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徐锡麟点名要杀的3名八旗大臣,后来大多死于非命

作者:海峡网络

1907年7月6日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徽巡抚恩铭在主持安徽高等巡警学堂毕业典礼时,被革命党人徐锡麟刺杀身亡。巡抚属于正二品的朝廷大员,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刺杀了,此事在朝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更让清朝官员后怕的是,徐锡麟在接受审讯时招供:“本拟杀恩铭后,再杀端方、铁良、良弼,为汉人复仇。”这就是说,在徐锡麟的刺杀名单里,除了恩铭外,还有端方、铁良、良弼3名八旗大臣。

徐锡麟点名要杀的3名八旗大臣,后来大多死于非命

徐锡麟

端方生于1861年,字午桥,满洲正白旗人。端方虽然在28岁才开始做官,但在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的信任下,仕途顺利,升迁频繁,历任湖北巡抚、湖广总督、湖南巡抚、江苏巡抚、闽浙总督、直隶总督等要职,更被朝廷派往欧美各国考察,为预备立宪做准备。

铁良生于1863年,字宝臣,满洲镶白旗人。铁良曾经做过荣禄的幕僚,协助处理军务,素以“知兵”闻名。正是在荣禄的推荐下,铁良在政坛上崭露头角,历任兵部侍郎、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职。

徐锡麟点名要杀的3名八旗大臣,后来大多死于非命

铁良

良弼生于1877年,字赉臣,满洲镶黄旗人。良弼是清末八旗大臣里的后起之秀,非常年轻,又有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经历,成为一名崭新的军事人才,被朝廷栽培和重用。

徐锡麟在杀掉恩铭后,就被捕就义了。端方、铁良、良弼躲过了徐锡麟的枪口,后来又怎么样了?

先来看端方。

徐锡麟点名要杀的3名八旗大臣,后来大多死于非命

端方

1911年,端方被任命为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大臣,负责修建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当时,在邮传部尚书盛宣怀的主导下,清廷打算将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民办铁路收归国有,激起了3地民众发起“保路运动”。四川总督赵尔丰派兵弹压,酿成“成都血案”。

在局面越来越难以控制的情况下,清廷派端方率领湖北新军进入四川,并撤掉赵尔丰的四川总督职务,以端方继而代之。端方带走湖北新军后,湖北军力空虚,导致武昌起义爆发。11月27日,端方所率领的湖北新军在四川资州发起哗变,杀掉端方和其弟端锦。端方时年50岁。

再看铁良。

铁良在武昌起义爆发之际,担任江宁将军。武昌起义犹如星星之火,在全国引发燎原之势。各地纷纷宣告独立,清廷统治摇摇欲坠。铁良和两江总督张人骏一起,打算依仗张勋的兵力顽抗到底。不过,螳臂当车,他们这些举动是徒劳的。不久的一天深夜,铁良和张人骏连夜逃出南京,逃到一艘停泊在下关江面上的日本军舰上,悄然躲到上海。

徐锡麟点名要杀的3名八旗大臣,后来大多死于非命

武昌起义

铁良属于坚定维护清廷旧制的一员。1912年,铁良从上海回到京城,参加了载洵、载涛、载润、溥伟、良弼、荫昌等八旗贵族组成的宗社党,企图维护清廷统治。然而,天下大势,浩浩荡荡,清廷统治的覆灭已成必然。

1912年2月12日,随着末代皇帝溥仪和隆裕太后颁发3道退位诏书,清朝宣告灭亡。铁良逃离出京城,辗转于天津、青岛、大连等地,积极参与复辟行动。1931年,日本扶植溥仪,成立所谓“满洲国”,铁良也很踊跃地参加。

1938年,铁良病逝于天津英租界戈登道寓所,时年75岁。

最后看良弼。

徐锡麟点名要杀的3名八旗大臣,后来大多死于非命

良弼

良弼在清朝晚期成为军队里的实权人物,以禁卫军第一协统领、训练大臣的身份,掌管禁军。1909年,清廷仿照日本参谋本部的做法,设立军谘府,以载涛为军谘大臣。载涛什么都不懂,凡事都听从良弼的主张,良弼成为事实上的军谘大臣。

武昌起义爆发后,袁项城被起用,免去了良弼在禁卫军中的职务。良弼不甘心失败,参与了组建了宗社党,扬言“重整兵马和南方革命党决一死战”。由于良弼表现得过于高调,成为了革命党人的刺杀目标。

良弼不知道,死神已经悄然逼近了自己。

1912年1月26日,良弼参加宗社党的议事后,乘坐轿子回家。到了府邸门口,良弼刚迈下轿子,一位身穿清军官服的青年迎上来,一边递上名片一边将他堵住。良弼感觉有异,正要逃走,只见青年从怀里取出一枚炸弹,扔到良弼身上。随着一声巨响,良弼倒在血泊里……

徐锡麟点名要杀的3名八旗大臣,后来大多死于非命

彭家珍

两天后,良弼伤重身亡,时年35岁。临死前,良弼哀叹:“炸我者,真大英雄也,朝廷不识我,惟此人识我,真吾知己也。我死,大清亦随之亡也。”

对了,刺杀良弼的青年叫彭家珍,也牺牲于爆炸中,年仅24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