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罗大佑与李烈相识20年,相恋12年,结婚1年零9个月后离婚

作者:林沐彩

音乐教父罗大佑在57岁时喜得一女,前妻李烈做客“康熙来了”时,被问道“罗大佑生女有什么感觉”时,直言道:“没有感觉,我对小孩是没感觉的,蛮担心的,这么老了,还生得出来。”吓得小s赶紧制止:“好怕罗大佑封杀我们。”

罗大佑与李烈相识20年,相恋12年,结婚1年零9个月后离婚

当年被称作为“才子佳人”的罗大佑和李烈相识20年,相恋了12年之久,然两人的婚姻生活却仅仅维系了一年零九个月而已,令许多人大跌眼镜的同时,不免为之扼腕惋惜。

是相爱容易相处难?还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现在想来,或许是相爱的时候只是爱,而忽略了相处吧。

罗大佑与李烈相识20年,相恋12年,结婚1年零9个月后离婚

李烈18岁时以玉女形象出道,出演过的电影《小城故事》,电视剧《一剪梅》《含羞草》被大陆观众所熟知,是那个时代的女神级别的偶像。

她和罗大佑相识之初,罗大佑还是一名念医科的实习医生,刚刚显露出自己的音乐才华,与才貌双全的张艾嘉惺惺相惜,插足进她的婚姻,正是浓情蜜意。

罗大佑与李烈相识20年,相恋12年,结婚1年零9个月后离婚

而李烈也有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只是这个长得很像自己父亲的男人,并不是很有责任感,在耗尽李烈所有积蓄之后,两人分手。

那时李烈和罗大佑常常和一帮朋友呆在一家圈内人聚会的咖啡厅里,聊着当时台湾不景气的文艺片,释放之后便就去忙着各自的事情。

罗大佑与李烈相识20年,相恋12年,结婚1年零9个月后离婚

8年后,从香港回到台湾恢复单身的罗大佑,约了同样单身的李烈吃饭,迸出了爱的火花。这时候的李烈30岁,罗大佑34岁。

成了恋人的两人,生活的轨迹并没有改变什么。罗大佑在香港发展音乐事业,李烈在台湾接着拍戏,不拍戏的时候,还要到内地做生意。

等一切都忙完了,李烈就回去香港跟罗大佑团聚一、两个星期。这种聚少离多的日子,并没有让他们产生疏离,反倒有种“小别胜新婚”的欣喜,为两人的关系加分不少。

罗大佑与李烈相识20年,相恋12年,结婚1年零9个月后离婚

没有浪漫的风花雪月,大半时间都分隔两地的他们,只是靠着电话维系感情。

有趣的是,这两个人好不容易聚到一起,聊天的主题不是你侬我侬,而是国家大事,谈得都是很官方的政治、哲学、工作。

尤其是罗大佑,每隔一阵子就会迷上不同的东西,喜欢和李烈分享交流,所以罗大佑迷什么,李烈就跟着学什么。

罗大佑与李烈相识20年,相恋12年,结婚1年零9个月后离婚

曾经,罗大佑非常迷水族,当时两人住在香港,香港有一条街全是水族馆,罗大佑每天泡在那里,每个老板都认识他。

罗大佑的沉迷很有研究精神,买一堆关于养鱼、养水草、水族造景的书来读,他俩的家里,最高记录有九个水族箱,有的养鱼,有的养水草,而且还有两个超大型的。

不过罗大佑的狂热来得快,去得也快,当他研究透彻之后,就没了兴趣,这些鱼和水草,就丢给李烈来善后。

罗大佑与李烈相识20年,相恋12年,结婚1年零9个月后离婚

在李烈的记忆中,有一次和罗大佑开车上山,不是看夜景,而是搬石头。

罗大佑看到路边有漂亮的石头,觉得放在水族箱很适合,兴奋地要李烈和他一起把大石头搬回家。

他们一边搬还一边担心被人家看到,好不刺激。后来每每想起这事,李烈都觉得很好笑也很浪漫。

在这种“流浪式”的恋爱中,他们度过了三年磨合期,跨过了七年之痒,挺过了八年抗战、走过了十年光阴......

