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原成都教科院副所长杨霖:我不辅导孩子,我只负责签字Q1:在家学习,缺少学习氛围,学习效率怎么才能够保证呢?Q2:孩子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差怎么办?Q3:如何才能保证制定的计划能实施下去?Q4:两代人教育孩子的观念不同怎么办?Q5:爸爸妈妈在带孩子上有分歧怎么办?Q6:现在的孩子都很顽皮,脾气好会不会惯坏孩子?Q7:辅导孩子学习方面,杨老师还有什么心得?Q8:孩子天天呆在家,如何有效沟通?

我一直都认为爷爷奶奶不要去关心孩子的学习 孩子从小我是不辅导的,因为学习是他的任务,我只负责签字 年轻的爸爸妈妈不要担心,如果学校老师找到你说这个孩子的作业没有完成,那你回头去找孩子 如果在脾气好和脾气差之间进行选择,我情愿选择脾气好 ……

受疫情影响,全国的学子们迎来史无前例的最长寒假,孩子在家学习、生活的时间比以往这个时候更长。在此期间,想必很多家长在“带娃”这件事情上已经精疲力竭,除了操心孩子的吃喝拉撒,学习辅导方面也颇费心神。

为此在上周六(3月7日),成都新闻广播熊猫家长会节目组特别连线教育界的知名专家杨霖老师为广大家长们就疫情期间带娃产生的困惑进行解答。

杨霖老师在节目中以一位过来人、一位母亲、一位老师的身份,给现在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提出了很多务实的建议,很多听众朋友在收听完节目后表示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但是也有部分家长很遗憾未能在第一时间收听到我们的节目,所以小编特地将直播内容整理成文字版,供大家一起学习,快来看看吧!

节目嘉宾

原成都教科院副所长杨霖:我不辅导孩子,我只负责签字Q1:在家学习,缺少学习氛围,学习效率怎么才能够保证呢?Q2:孩子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差怎么办?Q3:如何才能保证制定的计划能实施下去?Q4:两代人教育孩子的观念不同怎么办?Q5:爸爸妈妈在带孩子上有分歧怎么办?Q6:现在的孩子都很顽皮,脾气好会不会惯坏孩子?Q7:辅导孩子学习方面,杨老师还有什么心得?Q8:孩子天天呆在家,如何有效沟通?

杨霖

原成都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首任校长

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

儿童教育专家

著名德育专家

国家品德课程教材编委

中国品格教育实践推广人

北师大版《品格教育》主编

首先给孩子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学习需要用到的书本、时钟、电脑、台灯等。如果家庭条件许可的话,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房间,这样不会受外面的影响,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在一个独立的教室或者独立的空间来学习。

第二要有任务的驱动。因为孩子们在学校学习,其实是一个任务驱动的学习,比如第一节课语文,第二节课数学……孩子们按照课时的任务来驱动,不断地往前走,不断地学习。那么我们在家里也可以把孩子的学习变成一种任务驱动。比如早上8:30开始第一节课,20分钟或者30分钟是语文、写字,结束后休息十分钟,然后数学作业,然后再学习英语……

第三就是要给孩子反馈。比如孩子今天作业做完了,家长可以打个勾或者检查一下,孩子做的怎么样,要有个反馈,要有一个评估,那么才会激励他往前走。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及时反馈非常重要,它像一个动力一样的推着孩子往前走。为什么孩子在学校里一般会听老师的话?因为老师会反馈、批改、评价。所以很多时候如果没有及时对孩子进行评价,有的孩子就会钻空子,觉得反正家长也不管我,做没做、做好做差都一样。

最后一点是让孩子做小老师。爸爸妈妈需要学会示弱,比如遇到某个问题,装作不懂并请教孩子,孩子一下就觉得自己是小老师了,觉得自己很厉害,然后他就给你重复一遍、演示一遍。其实在重复的过程中,就是学习和强化的过程。这样也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很认同、认可他,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

宅家这个时间段对孩子自主性和自制力的培养是一个极好极好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们在过去总是被老师安排、被家长安排,吃的、用的,穿的、学的都能依靠大人,这使得孩子完全没有自主能力。突然间有了这么长的假期,可能孩子们自己有点懵不知道怎么办,连家长也不知道怎么办,所以这个时候恰恰是可以用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自制力。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的大小,如果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他可以自己来制定自己的生活学习计划。年龄小的孩子,由父母和他一起来共同制定生活学习的计划。时间怎么来安排,几点到几点干什么,几点到几点干什么。这个制定的过程一定是学生、孩子为主,家长给建议。比如可以动静结合,在内容上做一些搭配,9:00-10:00做语文,然后10:00-10:30做运动,然后10:30-11:30做数学。

首先要信任孩子。一方面家长给到建议,另外一方面也要允许孩子有选择权。比如孩子觉得今天的任务量太大了,或者学习的时间太长可能坐不住,我们要本着信任他的角度,不要觉得孩子这是在偷懒或者是拖沓。因为我们成人特别容易用自己的喜好来给孩子一个判断,我觉得这不是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应该从孩子这个年龄段考虑,他能完成任务么?完成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障碍?需要我成为一个脚手架帮助他排除障碍么?

