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比毛主席大5岁,却是毛主席的学生,手下走出了1元帅1大将5上将

1927年9月爆发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由中央特派员毛主席和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湖南省委行动委员会书记易礼容共同领导的。

毛主席是建党后湖南的第1任省委书记,任职时间是1921年10月至1923年4月;湖南的第2任省委书记是李维汉,任职时间是1923年4月至1927年5月;湖南的第3任省委书记是夏曦,任职时间很短,不到一个月。夏曦之后,郭亮、林蔚都代理过湖南省委书记,此后到1927年10月,湖南省委书记又换了3位,分别是易礼容、彭公达、王一飞。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主力是卢德铭任团长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根据上级指示,警卫团于1927年8月初乘船沿长江东下,准备赴江西南昌与叶挺率领的第24师会合。途中即知南昌起义部队已经离开南昌,南下广东了。卢德铭立即命令警卫团改变行军路线,加速前进追赶起义部队。

8月8日,警卫团到达了南昌以西的奉新地区。这时,当地交通员转来了参加了南昌起义的前湖南省委书记夏曦的信,说南昌起义部队严重缺乏懂军事的指挥者,要求警卫团团长卢德铭、政治指导辛焕文和警卫团参谋长韩浚这3名主要领导人离队,单独追赶南下的起义部队。

卢德铭等3人正要出发,又传来情报,说张发奎已派人马占领了南昌,朱培德部也封锁了赣江,和起义部队会合已绝无可能。

卢德铭、辛焕文、韩浚决定,他们3人先回武汉,向中共中央请示后再作定夺。警卫团则交给中校团附兼1营营长余洒度带领,暂去湘赣鄂交界的江西修水一带休整待命。

余洒度带着警卫团转移到了修水,碰巧在这里遇到了撤到此地的平江工农义勇队。平江工农义勇队有千余人,原本也是要参加南昌起义的(但没赶上),其大队长是余贲民。

他比毛主席大5岁,却是毛主席的学生,手下走出了1元帅1大将5上将

余洒度和余贲民都是湖南平江人,且是本家。于是,平江工农义勇队与警卫团合兵一处,留在修水等待上级指示。他们又与驻在附近铜鼓县城的浏阳工农义勇队取得了联系,又多了一股力量。

为了这几支队伍近3000人的吃饭问题,几位领导人商量后决定假意归国民革命军第5路军总指挥兼江西省主席朱培德收编,再行等待时机。

经与朱培德部谈判,商定将警卫团和浏阳、平江农军合并改称为“江西省防军第1师”,由余洒度任少将师长,余贲民任副师长。在领到了朱培德下拨的军饷物资后,这支部队解决了吃饭问题,并陆续收编了邱国轩部、崇阳和通城农民自卫军及其他一些零散工农武装。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前夕,余洒度、余贲民领导的“江西省防军第1师”也接到上级指示,分路向省会长沙发起进攻。在开进途中,遇到了从武汉返回的卢德铭。原来,卢德铭等三人到了武汉后,找到了当时党留在武汉的主要领导人向警予,并汇报了情况。向警予在请示了中共中央后,否定了夏曦的意见,并传达中央“八七会议”的指示,要他们返回原部队,参加毛主席等领导的秋收起义。

中央还任命卢德铭为秋收起义的总指挥,韩浚为副总指挥,辛焕文为政治指导员,统一负责起义的军事工作。结果3人遭到了民团袭击,辛焕文牺牲,韩浚被俘,只有卢德铭单身脱险。

在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毛主席的统一领导下,各路起义部队统一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约6000人,总指挥为卢德铭,余洒度为师长,余贲民为副师长。

总指挥卢德铭在上井冈山之前就牺牲了,师长余洒度随即背叛了革命,投奔了蒋介石集团。

余贲民则对革命忠心耿耿,一直紧跟毛主席,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余贲民不仅是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副师长,而且是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委员。

余贲民当时的手下中,战将如云!有后来的开国元帅罗荣桓、开国大将谭政、开国上将张宗逊、宋任穷、陈伯钧、黄永胜、陈士榘,开国中将谭希林、张令彬等,以及在红军时期就牺牲了的张子清、宛希先、王良、徐彦刚、邓萍、寻淮洲等烈士。

他比毛主席大5岁,却是毛主席的学生,手下走出了1元帅1大将5上将

比毛主席还大5岁的余贲民,革命资历很深。毕业于湖南军官学堂的他,参加过辛亥革命,在攻克武昌的战役中负伤,不久退伍回乡,担任了平江县农会会长。

1922年春,余贲民到长沙清水塘,秘密参加了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共湘区委员会开办的短期训练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入党介绍人,就是毛主席。

1926年,经中共平江县委推荐,余贲民赴广东参加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主持这届讲习所的工作的,正是毛主席。

所以,余贲民一直说自己是毛主席的学生。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时,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师部及第一团在卢德铭、余洒度、余贲民的率领下,从修水向平江进军。不料,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4团团长邱国轩叛变投敌,倒戈相向,偷袭了起义部队。

余贲民立即赶赴事发地点,收集被打散的部队转移至黄金洞。

当时,工农革命军主力已向浏阳转移,余贲民以坚定的革命信念率部日夜兼程向主力靠拢。

所以在浏阳文家市召开前委会议上,余贲民缺席了。这次会议,经激烈斗争,总算通过了毛主席将革命力量向农村转移的主张。

文家市会议后的第4天,起义部队总指挥卢德铭就壮烈牺牲了,使毛主席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支持者。

正当毛主席孤立无援的时候,余贲民率领收集的人马赶到。在余贲民等人的支持下,毛主席才逐渐掌握了这支革命队伍,实现了将革命力量向农村转移的目标。

据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开国中将张令彬将军回忆,余贲民的威信很高,指战员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贲老’。

他比毛主席大5岁,却是毛主席的学生,手下走出了1元帅1大将5上将

秋收起义部队上山后,后勤保障成了一大难题。毛主席经过一番思量之后,决定让余贲民来挑这个重担,筹建一个被服厂。

当时办厂所需的厂房、人员、设备、资金等必备条件一无所有。但余贲民硬是把厂子建起来了.

第一批军服出厂后,留守处主任杨立三知道余贲民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他拿出一套军服让余贲民用,余贲民却谢绝了,说还是先满足前方战友们的需要,我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

后来,余贲民担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中共湘鄂赣省委军事部长。1932年12月,国民党军出动了1个师的兵力进攻进攻湘鄂赣省委所在地——江西省万载县小源地区。

为了掩护湘鄂赣省委转移到浏阳,余贲民正面迎向敌人,在战斗中负伤,由于未能及时医治,不幸于1933年4月9日牺牲于万载县小源红军医院,年仅45岁。(刘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