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巧不过零陵”的前生今世

“巧不过零陵”,是永州民间在历史上对原零陵县人高度概括的一句民谚,至今人们还常常挂在嘴边,时不时的用上几回。

这句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一时之间还真的说不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它与零陵县的悠久历史是密不可分的。蒋志松在《缘何巧不过零陵》中说,“‘巧不过零陵’缘自于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黄盖”。

“巧不过零陵”的前生今世

(三国时零陵郡泉陵县人黄盖)

黄盖是当时零陵郡泉陵县(今永州市零陵区)人,正是黄盖在巧曹操、巧县掾、巧山贼的“三巧”实践之中,将泉陵人的“巧”劲发挥到了极致,从而形成了“巧不过零陵”的说法。当然,“巧不过零陵”是不是由此而来的,只是一人之言,需要人们进一步的加以论证。

“巧不过零陵”中的关键字是“巧”这个字。自从“巧不过零陵”这句民谚形成以來,人们对其中“巧”字的理解,就一直是见仁见智,褒贬不一,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它的争论。

“巧不过零陵”的前生今世

(零陵古城楼)

有人说,这里的“巧”字,是指聪慧能干、精明灵活的意思,是心灵手巧 、能工巧匠等词语中的“巧”。有的人说,这里的“巧”字,是指偷奸耍滑、精于算计的意思,是尖巧利滑、投机取巧中的“巧”。民间对那种总是不肯吃亏、专占他人、集体和国家便宜的人的行为,就用“巧”字来形容,如:那个人好巧,好尖巧等等。

从上可看出,这里的“巧”字,既可以是动词,是指某种行为,也可以是形容词,指其种行为的结果。至于具体是动词还是形容词,是哪一个方面的具体指向,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人的具体理解和不同的领悟,难以言传。

零陵县人会做事,尤其善于巧干,即善于审时度势,善于抢抓机会,飞跃式发展。比如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写了一句“永州之野产异蛇”,今零陵区人就把其中的“异蛇”做成了一个地方产业,作为拳头产品来开发,包括养蛇、贩蛇和做蛇酒,以及对蛇的各种产品的深加工,使零陵这座古城一度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蛇城。用某领导的一句话说,就是“喝了异蛇酒,屙尿不用手。”

一时之间,异蛇不再异,古城换新颜。异蛇酒比伟歌还伟大,成为永州送礼的最佳选择,深受男仕们特别是中老年成功男人们的特别厚爱。

“巧不过零陵”的前生今世

(零陵异蛇山庄)

零陵县人不仅会做事,而且很会耍。打麻将,斗地主,下象棋,诈金花,跑胡子等等,零陵县人没有不会的,更没有不精于巧道的。“打牌没得巧,就靠对门坐得好”,“打牌不怕输,就怕对门坐个猪”,这不仅是零陵县人对耍的经验总结,也是经常挂在零陵县人嘴里的口头禅。常常人一坐下,胜败就已坐实。一副胡子,两个猫咪,三种境界。老实人打胡子,灵活人扯胡子,尖巧人跑胡子。那还真的只有能工巧匠们才耍得起,巧得后劲满满。

有个故事传得很广。说零陵一位妇女,养了一个很漂亮的女儿,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女儿已经在谈恋爱了,有一天就和母亲讲,想把男朋友带回家里来,给父母看看。她母亲很爽快的答道说:“好啊,你把他带回家里来吃饭,让他陪老娘我跑跑胡子,看看他做我的女婿,合格不合格。”

看看零陵县的丈母娘,连选女婿的方式都独一无二:跑胡子!你只有胡子跑得巧,才能当女婿。在这里,牌品就成为人品,牌技就成为人技。一个巧字犹如一门博士学问,为人处世做事,什么都融化在里面了。

“巧不过零陵”的前生今世

(零陵人扯的胡子)

当然零陵县人在巧这个方面上,最津津乐道的杰出代表就是屈麻子。屈麻子出生于晚清时期的零陵县,零陵县人把他称为自己身边的阿凡提。

这个阿凡提式的屈麻子,留给零陵县人最传唱最著名的故事有两个,一个是巧夺财主的虎皮大衣,一个是和桂林秀才比对联。

有一年冬天,曲麻子去赶闹子,很巧合地在路上碰到了同村的财主也去赶闹子,两人便一路同行。由于赶闹子的路程比较远,财主走着走着,全身就出汗了,于是脱下身上穿着的虎皮大衣,叫屈麻子帮他拿着。

