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厦门延绳钓:外出还是外出?(5)渔业的非遗存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澎湃新闻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遗产确立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和国际保护规则。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至今已有许多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和自然遗产之间固有的相互依存关系,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其中包括三份非遗存人类名录,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良好做法名录》, 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达、节日礼仪、手工技艺、音乐、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还于2005年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制定了国家、省、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并于2011年颁布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经过对相关规定的仔细研究,厦门港老渔民发现,他们一生中大部分都运用了放生技艺,即各种千变万化的延绳钓捕鱼方式,非常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五个方面四个方面,即口头传统和表现、社会习俗和仪式, 自然与宇宙、传统工艺的知识与实践,虽然申报了非遗物项目,但也按照从区县级升级的过程进行升级。虽然这是首次开展延绳钓捕捞方法采集梳理工作对比体系,但在渔民的热情推动和积极配合下,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为核心的申报信息很快被整理完成。

刚刚完成一年多的拍摄纪录片《沙坡尾》的公益众筹组织怀旧影像方案,因为永远基金会的超轻型项目资助,再投入纪录片《延绳钓》拍摄,用视觉人类学的专业方法记录厦门港渔民出海从事延绳钓捕捞作业的过程, 以及五位老渔民的口述历史,因为非遗物宣言提供了精彩的图像信息。

厦门延绳钓:外出还是外出?(5)渔业的非遗存和可持续发展

照片陈华,纪录片《延绳钓》的海报。

得益于这部纪录片,在本次大众媒体的帮助下,厦门港延绳钓以非遗物为主题的短视频,先后获得了凤凰影视推送,并引起了主流媒体《中国海洋日报》、《福建日报》的关注报道和著名自媒体三明治的深度报道,《延绳钓法宣言》并非没有推广。王佳林从形象行动主义的角度对纪录片的宣传作用进行了专业分析。

延绳钓捕捞(放生)渔业区域级无残留代表性物品申报表于2017年8月当地文化部门开始验收,同年10月进入公告,2018年2月进行评估发布。

同时,厦门港渔民也首次出海,从浙江舟山到台湾东西海岸的海南万宁,访问了东海、南海沿岸,与同行进行延绳钓捕捞活动。

舟山神家门渔民自放弃母船作业以来,渔场对于小单船来说太远了,所以根据不同季节采用延绳钓捕捞沙鳗、虎头色、黄肉鸡、鲭鱼等鱼类。延绳钓捕捞技艺都包括在浙江省无遗的台州玉环,目前主要在卡门继续单条鳗鱼延绳钓捕捞,不常年生产,其渔具、捕捞方式和效益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宁德霞浦各地沿海个别作业都改为网箱网和固定网,延绳钓捕捞几乎退役。福州连江仍然使用小型单船延绳钓捕捞鳗鱼和沿海礁石。漳州的龙海渔民也纷纷效仿,沿袭了厦门港渔民的延绳钓捕鱼方式,其作业水域和频率都相当不同寻常。在福建省最南端的东山和六安,延绳钓捕捞,当地称为"收紧",至今仍常年在近海捕捞黄旗带、枪鱼、湿丁鱼、红花鱼、白鳗等鱼类。在广东省泰泰,渔民使用延绳钓捕捞鲭鱼和枪鱼。在海南的临高和万宁,延绳钓仍然被用来捕捞鲭鱼。

在台湾,花莲新港、花莲渔港、宜兰南澳渔港、台湾东北角的马港渔港,都有普遍采用延绳钓捕鱼方式,钓鬼刀、鲭鱼、旗鱼、红鱼、面条、石鱼、鲭鱼等种类。基隆八洞子渔港保留了三种形式的红眼鲭鱼(大眼)延绳钓,在捕鱼季节使用飞镖旗鱼渔船进行临时延绳钓,以及小型单船混合延绳钓捕鱼。在西海岸的高雄渔港,延绳钓捕捞方式比较广泛,捕捞大鲶鱼有鲨鱼、鲭鱼、小鲶鱼、红喉、黑喉等物种。离岛澎湖风柜仍专门捕捞延绳钓渔业、马祖南竿延绳钓冬季捕捞鲭鱼、假鲭鱼(春季)、百里鱼、春夏渔石斑鱼、蛞蝓、石雄等物种。位于基隆的国家海洋科技博物馆在当地历史勘探分馆和琵琶湖海洋资源博物馆设有特别展览区,展示延绳钓捕鱼和捕鱼技术。

