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万荣人的馍馍情缘

人在世界里面,天天都要吃饭,万荣人吃饭离不了馍,万荣人和馍馍有着延续千年的不解情缘,万荣人爱吃万荣馍,万荣人“无馍不饱”。民间宴席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一个个雪白的馍开始上桌,也上来了一份莫能道之的独特惬意……

万荣人的馍馍情缘

外地人不知“馍”为何食,若说“馒头”或“蒸饼”,疑虑便可顿消。其实,“馍”乃方言,发音最古。“馍”从莫。莫是晋南炎黄时期就有的一种可采之食,《诗·魏风》有“彼汾沮洳,言采其莫。”《陆玑疏》注曰:“莫,茎大如箸,赤节。节一叶,似柳叶,厚而长,有毛刺,今人缫以取茧绪。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为羹,又可生食。

万荣人的馍馍情缘

五方通谓之酸迷,冀州人谓之干绛,河、汾之间谓之莫。”故黄帝娶河汾之女,号曰“嫫母”。相传嫫母发明了石磨(因嫫母发明而称磨)后,人们磨粒成面、置甑蒸熟而食,将所蒸面食袭“嫫”音称之为“馍”,也有拟“磨”而写作“饝”。

万荣人的馍馍情缘

到了汉代,面食统称为饼。“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释名》)。溲面合并后,熟烹之法不同,又有不同名称,“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煮而食者,呼之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古今事物考》)。故自汉以来,“馍”又有“蒸饼”之称,后避宋仁宗讳,又称“炊饼”、“笼饼”。再后将扁圆形的面品专称为“饼”,但万荣人仍呼为“馍”,如万荣的羊肉泡馍、肉夹馍等,所用“馍”即是蒸面饼或烤饼。

万荣人的馍馍情缘

三国始,“诸葛亮南征,将渡泸水。土俗杀人首祭神,亮令以羊豕代,取面,画人头祭之,馒头名始此”(《事物纪原》),即诸葛亮取猪羊肉馅的蒸饼画上人头,替代“蛮头”以祭,后来馍又有“馒头”之名,或称“馒首”,宋后又将有馅的馒头分出独称“包子”。以此溯源析流,乃知“馍”名之后,方有“蒸饼”、“馒头”,虽囿于方言,难隐其古。

万荣人的馍馍情缘

万荣馍,制法与其名一样古老。制作万荣馍用“酵子”起面,不加碱。“酵子”地方又言“着和得”,是一块发酵晒干的面团。制作时先将干的“酵子”用温水泡开,倒入面粉拌匀和成团,发酵三四个小时(夏天),充分膨胀后,取新面粉掺入,置于案上连续揉搓至光滑均匀,再揪剂分揉成型,用面布盖住,醒半个时辰,即可上笼,大火蒸熟。

万荣人的馍馍情缘

这种加酵子制法,最为古远。《周礼·天官·醯人》有“羞豆之食,酡食糁食。”汉代郑司农注云:“酡食以酒为饼,民人用酵糟”,即以酒釀或酵面来发面而蒸,为周宫廷和民间美食。因发面要技巧,发得不好,整块面团便会酸臭败坏,故民间传之不广,唯万荣人世代相袭最擅此技。

万荣人的馍馍情缘

以此技而制的万荣馍,又暄又大又白又甜,不需菜便能美美地过一把瘾。万荣人爱馍,还赋予了许多礼仪内容。如岁时节日:亲戚来了,要蒸花卷馍;过年串亲戚,要蒸混沌馍;正月十五,要蒸生肖馍;清明祭祖,要蒸子推馍;小年到了,要蒸枣山馍。再如人生礼仪:小孩满月,蒸一个圐囵馍;贺婚送礼,蒸一对石榴馍;老人过寿,要蒸寿桃馍;老人过世,要蒸包容馍。

万荣人的馍馍情缘

于是馍在人们手里变得寓意不同、形状各异,馍上的花鸟鱼虫竞显技艺,又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叫“花馍”。与运城、临汾接邻地区蒸馍技艺也争奇斗艳,如阳城的狮头馍、长子的高桩馍、高平的佛手如意馍、雪花铺层馍等。

万荣人的馍馍情缘

万荣馍还被用来切成薄片,烤黄晒干,民间食之以消食化滞。这种食疗法,古已有之。

万荣人的馍馍情缘

现在太原城里有蒸卖万荣馍的,但不及万荣“馍铺”发达,也不及原产地的麦香味浓。前些日参加友人儿子的婚礼,全晋会馆上了一打金银馒头,吃后感觉颇不一般。询问,果然是请的万荣人用万荣面粉制作。

万荣人的馍馍情缘

看来,万荣馍要好吃,面粉也很重要。外卖打包一份带回家与妻同享,妻更是呼友唤女做盛大晚餐,仿佛过节一般。此凡融融之乐中不禁想起陆游的一首诗:“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意治酒肴。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

万荣人的馍馍情缘

人常说:好吃不过饺子.万荣人吃饺子却从来觉得吃不饱,不管吃了几碗,最后非得吃一块馍,才算对这餐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万荣人的馍馍情缘

在饭店里,遇到一群陌生人,一进来,便有其中的一个问道:"这里有馍吗?"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这群人才会心里有了着落似地落座.不用问,一准是万荣人。出差坐在火车上,听旁边的人说:"唉呀,这几天可把人饿坏了,就没吃成饭.那狗日的南方就没有馍。"呵呵,没错,又是万荣人。

万荣人的馍馍情缘

逢年过节走亲戚,除了买点心而外,用红色的包袱皮裹着雪白的馄饨馍的又肯定是万荣人,山西别的地方的人是蒸不出那样又暄又大又白又甜的馍的。求人办事不拿别的,只扛上一大编织袋的大馍,往地上一放,这肯定又是万荣人。

万荣人的馍馍情缘

穿戴时尚,满口普通话,带着一辆小车,后面跟着一辆大车,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浩浩荡荡开到省城里,车上拉的除了苹果、弥猴桃、白面之外,还有一盒盒包装精美的馍,上面或写着万荣馍,不用问,这肯定是万荣人来送礼了。别的地方的人没有这样的大白馍可送,也没有这样大张旗鼓地来送值不了几个钱儿的礼的。

万荣人的馍馍情缘

万荣人和馍是分不开了,馍不仅给了万荣人生长、生存的能量,而且给了他们的生存之道。馍的外形似拳头,对付外来的攻击的时候,只有拳头最有力。在吃馍的过程中,运城人也深谙了其中之道,晓得了拳头的重要性,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

万荣人的馍馍情缘

所以,出门在外的万荣人比山西其它地区的人要爱认老乡,也特别重视和老乡的情谊。两个陌生人相见,只要对上暗号,知道咱同是万荣人,呵,那旁边的人就眼热吧,两个人的亲热度马上增加,好象是久别重逢的亲友,临别时手机号、办公电话甚至于家里的电话也统统互换,从此,天下多了两个常来常往的万荣老乡。

万荣人的馍馍情缘

就象忻州人爱土豆,大同人爱湿粉,晋城人爱米棋,长治人爱炒饼,馍是故乡留给万荣人的最强最鲜明的印记.在没有离开故乡的人,那是一种饮食文化,而对于我们这些离乡别井经年的游子来说,它便成了与故乡最强的牵袢,那是树叶与根的关系!(万荣县文物旅游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