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援鄂医护人员王耀辉的战“疫”事迹:方舱38日

大小新闻4月17日讯(今日龙口报)

王耀辉,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山东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于2月9日赴武汉,在汉阳国博方舱医院从事医疗救治工作,历时52天。

我的湖北之行历时38天,截至休舱,我们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599人,累计治愈出院人数305人,我所在的汉阳国博方舱医院交出了一份病人0死亡、医务人员0感染、出院病人0返舱的满分答卷!

38个日日夜夜,从冬走到春,从黑夜到黎明。回忆这段日子,很短又很长。这一个多月,每天奔走在酒店和方舱医院之间,看似简单的两点一线,却走出了赴汤蹈火般的壮烈,更是历经了人间百味。

援鄂医护人员王耀辉的战“疫”事迹:方舱38日

同学相约疫区见 一语成谶上战场

15年前的那个夏天,非典疫情刚刚过去2年,即将毕业离开医学院的几个热血青年,在宿舍把酒话别。谈到遥远的未来,想到残酷的非典,我们约定:再有大疫,我们疫区相见。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形势一天天严峻,疫情扩散的信息每天通过各种渠道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感染的病人越来越多。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二,我被紧急调到感染性疾病科,参与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感到肩头的担子沉甸甸的。

从朋友圈得知,当年的同学已经有到湖北支援的了,我和同事慕然相约,我们哥俩一起作伴去湖北!我第一时间向院里递交了请战书,对领导说:“我学科对口,身体强壮,让我去吧!”经过层层选拔,我终于站在了战“疫”第一线。能够参与疫区救治工作,我感到无上荣光,这也是当初报考医科大学的初衷,实现了当年请战非典未成行的心愿!

2月9日凌晨1点,我正在发热门诊值夜班,接到了当天出发驰援湖北的紧急通知,于是赶紧回家收拾行李。我的爱人是北海医院的一名医生,她非常支持我去一线,只是反复嘱咐我一定做好个人防护。老婆对我说:“家里一切有我,你放心去吧!”出门前,两个儿子还在睡梦中,我轻轻亲了亲他们的脸蛋,算是告别,内心充满了不舍。

9日上午,我来到医院准备出发,院里为我准备了许多生活用品和防护用品。院领导说,“都拿着,到那里缺什么再跟家里说。”说完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我能看出他眼中的嘱托和期盼。在行政中心集合点,市领导专门来给我们送行,一再叮嘱我们注意安全。这让我想起了抗战时期,家乡人民送子弟兵上前线的场景,暗下决心此行一定不辱使命。随后市里安排专车把我与宁宁、小霞三人送到济南遥墙机场,与全省16地市的303名医护人员汇合,组成山东省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踏上援鄂征程。

援鄂医护人员王耀辉的战“疫”事迹:方舱38日

誓与病魔掰手腕 医患同心战方舱

2月10日,我们开始院感防护培训。医疗队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身边党员的力量时刻感染着我,我火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决心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身先士卒、勇挑重担。

2月11日,我同医疗队成员一起入驻汉阳国博方舱医院。这是一座容纳960张病床的速成医院,收治轻型和普通型确诊患者,由山东队和四川队共同分管,各自负责480张床。我们每次进舱是5个医生、8个护士,包括1名机动医生,一医两护分管8个小舱,每个医生负责100多个病人。

第一次进舱是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4点,我穿着3层防护服,和第四小组成员一起,小心翼翼地慢步走进方舱。入舱后我们都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近1000位患者分配在不同舱中,虽然已是晚上十点多,很多病人都没睡觉。得知我们是山东来的医疗队,许多患者都起身向我们表达谢意,这一刻,我和队友们眼里都涌出了泪水。看到他们茫然又渴求的目光,我内心的恐惧很快被医生的使命感和昂扬的斗志所取代,大家迅速投入到诊疗工作中来,问诊、阅片、开具医嘱……

第一轮查房时,没有出现什么情况。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的医生,细心、耐心已成为了我的习惯。稍作休息,我和同组护士们开始了第二轮巡视。这次我发现一位73岁的大爷,说要准备睡觉了,现在却坐在床边,我感觉不对劲,马上上前询问。他说自己不能平卧,感觉憋气,于是我再次询问病史、阅片、查体,初步诊断他为心衰,马上给他安排吸氧。方舱医院条件简陋,医疗条件差,我立即向医疗队求助,为他联系转诊至武汉第五人民医院。几天后随访时,五院大夫说,幸好大爷转过去及时,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经过这件事,我巡视时候更加小心谨慎。

