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一件件看似普普通通的小物件,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自行车执照:记忆中,自行车执照给我们留下这么美好的回忆,也记录了自行车这一社会交通工具变迁的见证。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这些老物件,可以找到我们以前生活的点滴回忆,那种情感和怀念与日俱增,不曾消退,孩子们则在老物件中找到了传承历史文化的根系。自行车执照:记忆中,自行车执照给我们留下这么美好的回忆,也记录了自行车这一社会交通工具变迁的见证。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擦子:擦子是将山药、萝卜擦成片的工具。在农村,大人们将擦好的山药片、萝卜片晾晒在地里,美好的一种回忆。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鞋拔子:穿鞋时所用的一种辅助用具。早常见的鞋拔子是用铜、铁、牛角等做成的。记忆中的农村,人人穿千层底的布鞋,尤其是在穿刚做好的新布鞋时,将鞋拔放入鞋后跟,只要踩一下,就可以轻易、快速地把鞋子穿好。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织布机: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的衣着告别了“老粗布”,而作为老粗布的“母亲”——传统织布机,也随之告别历史舞台。织布时,农村妇女们端坐在织布机前,双脚踏板上下交替,双手轮换着操纵机杼和梭子,双手翻飞,穿梭往复,娴熟的动作如弹钢琴一般美妙,能够想象“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情景。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打土坯的肘锤、模子:土坯,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盖房子用的主要原料。用土坯造的房子不易透风,保温性能比较好,做起来比较容易。小时候,经常看见大人们支好模子,在模子内撒放土灰,然后装满土,用脚荡平后,使用小肘锤使劲锤十几下。最后是起模子,土坯就做好了。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老三篇”梳妆镜。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氽子(cuān zi): 这是北方人家里常用的一种烧水工具,圆柱形,中空,有底,有的人家用盖子,有的不用,上端有把。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小人书(连环画),是新中国几代人的经典阅读记忆。它的迷人之处,在于它以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读者带进了知识的海洋。小时候,没有电视,一本小人书,是我们儿时最深刻的阅读记忆。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粮票: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无粮票没饭吃、无布票没衣穿”,票证在那个年月,是非同小可的。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纺车:纺车是用来纺线的。手摇纺车由由木架、锭子、绳轮和手柄4部分组成。 “母亲戴着老花镜,盘腿端坐在纺车前,右手摇动纺车手柄,一条银白色的细丝正从左手捏着的春蚕般的棉絮里悠悠地吐出来,嗡、嗡……纺车翼翅的影子在知疲倦地飞动着。”我们还记得这情景吗。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纳鞋底夹板:辅助纳鞋底的一种工具。小的时候,看见老人们搬个小凳子坐下,将夹板放于两腿之间,将鞋底固定在夹板上,一手拿针锥,一手拿穿好线绳的针,来回穿梭,就可飞针走线地纳鞋底了!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这种香烟你见过吗。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珍藏的香烟盒。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
乡村的乡愁老物件:铭刻着摇曳无言的岁月记忆 你还认识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