厦门延绳钓:外出还是外出?(5)渔业的非遗存和可持续发展

台湾海洋资源博物馆延绳钓捕鱼法展区徐璐地图

此外,延绳钓捕鱼在菲律宾吕宋岛、明杜洛岛和棉兰老岛三个主要岛屿上仍然被广泛使用。

2017年9月,国际海洋和水下文化遗产组织代表、国立东京海洋大学教授岩口参观了厦门港沙坡尾部,研究延绳钓捕捞方法。同年11月,厦门港老渔民代表俞龙发应邀参加第三届亚太区域海洋文化遗产学术会议。本次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和支持的国际研讨会,具有遗产代表与遗产持有者直接交流的传统,俞龙发的出席向来自各国的120多名代表展示了厦门延绳钓捕鱼的奥秘。

厦门延绳钓:外出还是外出?(5)渔业的非遗存和可持续发展

2017年,国际海洋和水下文化遗产组织代表岩口一行参观了延绳钓钓法李舟图

厦门延绳钓:外出还是外出?(5)渔业的非遗存和可持续发展

厦门港老渔民代表余龙发应邀出席第三届亚太区域海洋文化遗产学术会议 郭庆青

在无遗申报过程中,让厦门港渔民开阔视野。从历史上看,厦门港的延绳钓捕捞主要用于沿海渔业和近海渔业。沿海渔业是指在距离海岸12海里以内的海域使用小型渔船进行生产,而近海渔业是指在12至200海里的专属经济水域使用大型渔船。1991年,厦门港渔船前往贝楼捕捞金枪鱼,延绳钓法首次应用于远洋捕捞,而早在1955年,台湾就开始了金枪鱼远洋捕捞业,半个世纪后,更发展成为仅次于日本的鲭鱼,位居世界第二。

1982年,联合国正式引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大陆于1996年加入《海洋法公约》。《公约》第64条规定通过国际组织在捕捞高度洄游物种方面进行合作,以确保在整个专属经济区内外养护和促进最适当利用该物种。自2000年以来,设立了若干区域政府间渔业管理组织,以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协定,制定关于养护和管理各自区域公海渔业资源的公约,管理目标物种的长期养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联合国鱼类种群协定》和粮农组织《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它们规定了目标物种的长期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并保护了海洋生态系统,结束了公海自由和无序捕捞的历史。中国大陆加入了七个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即国际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委员会、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美洲热带金枪鱼委员会、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南太平洋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和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

上述国际海洋渔业管理制度,主要针对各地区金枪鱼品种的可持续利用,在具体措施上主要针对配额的制定和分配,禁止人工鱼类收集设备作业,渔环渔船实行休息,同时延绳钓渔船实行休息。在1970年代以前,近海渔业以单船拖网、双船拖网、刺网、大围网和延绳钓捕鱼的形式运作,其中拖网和刺网随后被联合国和一些海洋国家禁止用于大规模公海作业,因为它们对渔业资源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延绳钓捕捞是捕捞散散鱼类种群的有效方法,不受底形、底部和深度的限制,可用于一般渔具难以使用的海域,特别是最大限度地保护鱼类种群的繁殖,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操作。厦门港渔民说:"延绳钓捕鱼和海龙王似乎在谈判,我抓了你的儿子,我养了你的孙子,鱼自然就能繁殖了。"