罗大佑一直不想结婚,有过一次不愉快婚姻的李烈恐婚症也不轻。两人很有默契地坚持着“爱很好,但不婚”。

正如罗大佑对记者所说:“我始终觉得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情感,如果不是4天而是4年的话,两人早就完蛋了,早就打得鼻青脸肿了!”李烈也说:“结婚实在是没什么好”。

在一起生活这么久,罗大佑和李烈并非因爱而收敛个性,他们就像火星撞地球一般,争吵、争吵、再争吵,有几次,吵到互不理睬,吵到分手数月。只是两人对这份感情割舍不下,只有复合。

罗大佑本就是个“愤青”,虽是年纪一把,却还是很尖锐、很孩子气,只是他周遭的朋友因他的才气而让着他的脾气,家中老幺的他自己也就恃宠而娇。

罗大佑与李烈相识20年,相恋12年,结婚1年零9个月后离婚

李烈说,她觉得紧急重要的事,罗大佑都觉得不重要,罗大佑觉得重要的事,她却觉得没什么,两人总是为了说服对方争执不下。

罗大佑像小孩子,一生气就容易抓狂,像螃蟹一样口吐白沫钳子直抓,李烈以沉默对抗,躲得远远的,直到气消了才沟通。

李烈的宽容和对罗大佑的好,罗大佑是明白的,他在访谈中这样评价李烈说:“她心地好,不会占人家便宜,也很照顾我。在一起这么多年,她永远会在我床头摆一杯水,十几年如一日。”

当被调侃李烈有待“加强”的地方是什么时,罗大佑也会调皮地笑说:“她没有我那么聪明吧,有时我会告诉她,时代不同了,做事要想清楚啊!”

李烈听了罗大佑的“评语”,当场就反击:“你不知道大智若愚的意思吗?在聪明的男人面前,女人要装傻。我要是不够聪明,怎么会挑上你?”这份“绵里藏针”的甜蜜,倒是有几分特别。

罗大佑与李烈相识20年,相恋12年,结婚1年零9个月后离婚

罗大佑和李烈的关系早已密不可分,也许那时如果结婚是个承诺,罗大佑一定愿意用签字的行动,证明他的心意。一颗结婚的种子在两人的心中已经种下了,只是需要个合适的契机。

很快这个契机来了,在他们相恋的第十二个年头,两人去了美国。由于李烈没有拿到美国护照,为了她以后出国方便,当路过一家教堂时,罗大佑提议注册结婚了。

旁人看来比较戏剧化,但罗大佑却有几分得意:“我和李烈相处12年,一些当初并不看好我们的夫妻都离婚了,而我们却结婚了,这真的很奇怪。我觉得这是一种缘分加努力。”

只是婚后的两人爱归爱、架照吵,外加工作忙、压力大,“离婚”两个字也逐渐挂在了嘴上。

罗大佑与李烈相识20年,相恋12年,结婚1年零9个月后离婚

没有“一纸婚书”的束缚时,两人还可以洒脱些,不去计较那些鸡毛蒜皮,一旦固定了生活模式,由于各自意识形态不相同所生出的纠结,就成了他们都想要挣脱的羁绊和压在心头极力推翻的石锤。

于是,罗大佑和李烈离婚了,他们没有吵闹争执剧情,没有狗血撕逼大战,安静地踏上“旧时的归途”。只是离得人笑谈风云,听得人费解讶异。

在办妥手续后的两天里,两人的亲友及媒体纷纷打电话给他们,让两人一整天都忙于接受“离婚慰问”和解释,李烈笑着说:“这大概才是离婚最惨的部分。”

李烈复盘着过程,即说给大家,又像说给自己:“是真的,我们考虑清楚了。其实,13年来,我们分手很多次。在一起时间越久牵扯越多,就越难分手,我们是朋友,生活、工作都太密切了,要分,真的是一件难事。

