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德孝传家 忠勇立业 _平原有个十大孝老爱亲人物赵曙光

文|宫玉河

2016年,他的家庭先后被农总行和山东省分行评为和谐家庭,同年还被评为山东省首届最美家庭。2017年,他又被评为山东省农行系统十大孝老爱亲人物。他就是农行平原县支行综合管理部副经理赵曙光。

美,是苦难过后爱绽放的芬芳,是责任面前家人间的分担与支持。赵曙光家庭每个成员,用行动书写了大写的“爱”字,弘扬了孝老爱亲中华传统美德,给出了一份文明家庭建设的合格答卷。

一个三代同堂的党员之家

这是一个党员之家。赵曙光夫妻及父母都是中共党员。

父亲解放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70年代复员后在三家县直企业担任主要领导。作为一名经过战火洗礼的老党员,老赵一生秉公用权,两袖清风,深受职工拥举;母亲王风兰人民公社时期入党,六十多岁时弃田进城,平日里视调停邻里纠纷、关注大龄青年为己任,俨然“不管部长”。 赵曙光和妻子结婚近30年来,一直和父母同住陪伴照顾他们,工作生活中都能把党的“八个优良作风”贯穿其中。他们工作中勤勉尽责,克己奉公;生活中互敬互爱,共担风雨。良好的党风造就了淳朴的家风,为家庭成员学习进步奠定了基础。

一个崇尚知识的学习集体

这个家除了长幼有序、相敬如宾外,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酷爱读书,是一个学习型家庭。赵曙光的母亲是家里唯一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人,但她对读书人格外敬重。在中国教育最为荒芜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她和老伴儿也始终保持着清醒而可贵的共识。学校里找不到安静的课桌,她就在煤油灯下带着孩子学毛著、学四书五经。在父母的熏陶下,孩子们养成了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习惯,王风兰的两个女儿国内硕士毕业后先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加拿大皇后大学从事微生物和计算机研究,并在各自研究领域建立了一定学术影响,近年纷纷表示回国报效祖国。孙子赵亚伟2015年以优异成绩考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2017年10月作为受邀嘉宾参加本县政府组织的“百名博士故乡行”活动。赵曙光自2006年负责单位宣传工作以来,连续六年累计七次被省行命名为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他工余时间创作诗歌、散文千余篇,出版诗歌专著一部,诗文多次在国内获奖。他本人2017年破格获聘高级政工师专业技术职务。

一个爱意融融的情感港湾

这个家庭近三十年来,一直延续着三代同堂的中国传统家庭生活方式。最小和最大的家庭成员,年龄相差多半个世纪,性格、价值观和志趣各异,但却能彼此尊重、和谐相处。

赵曙光1989年与妻子颜培珍结婚,三十年来,孩子发生过交通意外,老人多次患病住院,但一家人始终相爱相惜,不离不弃。颜培珍作为一名乡镇幼儿园领导,白天,三百多个孩子,十几位老师,是她的注意力中心。回到家里,这个中心就转换到两位老人身上。公公赵荣才早年参加抗美援朝落下了腰腿疼的毛病,2011年又患上了严重的帕金森综合症,赵曙光和妻子先后带着家父到济南、郑州、石家庄和北京等地寻求治疗,2017年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期间,主治医生陈燕对赵曙光夫妻护理老人的专业细心程度给予了高度肯定。人言婆媳自古是冤家。在这个家里,婆婆和儿媳却情如母女。在外读书的孙子每月打电话总是先给老人问安,向爷爷奶奶汇报工作成绩和思想心得,回家不忘给爷爷奶奶一点儿惊喜。

一个倾情公益的爱心团队

得益于家庭教育熏陶,赵曙光自幼古道热肠,嫉恶如仇,乐于助人。作为本县冬泳队队长,近五年时间,他率领泳友先后搭救落水居民7人,有3位泳友获得德州市道德模范称号。作为一名从农村长大的农行员工,他多年来时时关注家乡发展、不忘反哺乡亲父老。2010年,他利用晚上时间驱车60华里赶到老家推广惠农卡,带动十几户老乡走上致富道路。2015年,他个人捐助50棵价值近5000元的垂柳支持村里的“美丽乡村”建设,而他自己平日里却生活节俭,淡饭粗衣,秉承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操守。2018年元旦期间他带领本行志愿服务队开展“阳光助残”活动,为农村孤寡老人送去棉被,被省行微博推送。

妻子十分重视学生孝德教育,每年的重阳节、春节等节日,她都会组织幼儿到所在街道办事处敬老院开展慰问演出,让幼儿为老爷爷、老奶奶梳头,从小培养孩子敬老、爱老意识,让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声和歌声,为老人们驱走寂寞,温暖心房。

一个美好的家庭就是社会的一盏灯,照亮自己也照亮了别人......

德孝传家 忠勇立业 _平原有个十大孝老爱亲人物赵曙光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