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恩施地區柑橘優質富集栽培技術應用分析

恩施地區柑橘優質富集栽培技術應用分析

楊勝珍

湖北恩施地區屬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濕潤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較少,夏季無熱,霧,全年濕度大,降水充沛,同期雨熱。恩施低山地區年平均氣溫16.3攝氏度,柑橘種植曆史悠久,已成為湖北省重要的柑橘産區之一。近年來,恩施地區利用區位和地理優勢,大力發展柑橘種植,以規模化生産為目标,實行多品種開發和精細化管理,柑橘生産和品質提升明顯,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1 柑橘生産的問題

在柑橘栽培過程中,桔農受傳統栽培管理習慣的影響,對新技術、新技術的認識不到位,采用現代栽培技術不規範合理,且缺乏相應的指導,是以柑橘産量提高緩慢,特别是品質不理想。

1.1 水果肥料補充不及時

噴灑水果肥料可以促進柑橘類果樹花蕾的分化。采摘果實後2~3天或采摘前1周噴灑水果肥料,可以恢複樹木強度,儲存養分,為來年花蕾的分化做準備。但在實際生産中,很多果農并沒有這樣做,而是等到初夏才抓肥,有的橘園甚至挂在樹上的果實也要到春天來,這導緻果葉、果實比例失衡和營養不足,芽分化不好,影響春尖, 進而降低了柑橘類水果的産量和品質。

1.2 柑橘樹枝修剪不當

在柑橘栽培過程中,枝條修剪是不可或缺的環節,修剪時間和方法應根據柑橘品種、果樹生長情況、結果等因素來确定。但目前,果農往往在采摘果實和樹枝修剪的同時,不注意修剪一些大而高的樹枝,在冬季和夏季完全忽視了樹枝的修剪工作,特别是對于病樹,茂密的植樹沒有及時的交切和短切,形成了果樹整體向上的轉變, 造成果樹形狀的破壞,單株植物的生長過度減弱,進而影響柑橘生産,嚴重影響柑橘的可持續發展。

1.3 果實保花方法為單一

柑橘的花卉保護果實環節非常重要,需要與其他環節有效結合才能達到保花果實的目的。但目前,很多果農還沒有完全了解,而忽略了保護果實葉、疏浚果實、微施肥等操作,而隻噴灑一次紅黴素或2.4-D丁基。如在開花期或幼果經常遇到異常高溫幹燥的天氣,如果預防工作不到位,就會發生落果的現象,導緻柑橘産量減少。

1.4 農藥施用不合理

生态環境的變化使病蟲害逐年增加,給防控工作帶來了挑戰。柑橘炭疽病、褐斑病、潰瘍、煙灰病、柑橘蠅、潛意識葉蛾、潛意識葉甲、惡性葉甲、蕨類、粉虱、雪貂、芽、蜱蟲、蜱蟲、蠟、鳳凰、天布、格丁蟲等對柑橘生産影響很大,尤其是柑橘黃龍病,潰瘍病對柑橘生産構成巨大威脅,很多橘子養殖戶沒有制定年度防治計劃, 提前預防,經常看到疾病治療,殺蟲,導緻防控效果差。此外,農藥施用不科學合理,還存在濃度任意增加、耗水量不足、田間除草過度依賴除草劑等問題,導緻橙園天敵群減少,繼發病害和昆蟲上升到主病,也增加了藥物危害的發生。

1.5 忽視生理疾病的防治

柑橘是一種無鉀氯作物,對各種微量元素的需求敏感。鉀肥不足、缺鈣、缺鋅、缺鎂、缺硼等都會産生相應的生理病害表現,阻礙柑橘的正常生長發育,影響産量,降低品質,嚴重使産品失去商品價值。

2 高品質柑橘高産栽培技術措施

2.1 栽培方法

根據氣候特點、苗種類型和幼苗的老熟情況等來确定栽培時間,一般可以選擇春秋兩季。采用"寬線密植"種植,密度2.5米×4米,種66株/畝,苗木選用2~3個生容器種苗,這樣可以縮短生長周期,早日得益。

