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徐迟:中国报告文学的先驱,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点亮了故乡01、“水晶晶的童年”:南浔少年,带着故乡的灵气,迎接属于中国人的春天02、“水晶晶的灵魂”:用一只可以生花的妙笔,写活了南浔,点亮了中国03、“水晶晶的爱”:对人世间不变的爱,是文人的骨气,更是故乡给予的底气

作者:忆子读书
南浔古镇有三美,一曰环境美,小桥流水人家,古朴中透着静谧与高贵;二曰文化美,几千年的沉淀与发展,它的湖笔、湖丝享誉海内外,它的富甲天下;三曰人才美,这里人才济济,中西合璧,作家徐迟就是其中的一位。

1996年12月里的某天,天气格外阴冷。

一位82岁的老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面带微笑,叮嘱家人,给他带点厚实的衣服过来,还问家里燃油的取暖器费不费电。

等亲人离开后,他安静地躺在床上,双眼带着光,偏头凝视着窗外,久久未言……

当天深夜,值班护士拿着手电筒过来查房,走到老人床前时,却不见他人。

这可急坏了护士。

她找遍了每个角落,又跑去厕所找了一圈,但还是没找到;回来后,同病房的一位老人,向她指了指窗外。护士来到窗前,向下一看,便悲哭起来。

这位老人,在82岁高龄时,选择用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就是著名作家徐迟。

徐迟:中国报告文学的先驱,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点亮了故乡01、“水晶晶的童年”:南浔少年,带着故乡的灵气,迎接属于中国人的春天02、“水晶晶的灵魂”:用一只可以生花的妙笔,写活了南浔,点亮了中国03、“水晶晶的爱”:对人世间不变的爱,是文人的骨气,更是故乡给予的底气

对于他的离世,国人悲痛不已;但对于他的文字,国人一直记忆犹新。

也许,徐老终结自己生命的方式,我们后人难以理解,但他留给我们的文字财富,却足以让我们受益匪浅。在他生前最后一部长篇著作《江南小镇》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个耄耋老人,正吃力地坐在电脑前,一口气连用66个“水晶晶”,诉说了自己对故乡浓浓的眷恋之情……

江南小镇南浔,是作家徐迟的故乡。

都说江南产美女,但南浔古镇除了产美女,还“盛产”富商;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说的就是南浔的大富商们。

徐家,就列位于“七十二金狗”之中。

同时,世代居住在南浔的徐家,除了有钱,还很有才。徐迟的先辈们有中举人、秀才、太学生、国学生……真是人才济济,诗书飘香。

徐迟:中国报告文学的先驱,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点亮了故乡01、“水晶晶的童年”:南浔少年,带着故乡的灵气,迎接属于中国人的春天02、“水晶晶的灵魂”:用一只可以生花的妙笔,写活了南浔,点亮了中国03、“水晶晶的爱”:对人世间不变的爱,是文人的骨气,更是故乡给予的底气

少年徐迟,在外受南浔“湖笔”文化的熏陶,在内受家族文化的教养,很快成长为一个博学有志的爱国文学青年。

自18岁读大学起,徐迟就开始发表散文和诗作,走上了专业的文学创作之路,发表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等。

1946年,有了名气的徐迟,回到故乡南浔,安心当起了老师;3年后,他亲自带领一批学生,跑去湖州迎接解放军,亲眼见证了古朴的家乡,在战乱连天的年代里,保持了一份独有的完整与和平。

“多么美丽的早晨啊!路边都开满了各种野花,我一路走着,一边儿采撷它们,直到手上有了一大把光辉灿烂的,五彩缤纷的,鲜丽的花束。这是我准备好了,要献给我遇见的第一个解放军的。”

我想,徐迟身上的纯与正,总带着故乡的灵动,它就像一位谆谆善教的母亲,既温柔又强韧,指引着南浔少年们勇敢追梦,迎接属于中国人的春天。

徐迟:中国报告文学的先驱,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点亮了故乡01、“水晶晶的童年”:南浔少年,带着故乡的灵气,迎接属于中国人的春天02、“水晶晶的灵魂”:用一只可以生花的妙笔,写活了南浔,点亮了中国03、“水晶晶的爱”:对人世间不变的爱,是文人的骨气,更是故乡给予的底气

