黃興更像個實踐派的革命者,他無所畏懼,勇往無前,直到為革命耗盡最後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