最难熬的是轮值的脱消班,就是指导出舱人员脱去防护用品并进行消毒。在这个高压环境下,一个人的时候,憋气、鼻梁疼痛等难受的感觉就会无限放大。为了缓解焦虑,我不停地来回走,自己跟自己说话,而且特别期待有人出舱,这样就有活干了。

有一次,一名警察因为发生肌肤暴露,需要出舱更换全套防护。脱防护服时,他洗手动作不规范,我就指导他一遍又一遍用7步洗手法清洗,在他脱完防护服时,我对他说,“别嫌麻烦,安全第一,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别人。”他居然给我敬了个礼,感谢我对他们生命负责。真情换真心,这样的感动每天都在方舱内上演。

我所负责的舱区内有一位53岁的大姐,她老公和小叔子因感染先后去世,巨大的悲痛和对死亡的恐惧让她每天睡不着觉。那天凌晨,我巡视时,发现她还坐在床边,便主动过去跟她拉家常,帮她缓解焦虑、树立信心。后来我每天都会关注她的情况、陪她聊天,她的情况越来越好。有一天,她把我喊过去,递过来一个橙子,说这是她专门给我留的。一个普通的橙子,代表的是一份厚重的感情,没有经历过的人理解不了这份过命之交。

舱里还有一位40岁的大姐,看到我们戴着3层手套按电脑不方便,主动帮我们录信息、点名、出舱、给病号发饭。她还发动党员成立舱长,帮我们事先了解舱内病人情况、诉求,提高了效率和诊疗质量。

在武汉,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爱心捐助,让我倍感温暖,我们医疗队吃的是“百家饭”。武汉当地一些爱心人士打听到医护人员想吃啥,就给做了送来。一天,附近一个店老板遇到山东队员,问我们想吃啥,我们大喊“饺子”,第二天他就送来了我们心心念念的饺子。这次战“疫”之行,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伟大,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

2月21日,我们迎来了第一批患者出舱。3月8日,我们把最后一批康复患者送至隔离点进行14天隔离,剩余76名患者进行转诊处理,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正式休舱。3月17日,我们圆满完成救援任务,终于踏上归程。4月1日,在齐河隔离14天后,我回到了家乡,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人,吃上了团圆饭。坐在回龙口的车上,我喝到了咱庵夼的水,真的感觉特别甜。

援鄂医护人员王耀辉的战“疫”事迹:方舱38日

儿行千里母担忧 家乡支持添力量

去湖北之前,怕老人担心,我跟老婆商量先不告诉爸妈。没想到,龙口人民对我们的关心远远超出了想象,出发当天媒体大篇幅报道,家里老人最终知道了我援鄂的事。怕打扰我,母亲不敢打电话,为了能与我多联系,她学会了用微信。一开始我报喜不报忧,说我一天才上6个点班,比以前轻松多了,而且这里都是些轻症患者,我们包裹得严严实实,一点风险都没有,不用担心。

但是有一天,跟母亲打电话,话筒那边传来了抽泣声,母亲说我骗人,她看到了我的“战疫日记”,方舱里根本不像我说的那样轻松。这让我十分揪心,从此我再没有在朋友圈发表感想。

非常感谢我的妻子,我们大学时相爱,共同走过了17个年头。我在前线期间,她在后方一个人撑起照顾家中老少的责任,给予我莫大的理解和支持。非常感谢龙口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人士对我家人的关心爱护,市领导、市卫健局和医院的领导百忙之中、往返几次到家中走访慰问,每天安排专人将新鲜蔬菜送上门,还安排护工协助妻子照顾二胎宝宝。院里将我岳父、岳母从临沂接到龙口,让她们和妻子互相照顾、互相陪伴。非常感谢全市人民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我将永远铭记。

走时春寒料峭,归来春暖花开。作为一名医生,我非常自豪能够参与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役,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武汉这一趟,我经受了历练,收获了成长和感动,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团结的磅礴伟力。武汉这一趟,更是我人生最宝贵的经历和磨砺,照亮我未来的从医之路和人生之路。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用行动践行医者仁心。

责任编辑:刁诗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