少年徐迟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内心除了兴奋,还有对新生活的满满期望。

当然,徐迟也不例外。

他离开故乡,去了北京,参加了第一次文代会,憧憬着祖国文化的再次繁荣。他用一只可以生花的笔,勇敢地跨出了好几个“第一步”。

徐迟的英语非常好,早年就翻译了《瓦尔登湖》、《托尔斯泰转》、《巴黎的陷落》等海外名著,因此,他到北京后,就负责编辑英文刊物《人民中国》。

可以说,徐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对外刊物的负责人。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徐迟两次奔赴前线,在战火中写下了《平壤被炸目击记》、《走过那被蹂躏的土地》等战地通讯,向国人们传达了很多第一手信息。

作为一个文人,勇敢至此,令人佩服。

徐迟:中国报告文学的先驱,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点亮了故乡01、“水晶晶的童年”:南浔少年,带着故乡的灵气,迎接属于中国人的春天02、“水晶晶的灵魂”:用一只可以生花的妙笔,写活了南浔,点亮了中国03、“水晶晶的爱”:对人世间不变的爱,是文人的骨气,更是故乡给予的底气

1957年,他和臧克家共同创立了代表中国诗歌最高水平的刊物《诗刊》,鼓舞人们写诗品诗;4年后,他为了支持三峡水坝建设,举家迁往武汉,深入长江水利工地工作生活。

在徐老的身上,你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文人,更像一个奔走在前线的斗士。

十年浩荡后,文学圈里死气沉沉,徐老打破陈规,用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科学工作者第一次进入了大众的视线。数学家陈景润、地质学家李四光、植物学家蔡希陶、物理学家周培源……一个一个勤恳敬业的科学家,在他的笔下,顿时有了立体感。

当然,他的焦点不仅在无私奉献的人身上,还在那默默无闻却一直给予他人生力量的故乡上。

1989年,75岁的徐老,硬是逼着自己学会了电脑,在键盘上一字一字慢慢敲打,终于写成了长篇自传体小说《江南小镇》。

4年后,《江南小镇》发表了,那个静谧已久的古镇南浔,再一次为人所熟知。

徐迟:中国报告文学的先驱,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点亮了故乡01、“水晶晶的童年”:南浔少年,带着故乡的灵气,迎接属于中国人的春天02、“水晶晶的灵魂”:用一只可以生花的妙笔,写活了南浔,点亮了中国03、“水晶晶的爱”:对人世间不变的爱,是文人的骨气,更是故乡给予的底气
这个水晶晶的小镇, 水晶晶的倒影。 映出这个水晶晶的世界! 这是呵,这里是我水晶晶的家乡!

《江南小镇》是徐老一生最后的作品。游子之心,思乡之切,跃然纸上。

在这部作品里,徐老用熟稔的文笔,写活了家乡的稀世之美,不仅有静谧的山水景色、精巧的石拱桥,也有富含文化底蕴的古建筑,如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刘氏梯号、张静江故居、南浔文园…… 每种景致都很迷人,除了美,还带有书香气。

徐迟:中国报告文学的先驱,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点亮了故乡01、“水晶晶的童年”:南浔少年,带着故乡的灵气,迎接属于中国人的春天02、“水晶晶的灵魂”:用一只可以生花的妙笔,写活了南浔,点亮了中国03、“水晶晶的爱”:对人世间不变的爱,是文人的骨气,更是故乡给予的底气

同时,徐老回顾了自己的前半生。战乱年代里,他去过上海、香港、重庆,四处流亡,忧心国与家,盼望人间早日回归正道。

也许,人在乱世中,回归故乡,是一种让心灵获得安宁的最好方式。

因此,抗日战争结束后,他毅然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做了一名教书匠。只是,爱国情深的徐迟,在故乡只待了3年,便又匆匆北上,为社会为人生尽心尽力。

对他来说,故乡一直在心头,但又一直很遥远。

因此,《江南小镇》是徐老的自传,也是他对故乡的眷恋,更是对故乡的感激与自豪。也许无数次,他在心里轻轻呼唤:那么美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

而徐老笔下的南浔,变得更加迷人多姿。

也许,是徐迟,成就了南浔的美名;同时,也是南浔,成就了徐迟辉煌的一生。

(我是@忆子读书,欢迎关注我,人生路上一起读别人的故事,学会自我成长。)

徐迟:中国报告文学的先驱,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点亮了故乡01、“水晶晶的童年”:南浔少年,带着故乡的灵气,迎接属于中国人的春天02、“水晶晶的灵魂”:用一只可以生花的妙笔,写活了南浔,点亮了中国03、“水晶晶的爱”:对人世间不变的爱,是文人的骨气,更是故乡给予的底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