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男人四十岁以后,该不该做个“狂人”?

作者:有书共读

有这么一句话让有书君印象很深刻:

只有在两个时代的交替,两种文化、两种宗教交错的时期,生活才真正成了苦难,成了地狱。而能将这一苦痛描绘的淋漓尽致的,非《荒原狼》莫属。

《荒原狼》无疑是一本巨著,它一经出版就轰动欧美,还被誉为是德国的《尤利西斯》。

《荒原狼》究竟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

男人四十岁以后,该不该做个“狂人”?
男人四十岁以后,该不该做个“狂人”?

主人公哈里•哈勒尔是一名年近五十、患有痛风的作家。他带着两只箱子和一只装满书籍的大木箱子住进了一座带有小阁楼的房子。

他不爱出门,每天的活动范围基本是自己的房间;他生活习惯很坏,喜欢抽烟、喝酒,但是不烫头,他的房间里常常烟雾缭绕、酒瓶满地;

很多时候,哈里的饮食也不那么规律,有时一天只喝一杯咖啡,有的时候又跑到郊外的高级餐馆大吃大喝。好像是一个永远只活在自己小世界的人。

正如很多人会遭遇中年危机一样,哈里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所遭遇的就比较高雅,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年艺术家的精神危机。

男人四十岁以后,该不该做个“狂人”?

用哈里自己的话来说,“一位上了年纪而对生活又不满意的人过的不好不坏、不冷不热、尚能忍受和凑合的日子”,但哈里快被这种浑浑噩噩的日子给折磨疯了。

和很多想要平淡生活的人一样,起初,哈里是自己选择来到这个充满市井气息的城市生活的,然而现在,他厌恶这样的生活形态。

哈里觉得自己和这种市井生活格格不入。

在租住的小房间里,在潮湿的马路上,在普通的小酒馆里,他被自己脑海中的纠结、矛盾与冲突折磨地痛苦不堪,他开始怀疑生活、怀疑人生。

绝望的哈里一直找不到任何出口,直到有一天在老城区散步时,偶然看见了魔剧院。

魔剧院的门口写着的“专为狂人而设,普通人严禁入内”标语深深吸引住了哈里。

在这里,他得到了一本名为《论荒原狼》的小册子。

翻开小册子细看后,哈里突然间找到了精神危机的症结,因为他觉得自己正如这本小册子所说的一样,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

男人四十岁以后,该不该做个“狂人”?

“人性”和“狼性”这两种本性完全对立,它们互相撕咬,使得哈里的精神世界无法安宁。

这症结虽然是找到了,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解决,你说闹心不闹心,于是,哈里越发的觉得自己和世界格格不入,仿佛是生错了年代一样。

这种痛苦终于在一场聚会上爆发了!

一天,哈里应邀参加了一场聚会。他发现聚会上的大部分人都有着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他们支持战争。

一向“以和为贵”的哈里当即说出了自己的反战言论,结果可想而知,他遭到众人的斥责,这让哈里愈发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他有了一个可怕的想法,想要自杀,一了百了。

男人四十岁以后,该不该做个“狂人”?

准备给自己执行死刑的哈里在回家的路上,途径一家小酒馆,于是便鬼使神差般走了进去,在这里,他遇见了酒吧女郎赫尔米娜。

哈里惊讶地发现,眼前这个赫尔米娜虽说没受过什么教育,但却能理解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想法,哈里觉得,他终于遇到了所谓的“soulmate”。

哈里和赫尔米娜谈信仰、谈宗教、谈战争、谈死亡,几乎所有哈里提到的话题,赫尔米娜都能理解,也因为赫尔米娜的出现,哈里想要自杀的念头被无限延期了。

男人四十岁以后,该不该做个“狂人”?

哈里在赫尔米娜的介绍下,认识了音乐人帕勃罗。

一天,哈里随着帕勃罗来到魔剧院,并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魔剧院的每一扇门里,竟然都有一个分裂的哈里,或者说是分裂的“荒原狼”。

他或是残暴、或是懦弱、或是疯狂、智慧、善良、庸碌的……千百个不同的哈里在一个微型世界里,上演了一幕幕关系复杂的人生戏剧。

但其中一扇门后的情境,令哈里大为震惊,他看到赫尔米娜赤身裸体地和帕勃罗睡在一起,愤怒的哈里毫不犹豫地用刀杀死了她。然而紧接着,莫扎特出现了。

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人物,这时,哈里才明白,魔剧院里发生的种种都是幻想,都是他个人思想的映射罢了。

男人四十岁以后,该不该做个“狂人”?

哈里的人生故事还在继续,他精神世界里的纠结、冲突,甚至是分裂也从未停止。

说到这里,故事就说完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有些神经质的哈里也是《荒原狼》的作者黑塞。

黑塞一生中经历过两次严重的精神危机,还曾被送进疯人院。他和故事中的哈里一样,缺乏家庭温暖,没有社交活动。

男人四十岁以后,该不该做个“狂人”?

但又有着深入而独立的思想,他一次次处于现实与思想的挣扎和平衡之中。

当时德国受到军事与工业势力的影响与控制,正一步步的迈向战争。

黑塞挺身而出,反对战争,结果却被宣布为叛徒,大量报刊转载攻击他的文章,甚至丧失了房屋、家庭以及财产。

所以,黑塞是痛苦的,他与严酷的现实发生冲突,与外部世界产生矛盾,和内心世界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但也正因如此,他才写了如今为我们所熟知的《荒原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