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穆旦丨金庸的这位堂哥,其实是20世纪重要诗人作者简介

作者:诗词茶座

上世纪九十年代年代,北师大的教授王一川和张同道主编了一套《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对上世纪中国文学巨匠重排座次,排在现代诗人的第一位叫穆旦,小说家座次第四位的是金庸。有意思的是,穆旦和金庸这对感觉八竿子也打不到的cp,竟是实打实的堂兄弟关系,他们的先祖都来自浙江海宁袁花镇的查家。

穆旦叫查良铮,金庸叫查良镛。查良铮把“查”姓拆为“木”和“旦”,取笔名穆旦。查良镛把“镛”名拆为“金”和“庸”,取笔名金庸。两位查氏后人用一种相似而又奇异的方式为自己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名字。

穆旦丨金庸的这位堂哥,其实是20世纪重要诗人作者简介

网传金庸人物关系图谱

海宁查氏素来以诗礼传家,人才辈出,康熙朝时称“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有位叫查慎行的诗人,写过一首著名的诗作:

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可能更为坊间所熟悉的是其弟查嗣庭的“科场试题案”,因为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题目,被雍正皇帝下了大狱,后死于狱中。

秉承优良的文学基因,穆旦金庸这两兄弟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版图上大放异彩。今天单说穆旦。

穆旦丨金庸的这位堂哥,其实是20世纪重要诗人作者简介

穆旦也是九叶派诗人之一,但是,天才的诗人一般有着独特的气质,才华横溢,诗思非凡,不能被文学史家的叙述所束缚。卧榻先生尤喜这首《赠别》:

赠别/穆旦 1 多少人的青春在这里迷醉, 然后走上熙攘的路程, 朦胧的是你的怠倦,云光和水, 他们的自己失去了随着就遗忘, == 多少次了你的园门开启, 你的美繁复,你的心变冷, 尽管四季的歌喉唱得多好, 当无翼而来的夜露凝重—— 等你老了,独自对着炉火, 就会知道有一个灵魂也静静地, 他曾经爱你的变化无尽, 旅梦碎了,他爱你的愁绪纷纷。 2 每次相见你闪来的倒影 千万端机缘和你的火凝成, 已经为每一分每一秒的事体 在我的心里碾碎无形, 你的跳动的波纹,你的空灵 的笑,我徒然渴望拥有, 它们来了又逝去在神的智慧里, 留下的不过是我曲折的感情, 看你去了,在无望的追想中, 这就是为什么我常常沉默: 直到你再来,以新的火 摒挡我所嫉妒的时间的黑影。 1944年6月

与他那些极富理性色彩和思辩色彩的诗歌相比,这可以说是最为感性的一首,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真挚而深切的感情。

穆旦丨金庸的这位堂哥,其实是20世纪重要诗人作者简介

炉火与爱情,是穆旦这首《赠别》诗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意象。纵使爱情变化多端,不可捉摸,纵使明了它终究是一场迷梦,但是年老时,守在炉火旁边,细数往事,仍会让人充满了眷恋。诗人将爱与青春、时间、命运等不可把握的因素联系在一起,向我们展示了爱的脆弱性的同时,也表现了它的温暖和力量,使这首诗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和光彩。

穆旦也许是一个被文学史家及大众传媒所忽略的重要诗人,尽管他在四十年代曾大受欢迎,但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写得再好也于国事无补。我们看他此后一生的经历,也一言难尽。不过高质量的作品更能经受时间的检验,我相信,历史和读者不会忘记他曾经写下的篇章。穆旦其人其诗,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赞美/穆旦 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 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 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 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 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 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 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 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遥远的天际爬行; 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 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 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 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

深邃的观察让穆旦在任何时候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即便是对于民族精神的呼唤,也充满忧患与警觉。名诗《赞美》常常被我们提起,因为其中不断重复着“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铿锵表白,然而,我们却不能将《赞美》简化为这样一句慷慨激昂的陈词,因为,在反复陈词的同时,诗人继续不断讲述着这个民族远未结束的悲哀、屈辱与无奈,也就是说,这里的激昂并不完全等于那些单纯的爱国主义的乐观,它可能更代表着诗人“向死而生”、反抗绝望的自我精神挣扎。

穆旦丨金庸的这位堂哥,其实是20世纪重要诗人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浙江海宁人,出生于天津。九叶诗人之一、翻译家。

少年时代的穆旦在南开中学读书时便对文学有浓厚兴趣,开始写诗。1935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外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学校辗转于长沙、昆明等地,并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发表大量诗作,成为有名的青年诗人。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参加中国远征军,任翻译官。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调图书馆工作,停止诗歌创作。1976年恢复诗歌创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和《旗》三部诗集,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50年代起,穆旦开始从事外国诗歌的翻译,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普希金抒情诗二集》《欧根·奥涅金》《高加索的俘虏》《加甫利颂》,以及《雪莱抒情诗选》《唐璜》《拜伦诗选》《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所译的文艺理论著作有苏联季摩菲耶夫的《文学概论》(《文学原理》第一部)《文学原理(文学的科学基础)》《文学发展过程》《怎样分析文学作品》和《别林斯基论文学》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