根据20世纪下半叶福建省的渔获量统计,延绳钓捕捞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仍然具有生产力,1976年降至最低点,1980年代恢复。这种马鞍形起伏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海洋渔业资源受到渔船动力规模化和单一化作业模式的严重冲击,以及生产方式和市场需求导向的自我引导。随着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区域海洋渔业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对推广渔业资源友好型生产经营模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为厦门延绳钓捕捞和捕捞方式传统技术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好机会。

同时,近年来,国际海洋管理委员会等非营利组织制定并实施了海产品可持续渔业标准和可追溯性标准,利用生态标签和渔业认证项目倡导和鼓励可持续渔业,积极影响人们购买产品时的选择,促进海产品市场向可持续模式发展。第一步是通过促进符合水产工业可持续、管理良好的环境标准的渔业认证,促进负责任的捕捞。经过认证的渔业是可持续的,管理良好。二是实行产销监管链认证,在产品标签上标明:捕捞来源于良好的海洋环境,可持续捕捞的这种产品。

至此,厦门港渔民对延绳钓渔业的认识已经从无残留保护跨界到渔业可持续发展,进而制定了同时开展活体遗产三个方向的计划:1)在沿海地区,积极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合作,探索融合遗产保护的新途径, 社区创建,旅游体验于一身。渔民代表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建议,通过提供船只,邀请当地政府组织,邀请相关官员、媒体工作者、社区代表出海半天,现场观察延绳钓捕捞方法,然后回到岸上品尝捕获的海鲜菜肴,同时思考延绳钓捕捞的活生生的遗产毫无意义, 以及如何更好地传递。2)在东海和南海近海海域,厦门港渔民将与多地渔民进行深入的技能交流,改进当地延绳钓捕捞方法、饵料和操作方法,提高延绳钓捕捞的生产率,逐步减少拖网捕捞、刺网等捕捞方式的使用。3)在近海和公海,通过延绳钓捕鱼技能的转让,为发展中国家的渔民提供生存和生活技能,努力建立渔船和餐馆之间合作的经济模式。

厦门港延绳钓捕鱼的鲜活遗产,从沙坡尾栖风港启航,在熟悉的大海前缓缓启航?还是自己出去行动?船上的渔民不再纠缠不清,这只是留给社区思考的另一个命题。

厦门延绳钓:外出还是外出?(5)渔业的非遗存和可持续发展
厦门延绳钓:外出还是外出?(5)渔业的非遗存和可持续发展

在棉兰老岛达沃的一家海鲜餐厅了解菲律宾金枪鱼(金枪鱼)延绳钓捕鱼业的历史

在菲律宾,延绳钓金枪鱼捕捞业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棉兰老岛。战后美国市场的强劲需求中继导致了加工供应链寄生虫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分销网络的问题导致菲律宾金枪鱼捕捞业萧条,该行业很快成为日本市场对黄鳍金枪鱼sassimi的渴望,并在桑多斯将军城建立了渔船收购出口系统,使其成为金枪鱼延绳钓捕鱼之都。与此同时,广东移民老李嘉图(Ricardo Ang Sr)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后来被尊为菲律宾金枪鱼产业之父。他将延绳钓捕鱼业交给了他的儿子多明多(Domindo),后者于2001年开设了这家餐厅。20世纪70年代菲律宾金枪鱼延绳钓捕捞业的一个更为重要的里程碑是大公司和小型渔船船东之间签订了定制收购合同。菲律宾的小船被称为Bangka,中文翻译翻译为螃蟹船,菲律宾的旅游业现在广泛可用。

英国学者李柱铭(Joseph Lee)在他15卷本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虽然古代中国对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现代中国没有发生科学和工业革命呢?"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博尔丁(Kenneth Boldin)将其称为约瑟夫·李(Joseph Lee)难题。

延绳钓捕鱼也面临着李宗盛的问题——为什么在厦门港进行延绳钓捕捞,以达到传统技术中最高的捕捞效率,而现代延绳钓捕鱼则以菲律宾棉兰老岛为中心?答案一直都在初中教科书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原则中。