2.2 合理施肥

不同時期施用的不同類型的肥料可分為發芽肥、花肥、強效果肥和果肥等幾個不同的施肥階段,進而兼顧元素數量多、媒體元素、微量元素的合理配比。春節前後按比例施用發芽肥,如磷肥、硼肥、複合肥等,開花後施用硫酸鎂或硫酸鉀,6-7月施用強效果肥可提高果實品質,對果實收獲施肥有助于提高下一年産量。

2.3 花卉保護果實

花蕾期、開花期噴灑不同的葉片肥料和調控劑,達到保花果實的目的。芽芽發芽時可施用硼肥、氨基低聚糖等,為了有效保證柑橘産量的穩定性,可根據果實的狀況選擇不同的葉片肥,如開花前後的高溫,可采用奇亞籽B苔藓和多元素葉片肥,減少高溫的影響, 生理果實結束後,要處理果實異常、果損、小果實,并儲存秋枝,使柑橘類果實頭均勻,進而促進柑橘産量的穩定性。

恩施地區柑橘優質富集栽培技術應用分析

2.4 條形修剪

夏秋兩季需要科學處理,否則,很難實作穩定的果實生産。夏梢控制不好,會造成大量結果,是以,需要控制夏末的生長,可以采取手動擦除,也可以用藥物控制;

2.5 開裂果防控

柑橘開裂果實主要發生在柑橘類果實膨脹期,主要是由于硼肥、鈣肥等營養元素的失衡,土壤水分失衡。這一時期,要從葉面補上硼肥、鉀肥、鈣鎂肥,做好柑橘園的水分管理工作。

2.6 芽分化

花蕾的合理分化取決于秋頂的及時釋放,這可以促進來年花朵的增加。在秋冬季節保護土壤肥料,因為充足的肥料可以促進花蕾的分化和果實的膨脹,同時也保證了果樹水分充足。在果實着色期間,可以噴灑苔藓酯或低聚糖和多元素葉肥以促進着色,同時注意控制用水量,為下一年花費量的增加創造有利環境。

2.7 水果袋

袋裝是提高水果品質的關鍵措施之一,可以防治病蟲害,促進紅皮,提高水果品質。袋子一般在6-7月的第二次生理秋季之後進行,之前袋子需要将患病水果、變形水果、水果過稠的篩選,并對柑橘果園,特别是果面進行綜合噴霧,待幹燥後進行袋裝。袋子應在噴霧後的3天内完成。

2.8 土壤改良

為對桔梗果園土進行必要的改良,一般每2~3次深度換土1次,時間在10月至11月,改良方法主要采用機械沿樹冠落差線,深度為50~60厘米,寬度在40厘米以上深轉。線間可種植綠肥植物如三葉草、茴香、百家樂、紫雲等,長到30~50厘米,結合深轉将綠肥壓入土壤,達到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和改良土壤的目的。

2.9 有效預防病蟲害

以"預防為主、全面治理"的基本植保政策為一般原則,采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實體防治、生态防治、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綠色防治綜合技術,制定年度病蟲害防治方案,控制病蟲害數量和損害程度低于經濟損失允許水準。

2.10 除草劑的合理使用

由于近年來農村青年和中年勞工轉入就業,柑橘生産主要面向老年人、婦女,導緻除草劑在田間除草過度依賴。除草劑的使用對桔子果園的生态環境造成了破壞,不僅導緻水土流失,而且破壞了害蟲天敵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導緻大量天敵害蟲減少,甚至滅絕,導緻害蟲擡頭。是以,桔園倡導人工機械除草,保護斑馬、百家樂、三葉草、茴香等草,可以起到保水肥的作用,增加土壤有機質,豐富田間生物多樣性,為害蟲天敵生境增殖提供場所,改善田間氣候小,減少水果燃燒等目的。

3 結論

科學的栽培技術是提高柑橘産量和品質的關鍵,能給種植者帶來豐厚的收入,是以要不斷優化種植技術,加強種植管理,及時解決栽培和生産中的問題,努力實作柑橘産量穩定、産量高,滿足柑橘市場化的需要。同時,柑橘生産地相關農業技術部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積累經驗,加強技術推廣,確定柑橘生産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