离婚的原因一言难尽,太多事情难以沟通吧!有时我觉得委屈,他也有很多不满,没有谁对谁错。

婚前,我们没有一般男女的交往方式,婚后,我们也不像一般夫妻的关系。所以,目前来看,离婚对我们两个都好。感情变质了,我们希望把它转为好的能量,不要让关系恶化。”

罗大佑与李烈相识20年,相恋12年,结婚1年零9个月后离婚

李烈认为,刚结识的情侣,可能为了接送上班、买花送礼的小事口角;刚结婚的伴侣,还可能因为睡觉打呼声太大而吵架。

然而,两个人在一起十几年了,这些琐碎的问题一定已经取得妥协、得到解决,所以她和罗大佑的争执,已经跳出了单一事件的不和,是观念的不同。

看似云淡风轻,一段感情哪能就此别过,还是“像一句美丽的口号挥不去”。离婚三年后的李烈,在谈起罗大佑时,还是泪眼婆娑。

在她走出那个家时,身边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当,在两人相处的那些年中,李烈没要过罗大佑生活费,他三餐吃什么,李烈就跟着吃什么。

每一次吵架,她都是先妥协的那个,也不会去买什么首饰、珠宝。李烈是下的厨房上得厅堂,可以素颜挽筐去菜场买菜,也能在罗大佑的巡演中,亲率台湾1000多人亲友团前来助阵支持。

罗大佑与李烈相识20年,相恋12年,结婚1年零9个月后离婚

曾几何时,当舞台上《光阴的故事》前奏响起,台下多少人潸然泪下。《亚细亚的孤儿》《鹿港小镇》《童年》《恋曲1990》《明天会更好》《之乎者也》《你的样子》《滚滚红尘》…………

不需按时间顺序,喜爱程度,随便一首都能成为封神作品,如一盏航灯引领着几代人。只是才气四溢的神者,忽略了掌声背后挂牵的目光。

有一段时间,罗大佑疯狂地迷上了《歌剧魅影》,每天晚上都要放很大声来听,吵得李烈睡不好觉,到了精神衰弱的地位。

当李烈提出音乐声音小一些时,罗大佑不满地回复,还是一个人自由些,可以任意搞创作。无奈的李烈只有忍了,可是忍让未必让对方从浑然不觉中醒悟。

在罗大佑和李烈离婚一段时间后,罗大佑从朋友的口中了解到,李烈现在无论是身处在怎样喧闹嘈杂的环境中,都能够睡得着觉时,才感到自己无意中对她做过的伤害,不免心生歉意。

这是与自己在一起时,生生被训练出来的。歉疚的罗大佑特地写了一首《啊!停不住的爱人》,专门向李烈惜别。

罗大佑与李烈相识20年,相恋12年,结婚1年零9个月后离婚

“……即使我浑身都是伤痕与泪水,颠颠仆仆熬到这里不易,转头仍看到你在默默地跟随……不是没经过纷飞崩乱的冰雪,青春年少承诺时的勇气,比不上回心转意担当住的珍惜……让这苍凉的双手,捧着你眼睛中散发出的余温,细细数数变色的黑发,告诉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奇迹……”

罗大佑也说,其实都是生活里的小事,只是自己过于任性和自我,才造成这样的结果,把一个负心的男人丢掉是对的。

下决心不再结婚的罗大佑,因有了孩子,再次与现女友步入婚姻生活,但这一次他柔软了,没有锋芒,没有逆反,没有愤世嫉俗。

其实,罗大佑跟李烈也想过要孩子的,从没有刻意避孕,可惜老天没有送来眷顾。如今的李烈早已从过去中走出来,变成了优秀的制作人,捧红了阮经天,捧红了彭于晏。

罗大佑与李烈相识20年,相恋12年,结婚1年零9个月后离婚

还凭电影《艋舺》获得第四十七届金马奖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

她自我总结说:“30岁以前,我是个不用大脑的女人;42岁那年,我深深体会这一生不可能找到像父亲一样的男人;两次婚姻让我明白一件事,自己爱自己比任何让人爱自己更重要。”

无论谁的人生,都是在不断经历中,找到自己地位的,过去的不用想遗憾,与其沉沦遗憾不如改变自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