当然另外要给予孩子奖惩。如果完成的好,而且准时准量,甚至还超量完成,那要给奖励。这个奖励可以是事先共同达成的一个约定,如果没有约定我们可以实行积分制度,以后孩子可以兑换自己喜欢的东西。但如果没有完成,则要接受惩罚。

我一直都认为爷爷奶奶不要去关心孩子的学习,我觉得爷爷奶奶的任务主要就是能够帮助年轻的家长做一些缓解他们工作压力的事情,比如帮助他们接送孩子呀,以及孩子生活上的照顾。因为两代人在关注孩子学习上是有分歧、矛盾的。这个矛盾其实是时代的烙印,比如说爷爷奶奶可能是50年代、60年代的人,他们那个年代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和80后的爸爸妈妈们在很多观点上是有分歧的。所以我认为爸爸妈妈才是孩子学习的重要的支持者,而爷爷奶奶最好做生活的这个辅助者。

首先就是夫妻双方在关于孩子的学习,包括做人做事方面要私下进行沟通,彼此之间要达成一个共识。比如说,对于孩子他到底要不要学习奥数?孩子学习到底是谁来辅导?或者说是以谁为主?

另外一个,我觉得在辅导孩子学习上要有主次之分。谁的时间宽松,谁就主要负责辅导孩子。或者爸爸妈妈里谁从小学习好,谁就负责辅导孩子。或者谁的脾气好,善于和孩子沟通,就负责辅导孩子。当然在这个主次之分中,我们还要根据时间、根据培养孩子不同方面的能力,在主次之分之下又有所侧重。比如因为性别的差异,要培养孩子的勇敢坚毅,可能爸爸更适合。

如果在脾气好和脾气差之间进行选择,我情愿选择脾气好。如果你的脾气一点就燃,一看孩子不对就叫吵就骂,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利。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如果总是责骂,第一孩子可能会受到惊吓,导致孩子不敢跟你说真话,不愿意跟你沟通。另一点是可能是会让孩子变成“两面人”,不会的他不敢说,他会的也不敢说。所以我情愿孩子在一个脾气好的妈妈面前愿意说真话,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我们一起来改正,这样的成长才是正常的成长。

在学习辅导上,就我本人来说,孩子从小我是不辅导的,因为学习是他的任务,我只负责签字。因为现在很多学校要求孩子做完作业后父母签字,我要让他明白做完作业、做好作业,这是你的责任。

第一点作为家长要有这个意识,孩子作业做得好与不好,我不负责检查。我只负责签字,首先就要告诉他,你告诉我在哪签字,我就认为你是已经做完了。就是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不会去帮他检查的,不会去帮他承担这个责任。

第二步就是当我没有检查并签字以后,如果孩子做错了,回到学校以后被老师批评了,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这个责任的勇气。一定要有这个过程,要让他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做错了担责,做好了享受成功。

年轻的爸爸妈妈不要担心,如果学校老师找到你说这个孩子的作业没有完成,那你回头去找孩子,要让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天职,是自己的责任,做错了就要承担后果,这样自主性才能够培养起来。

实际上现在很多家长不敢放手,担心一放手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垮下,所以就会一如既往跟着孩子,帮孩子检查作业等。但是,你帮的了一时,帮不了一世。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想明白了,都不算晚,一定要赶快去改变。

沟通我认为重要的这一方是父母。因为其实这种有效的亲子沟通首先是父母本身愿意蹲下身子来和孩子沟通。第一个“蹲下”是从形体上蹲下来,从亲密的眼神,包括手势、体态、语言,表达出你的对孩子的亲密。第二个“蹲下”就是你要把自己和孩子之间变成一个平等的对话,就是放低姿态不要高高在上,你要想到我也是小过,你想想你八岁的时候,你十岁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也许比他还调皮。

还有一个就是信任。很多爸爸妈妈跟孩子交流时,总是有一种怀疑。我经常听到家长都是这样:你今天做了什么啦?今天钢琴弹得好不好?作业做完没有?这个是你做的吗?这样就变成质问性的沟通,而不是交流性的沟通。这样交流就没办法深入下去,很容易戛然而止。

最后一个小的技巧就是把一些笼统的大话题变成一些小的话题。“今天网课怎么样?”这个话题就很大,但是如果你把它变成“今天的这个网课和你平常在学校里的现场课有哪点不一样?哪个好,哪个不好?好在哪里?”你看你就把它具体化了,孩子就知道怎么去答了,然后就能进一步交流。

以上就是杨霖老师连线直播间的全部内容,大家在家庭教育方面还有很么想问的?都可以在文末进行留言,我们也会请到杨霖老师为我们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