问题和讨论

看似非虚构的写作风格的描述,其实是试图以延绳钓为主线,基于厦门港海洋社会的现状,从生产技术、生产材料、生产者、生产关系和外部事件来改变生产方式,从下而上到其画面在不同具体历史时期的恢复和重建, 结合纪录片和口头历史资料,尽可能将静态历史数据转化为动态画面,转化为渔业、渔民、居民的真实情况,从而对当前特定地区面临的问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一起思考和探索自己可能的发展方向和解决方案。

首先,关于海洋文化景观究竟是真实场景的延续还是一套巧妙的假风景的问题,厦门港渔民的鲜活遗产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1982年颁布的《文物保护法》经过多次修改,对动产、不可动产文物实行分级管理,历史文化领域的保护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村保护条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依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规定进行。看似清晰的分类管理,其实演变成不同的价值体系,因为它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分开,变得更加形而上学。此外,现有的土地分类管理机制并不完全符合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自然、文化和非物质遗产的规则,容易出现文化体系的碎片化。

对于一项传统技术来说,只有需要,有市场才是生存和延续的唯一途径,而一个技术遗留如果是生命或记忆中的活物,就会保持生命力和延续性的可能性。

有规划者明确指出,如果沙坡尽头渔港的功能终止,历史集体记忆就会被抹去,文化创意产业就会聚集起来,这与保护的创造性破坏无关。在沙波塔依然鲜活的文化历史领域,延绳钓渔船和渔民是厦门珍贵的非物质遗产,是厦门城市改造过程中必须留下的渔业生产文化,是值得珍惜的城市保护规划。此外,如果一个孕育文化的地方生态系统和社会体系风景优美,作为文化遗产主体的当地居民就会被边缘化,人工建造的场景工程最终将被市场淘汰。这是对大众特色城镇建设、农业-旅游-社区综合体建设等的警钟。当然,是真是假,最终取决于地方政府利益的博弈和考虑。

其次,关于延绳钓捕鱼的活体遗产是主动出海还是被迫离开,厦门港渔民在申报非遗物的过程中,已经跳出了这个问题。

1997年,人类学家费晓彤提出了文化意识的概念,指出文化意识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是对文化历史发展的积极责任。这种文化自信,来自文化的自我意识,源于自发的行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2017年10月,厦门和香港的老渔民自发聚集,分别制作两套19世纪和20世纪的传统延绳钓渔具,制作实用和博物馆展品。一旦潜伏在渔民性格中的海洋自然醒来,他们的意识和思想就会迅速跳出地区,民族甚至国家的障碍。在申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他们对延绳钓捕捞的理解已经从厦门港渔民最初的声音和记录转向传播和分享人类共同的技术遗产,以便通过可持续利用海洋渔业资源促进人类福祉。

厦门延绳钓:外出还是外出?(5)渔业的非遗存和可持续发展

2017年10月,厦门港渔民自发组织修复两套19~20世纪延绳钓渔具盘明图

2018年4月1日,资深渔民Jaab乘坐无牌船前往厦门湾南侧鸟尾礁以北,投下了8篮子延绳钓渔具。当潮流转向时,只有4个篮子被追回,另外4个篮子可能被横扫的龙水手撕掉了。此行出海后,共捕获6斤6斤4条春鱼2条、鲭鱼6条、尾郭鱼1条、尾黑鳍1条,以及网等杂交鱼十几斤,上岸后卖1200多元。

厦门延绳钓:外出还是外出?(5)渔业的非遗存和可持续发展

2017年10月,厦门港渔民自发组织修复两套19-20世纪延绳钓渔具潘燕兔

在沙坡尾延绳养护推广计划中,我们也一直在渔船市场和餐饮业和商业模式设计。可惜的是,老百姓的口和官们的胃口,时间还是没有调整,回到春天魔手的哪儿?

(作者为海洋考古学和海洋社会学学者,本文收录于云南大学首届非遗体论坛会议论文,分6部分发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