屈麻子本就穷得叮当响,夏天没蚊帐,冬天没衣穿,早就想从哪里搞一件衣服来穿上,好熬过三九寒冬。现在碰到这么的好机会,不正是瞌睡碰到枕头,求之不得的好事?他赶紧接过虎皮大衣,迅速地穿到自己身上,觉得太爽了,便在心里滋生了要巧妙的把虎皮大衣占为己有的念头。他在心里偷偷一笑,就趁财主不注意,用烟头在虎皮大衣角落的地方,偷偷烧了三个小洞。

到了闹子上后,歇下来没有多久,财主就感觉到有些冷人,于是喊屈麻子脱下虎皮大衣给自己穿。这时的曲麻子,不仅不肯脱下虎皮大衣,还说自己穿的大衣怎么会脱给他(财主)穿呢?

“巧不过零陵”的前生今世

(男人之间的争吵)

于是两人就争吵了起来,你曳我揣,引来了旁边不少的人来围观和议论。屈麻子和财主两人在那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弄得围观的人群,都不知道该相信谁说的话。

后来一个围观的人说,你们既然都说大衣是自己的,那就各人说出大衣最独特的标志或者记号,谁说对了,大衣就是谁的。

财主暗暗叫苦,自己买的衣服自己穿,哪个还去记大衣有什么独特的标志和记号?他说了半天,也没有说清自己买的这件虎皮大衣,有什么独特的标志和记号。

屈麻子等财主说不出虎皮大衣的特点和记号后,不紧不慢地对围观的人们说道:这件虎皮大衣我买的时候,由于衣服角落有三个小洞,还和我少了一成的价钱。不信的话,你们可以来检查检查大衣,看有没有三个小洞。

说完,屈麻子就把大衣角落的三个小洞翻了出来,围观的人一看,围观的人群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这还用什么争的?

同村的财主这时才真正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什么事情才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巧不过零陵”的前生今世

(水中之山)

第二个故事,是说屈麻子和桂林来的秀才比对对联的事情。

古时候的秀才,最拿手的特长就是对对联。桂林有两个秀才听说了屈麻子后,就特意赶来零陵找屈麻子当面比试。

三人见面后,屈麻子就问远道而来的秀才:“你们想来和我比什么啊?”秀才甲说道:“我们就比比对对联吧。”

屈麻子听后哈哈大笑:“你们来我们零陵比对联,根本不用找我,这大街上的男女老少,随便你喊一个就是了。”

“巧不过零陵”的前生今世

(左街上的人们)

两个秀才不信,屈麻子只好说:“那你们就先出上联吧。”

秀才甲自信满满地对屈麻子说道:“桂林有座紫金山,离天不到三尺三。”屈麻子一听,马上答道:“零陵有座卷角楼,卷入半天云里头。”

秀才甲说:“你这个哪是对对联啊?一点都不对仗,就是一句顺口溜嘛。”

旁边的一个老人这时候插嘴说:“我们屈先生对的下联,虽然不是很对仗,但意思还是很明确的,就是说我们零陵不仅人比你们桂林的聪明,连一座小楼都比你们最高的山还高啊!”

“巧不过零陵”的前生今世

(秀才对对联)

看到这种情况,秀才乙就指着潇水边上的回龙塔说道:“一塔巍峨,四面六棱八角。”

这时候,恰巧码头边有一个正在潇水河里戏水的小奶崽摆手,屈麻子见了只是点头不语,笑而不答。秀才乙以为屈麻子卡壳了,就说:“屈先生也是不过如此而已啊!怎么回事?是不是对不上下联了?”

屈麻子就指着不还处的那个小奶崽说道:“小奶崽,你再摇一下手,给他们看看。”

小奶崽应声摇手后,屈麻子才对两位桂林秀才说道:“你们都看见小奶崽摇的手了吧?我们零陵的小奶崽,都能随随便便就可以对上你的下联来了。”

两个桂林秀才正云里雾里时,曲麻子才得意地说道:“只手摇摆,五指三长二短。听听,这是不是你们想要的下联?”

“巧不过零陵”的前生今世

(古城和古街)

两位桂林秀一听,就灰溜溜的离开了零陵县。

从这几个故事中,你们应该是感受到了,“巧不过零陵”中的“巧”字,到底是什么涵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