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伦敦一家人》|时代变革下英国家庭版“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终南影话

《伦敦一家人》是一部由亲身经历的故事所改编的动画电影,影片的开始一个老者伏在桌前绘画的镜头,交代了电影创作的背景,一本缅怀父母的画集讲述了一家人亲身经历的故事,电影由raymond briggs的画集改编。

《伦敦一家人》|时代变革下英国家庭版“我的父亲母亲”

电影基于工业革命和二战的背景,展现了这个小家庭跟随时代的成长,通过底层叙事聚焦在伦敦一家三口身上。影片基调缱绻而又内敛,缓缓讲述了父亲与母亲相识相爱到组成家庭,幸福平凡的夫妇二人最终携手度过一生的故事。属于英国的民族文化和审美特质在电影中传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及其平凡却又感动。

《伦敦一家人》|时代变革下英国家庭版“我的父亲母亲”

《伦敦一家人》作为一部剧情电影,更多的是对历史的一次生动的社会体察。

夫妻二人经历了工业革命和二战爆发,作为英国在时代变革中的参与和见证者,看似不经意在电影里夫妻二人的对话里,国有化制度、道路交通网络建立、家家户户室内要求修建浴室等等,将那个时期英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以及民众思想状态巧妙描摹。

《伦敦一家人》|时代变革下英国家庭版“我的父亲母亲”

人物形象作为动画电影的关键所在,代表着整部影片的形象。影片中有着属于英国民族独特的气质特征,在这一家三口的身上都有所体现。

英国人的刻板保守,热爱生活,文明礼貌,自大要面子,乐观坚强等,在艾瑟尔和厄尼斯特的点滴中渗透。儿子雷蒙德身上更多的是一种对自由的追求,一种美的生活态度,雷蒙德会在家庭聚会上浪漫的送一瓶红酒给并不喝酒的父母,对母亲大声表达自己被管控太多的不满。

《伦敦一家人》|时代变革下英国家庭版“我的父亲母亲”

电影用大量的细节刻画送奶工尔尼斯特的生活方式,日复一日的起早贪黑的送奶工作,每日听广播街头买报纸了解时政动态,一个努力工作认真生活的“小人物”,却每日都在关注着国家之间的“大事件”,为国事所忧。

厄尼斯特这个人物,作为一个家的主心骨,有着普通的性格特征和平凡的人生际遇,没有远大的抱负,同样也有着家庭的矛盾和社会的压力,以及战争对生命的威胁。

影片中所表现出来厄尼斯特的幽默、乐观、关心国事,为电影增添了平实的节奏,这种贴近生活的人物刻画,让人物形象丰满鲜活,同样也让影片更有代入感。

《伦敦一家人》|时代变革下英国家庭版“我的父亲母亲”

在时代裹挟的工业革命影响下,艾瑟尔从原来刻板的输出自己的看法,不接受儿子学习艺术,反对儿子雷蒙德的女友抽烟衣着暴露,这是任何一个普通人在时代变革,传统观念被冲击时都会自然产生的情绪。

艾瑟尔跟着社会的变化,自身也在发生着变化。接受了儿子多次的自由恋爱,为儿子获得艺术证书感到骄傲,艾瑟尔的职业观发生了改变,不再是能否挣钱说出去体面。最终儿子结婚的伴侣也是一位抽烟的女性,艾瑟尔却已经见怪不怪。她开始尊重倾听而儿子的选择,却又会在一些时刻回到她守旧的固执中。

《伦敦一家人》|时代变革下英国家庭版“我的父亲母亲”

影片中夫妻二人有一场具有指涉意味的日常聊天,厄尼斯特在谈到国家普选的候选人,用一副难以接受理解的口气,说着一名国会议员的候选人,“女性,二十六岁,保守党员”。

艾瑟尔的回应是这有什么奇怪,人人平等。夫妻二人对女性在社会地位的一次对话,在这里艾瑟尔又表现出了她在守旧刻板之外,超乎于丈夫思想上的先锋性。

《伦敦一家人》|时代变革下英国家庭版“我的父亲母亲”

正是艾瑟尔身上的这种矛盾性,增强了真实感和观众的认同感。一个思想时髦观点新锐的女性,同时又传统守旧。

这样的人物设定,让爱瑟尔在古板中带着一丝可爱和睿智,她不再单单是一个单薄的典型英国家庭妇女,同样和关心国事的厄尼斯特一样,对变革中的国家,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认知,是一个有思想有自我意识,能够快速融入变化中时代,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女性。

《伦敦一家人》|时代变革下英国家庭版“我的父亲母亲”

大量生活琐碎的展现,并没有使影片出现叙事的空隙,情节真实细致,却又趣味十足并不乏味。邻里之间的攀比和窥探,当儿子偷高尔夫球杆被警察送回家时,艾瑟尔要面子而又别扭的撒了善意的谎言。的二战爆发住在漆黑的避难所防空洞,再到家中铁笼子度日。

厄尼斯特将电话按到家里,艾瑟尔听到铃声响起时的紧张与坐立不安,汽车在家家户户普及。当厄尼斯特购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给妻子惊喜时,面对艾瑟尔的惊讶无措放声大笑。电影在将战争恐慌转为一种的奇妙体验之外,增添了一种温馨平和的审美经验,电影运用了轻松幽默的叙事,将一个“小家”融入到国家的“大家”中。

《伦敦一家人》|时代变革下英国家庭版“我的父亲母亲”

电影中有许多精细的伏笔和象征,伴随着厄尼斯特度过一生的收音机,播放广播中片段的字眼“丘吉尔上台”“广岛核弹”“人类登月”“工人阶级起义”将历史的时间线串联。

空袭前还是少年的雷蒙德手中捧着的绿植,母亲艾瑟尔感叹的说出“我希望它永远不会长大”,讲一个母亲担忧即将长大的儿子面对战争。一把见证母子二人关系和解,儿子真正长大懂事的梳子,在年轻时追求艺术个性的儿子,对母亲要求他梳理长发表示排斥反感。

成家立业后在床前照顾看望年迈虚弱的母亲时,雷蒙德温顺的接受母亲给他梳头。影片结尾处艾瑟尔在医院病床前出现的黑白电视机,已经听不清声音即将去世的艾瑟尔,在黑白电视前播放的圣诞音乐里,结束了她斑斓多彩的生命,走向黑白。

《伦敦一家人》|时代变革下英国家庭版“我的父亲母亲”

影片对战争残酷的直观描绘电影仅仅用了少量短暂快切的空镜头,蒸汽腾腾的火车站台前来去的士兵,丘吉尔“最好的时刻”的演讲,希特勒在埃菲尔铁前行纳粹礼,厂间的工人,田地里遥望飞机的农民,普通人用积极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战争的乐观与蔑视。

与战争相对的是更多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绿色”生活图景,绿草风轻的小镇里,家中绿色的窗帘家具,窗外的草丛,田地的空气也有了绿色的生机活力。鲜艳色彩的低饱和度使用,渲染了一种舒畅自然的氛围,烘托了真挚纯粹的情感。

《伦敦一家人》|时代变革下英国家庭版“我的父亲母亲”

这个伦敦小家中,雷蒙德在长大,夫妻二人在成长的同时见证了国家的成长。生活在惊喜与摩擦中成为回忆,这部电影情感输出是醇厚朴实的,这是电影所来的独特的审美体验,而这份感动也不会随着影片时间流逝而忘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