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恩施地区柑橘优质富集栽培技术应用分析

恩施地区柑橘优质富集栽培技术应用分析

杨胜珍

湖北恩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较少,夏季无热,雾,全年湿度大,降水充沛,同期雨热。恩施低山地区年平均气温16.3摄氏度,柑橘种植历史悠久,已成为湖北省重要的柑橘产区之一。近年来,恩施地区利用区位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柑橘种植,以规模化生产为目标,实行多品种开发和精细化管理,柑橘生产和质量提升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 柑橘生产的问题

在柑橘栽培过程中,桔农受传统栽培管理习惯的影响,对新技术、新技术的认识不到位,采用现代栽培技术不规范合理,且缺乏相应的指导,因此柑橘产量提高缓慢,特别是质量不理想。

1.1 水果肥料补充不及时

喷洒水果肥料可以促进柑橘类果树花蕾的分化。采摘果实后2~3天或采摘前1周喷洒水果肥料,可以恢复树木强度,储存养分,为来年花蕾的分化做准备。但在实际生产中,很多果农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等到初夏才抓肥,有的橘园甚至挂在树上的果实也要到春天来,这导致果叶、果实比例失衡和营养不足,芽分化不好,影响春尖, 从而降低了柑橘类水果的产量和质量。

1.2 柑橘树枝修剪不当

在柑橘栽培过程中,枝条修剪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修剪时间和方法应根据柑橘品种、果树生长情况、结果等因素来确定。但目前,果农往往在采摘果实和树枝修剪的同时,不注意修剪一些大而高的树枝,在冬季和夏季完全忽视了树枝的修剪工作,特别是对于病树,茂密的植树没有及时的交切和短切,形成了果树整体向上的转变, 造成果树形状的破坏,单株植物的生长过度减弱,从而影响柑橘生产,严重影响柑橘的可持续发展。

1.3 果实保花方法为单一

柑橘的花卉保护果实环节非常重要,需要与其他环节有效结合才能达到保花果实的目的。但目前,很多果农还没有完全了解,而忽略了保护果实叶、疏浚果实、微施肥等操作,而只喷洒一次红霉素或2.4-D丁基。如在开花期或幼果经常遇到异常高温干燥的天气,如果预防工作不到位,就会发生落果的现象,导致柑橘产量减少。

1.4 农药施用不合理

生态环境的变化使病虫害逐年增加,给防控工作带来了挑战。柑橘炭疽病、褐斑病、溃疡、烟灰病、柑橘蝇、潜意识叶蛾、潜意识叶甲、恶性叶甲、蕨类、粉虱、雪貂、芽、蜱虫、蜱虫、蜡、凤凰、天布、格丁虫等对柑橘生产影响很大,尤其是柑橘黄龙病,溃疡病对柑橘生产构成巨大威胁,很多橘子养殖户没有制定年度防治计划, 提前预防,经常看到疾病治疗,杀虫,导致防控效果差。此外,农药施用不科学合理,还存在浓度任意增加、耗水量不足、田间除草过度依赖除草剂等问题,导致橙园天敌群减少,继发病害和昆虫上升到主病,也增加了药物危害的发生。

1.5 忽视生理疾病的防治

柑橘是一种无钾氯作物,对各种微量元素的需求敏感。钾肥不足、缺钙、缺锌、缺镁、缺硼等都会产生相应的生理病害表现,阻碍柑橘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产量,降低质量,严重使产品失去商品价值。

2 高品质柑橘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2.1 栽培方法

根据气候特点、苗种类型和幼苗的老熟情况等来确定栽培时间,一般可以选择春秋两季。采用"宽线密植"种植,密度2.5米×4米,种66株/亩,苗木选用2~3个生容器种苗,这样可以缩短生长周期,早日得益。

2.2 合理施肥

不同时期施用的不同类型的肥料可分为发芽肥、花肥、强效果肥和果肥等几个不同的施肥阶段,从而兼顾元素数量多、介质元素、微量元素的合理配比。春节前后按比例施用发芽肥,如磷肥、硼肥、复合肥等,开花后施用硫酸镁或硫酸钾,6-7月施用强效果肥可提高果实品质,对果实收获施肥有助于提高下一年产量。

2.3 花卉保护果实

花蕾期、开花期喷洒不同的叶片肥料和调控剂,达到保花果实的目的。芽芽发芽时可施用硼肥、氨基低聚糖等,为了有效保证柑橘产量的稳定性,可根据果实的状况选择不同的叶片肥,如开花前后的高温,可采用奇亚籽B苔藓和多元素叶片肥,减少高温的影响, 生理果实结束后,要处理果实异常、果损、小果实,并保存秋枝,使柑橘类果实头均匀,从而促进柑橘产量的稳定性。

恩施地区柑橘优质富集栽培技术应用分析

2.4 条形修剪

夏秋两季需要科学处理,否则,很难实现稳定的果实生产。夏梢控制不好,会造成大量结果,因此,需要控制夏末的生长,可以采取手动擦除,也可以用药物控制;

2.5 开裂果防控

柑橘开裂果实主要发生在柑橘类果实膨胀期,主要是由于硼肥、钙肥等营养元素的失衡,土壤水分失衡。这一时期,要从叶面补上硼肥、钾肥、钙镁肥,做好柑橘园的水分管理工作。

2.6 芽分化

花蕾的合理分化取决于秋顶的及时释放,这可以促进来年花朵的增加。在秋冬季节保护土壤肥料,因为充足的肥料可以促进花蕾的分化和果实的膨胀,同时也保证了果树水分充足。在果实着色期间,可以喷洒苔藓酯或低聚糖和多元素叶肥以促进着色,同时注意控制用水量,为下一年花费量的增加创造有利环境。

2.7 水果袋

袋装是提高水果品质的关键措施之一,可以防治病虫害,促进红皮,提高水果品质。袋子一般在6-7月的第二次生理秋季之后进行,之前袋子需要将患病水果、变形水果、水果过稠的筛选,并对柑橘果园,特别是果面进行综合喷雾,待干燥后进行袋装。袋子应在喷雾后的3天内完成。

2.8 土壤改良

为对桔梗果园土进行必要的改良,一般每2~3次深度换土1次,时间在10月至11月,改良方法主要采用机械沿树冠落差线,深度为50~60厘米,宽度在40厘米以上深转。线间可种植绿肥植物如三叶草、茴香、百家乐、紫云等,长到30~50厘米,结合深转将绿肥压入土壤,达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改良土壤的目的。

2.9 有效预防病虫害

以"预防为主、全面治理"的基本植保政策为一般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治综合技术,制定年度病虫害防治方案,控制病虫害数量和损害程度低于经济损失允许水平。

2.10 除草剂的合理使用

由于近年来农村青年和中年工人转入就业,柑橘生产主要面向老年人、妇女,导致除草剂在田间除草过度依赖。除草剂的使用对桔子果园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不仅导致水土流失,而且破坏了害虫天敌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导致大量天敌害虫减少,甚至灭绝,导致害虫抬头。因此,桔园倡导人工机械除草,保护斑马、百家乐、三叶草、茴香等草,可以起到保水肥的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丰富田间生物多样性,为害虫天敌生境增殖提供场所,改善田间气候小,减少水果燃燒等目的。

3 结论

科学的栽培技术是提高柑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能给种植者带来丰厚的收入,因此要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加强种植管理,及时解决栽培和生产中的问题,努力实现柑橘产量稳定、产量高,满足柑橘市场化的需要。同时,柑橘生产地相关农业技术部门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经验,加强技术推广,确保柑橘生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