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不過零陵”,是永州民間在曆史上對原零陵縣人高度概括的一句民諺,至今人們還常常挂在嘴邊,時不時的用上幾回。
這句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興起的,一時之間還真的說不準。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它與零陵縣的悠久曆史是密不可分的。蔣志松在《緣何巧不過零陵》中說,“‘巧不過零陵’緣自于三國時期東吳名将黃蓋”。

(三國時零陵郡泉陵縣人黃蓋)
黃蓋是當時零陵郡泉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人,正是黃蓋在巧曹操、巧縣掾、巧山賊的“三巧”實踐之中,将泉陵人的“巧”勁發揮到了極緻,進而形成了“巧不過零陵”的說法。當然,“巧不過零陵”是不是由此而來的,隻是一人之言,需要人們進一步的加以論證。
“巧不過零陵”中的關鍵字是“巧”這個字。自從“巧不過零陵”這句民諺形成以來,人們對其中“巧”字的了解,就一直是見仁見智,褒貶不一,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它的争論。
(零陵古城樓)
有人說,這裡的“巧”字,是指聰慧能幹、精明靈活的意思,是心靈手巧 、能工巧匠等詞語中的“巧”。有的人說,這裡的“巧”字,是指偷奸耍滑、精于算計的意思,是尖巧利滑、投機取巧中的“巧”。民間對那種總是不肯吃虧、專占他人、集體和國家便宜的人的行為,就用“巧”字來形容,如:那個人好巧,好尖巧等等。
從上可看出,這裡的“巧”字,既可以是動詞,是指某種行為,也可以是形容詞,指其種行為的結果。至于具體是動詞還是形容詞,是哪一個方面的具體指向,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個人的具體了解和不同的領悟,難以言傳。
零陵縣人會做事,尤其善于巧幹,即善于審時度勢,善于搶抓機會,飛躍式發展。比如柳宗元在《捕蛇者說》中寫了一句“永州之野産異蛇”,今零陵區人就把其中的“異蛇”做成了一個地方産業,作為拳頭産品來開發,包括養蛇、販蛇和做蛇酒,以及對蛇的各種産品的深加工,使零陵這座古城一度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蛇城。用某上司的一句話說,就是“喝了異蛇酒,屙尿不用手。”
一時之間,異蛇不再異,古城換新顔。異蛇酒比偉歌還偉大,成為永州送禮的最佳選擇,深受男仕們特别是中老年成功男人們的特别厚愛。
(零陵異蛇山莊)
零陵縣人不僅會做事,而且很會耍。打麻将,鬥地主,下象棋,詐金花,跑胡子等等,零陵縣人沒有不會的,更沒有不精于巧道的。“打牌沒得巧,就靠對門坐得好”,“打牌不怕輸,就怕對門坐個豬”,這不僅是零陵縣人對耍的經驗總結,也是經常挂在零陵縣人嘴裡的口頭禅。常常人一坐下,勝敗就已坐實。一副胡子,兩個貓咪,三種境界。老實人打胡子,靈活人扯胡子,尖巧人跑胡子。那還真的隻有能工巧匠們才耍得起,巧得後勁滿滿。
有個故事傳得很廣。說零陵一位婦女,養了一個很漂亮的女兒,已經到了出嫁的年齡。女兒已經在談戀愛了,有一天就和母親講,想把男朋友帶回家裡來,給父母看看。她母親很爽快的答道說:“好啊,你把他帶回家裡來吃飯,讓他陪老娘我跑跑胡子,看看他做我的女婿,合格不合格。”
看看零陵縣的丈母娘,連選女婿的方式都獨一無二:跑胡子!你隻有胡子跑得巧,才能當女婿。在這裡,牌品就成為人品,牌技就成為人技。一個巧字猶如一門博士學問,為人處世做事,什麼都融化在裡面了。
(零陵人扯的胡子)
當然零陵縣人在巧這個方面上,最津津樂道的傑出代表就是屈麻子。屈麻子出生于晚清時期的零陵縣,零陵縣人把他稱為自己身邊的阿凡提。
這個阿凡提式的屈麻子,留給零陵縣人最傳唱最著名的故事有兩個,一個是巧奪财主的虎皮大衣,一個是和桂林秀才比對聯。
有一年冬天,曲麻子去趕鬧子,很巧合地在路上碰到了同村的财主也去趕鬧子,兩人便一路同行。由于趕鬧子的路程比較遠,财主走着走着,全身就出汗了,于是脫下身上穿着的虎皮大衣,叫屈麻子幫他拿着。
屈麻子本就窮得叮當響,夏天沒蚊帳,冬天沒衣穿,早就想從哪裡搞一件衣服來穿上,好熬過三九寒冬。現在碰到這麼的好機會,不正是瞌睡碰到枕頭,求之不得的好事?他趕緊接過虎皮大衣,迅速地穿到自己身上,覺得太爽了,便在心裡滋生了要巧妙的把虎皮大衣占為己有的念頭。他在心裡偷偷一笑,就趁财主不注意,用煙頭在虎皮大衣角落的地方,偷偷燒了三個小洞。
到了鬧子上後,歇下來沒有多久,财主就感覺到有些冷人,于是喊屈麻子脫下虎皮大衣給自己穿。這時的曲麻子,不僅不肯脫下虎皮大衣,還說自己穿的大衣怎麼會脫給他(财主)穿呢?
(男人之間的争吵)
于是兩人就争吵了起來,你曳我揣,引來了旁邊不少的人來圍觀和議論。屈麻子和财主兩人在那裡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弄得圍觀的人群,都不知道該相信誰說的話。
後來一個圍觀的人說,你們既然都說大衣是自己的,那就各人說出大衣最獨特的标志或者記号,誰說對了,大衣就是誰的。
财主暗暗叫苦,自己買的衣服自己穿,哪個還去記大衣有什麼獨特的标志和記号?他說了半天,也沒有說清自己買的這件虎皮大衣,有什麼獨特的标志和記号。
屈麻子等财主說不出虎皮大衣的特點和記号後,不緊不慢地對圍觀的人們說道:這件虎皮大衣我買的時候,由于衣服角落有三個小洞,還和我少了一成的價錢。不信的話,你們可以來檢查檢查大衣,看有沒有三個小洞。
說完,屈麻子就把大衣角落的三個小洞翻了出來,圍觀的人一看,圍觀的人群幾乎異口同聲地說道,這還用什麼争的?
同村的财主這時才真正地體會到了,什麼叫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什麼事情才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
(水中之山)
第二個故事,是說屈麻子和桂林來的秀才比對對聯的事情。
古時候的秀才,最拿手的特長就是對對聯。桂林有兩個秀才聽說了屈麻子後,就特意趕來零陵找屈麻子當面比試。
三人見面後,屈麻子就問遠道而來的秀才:“你們想來和我比什麼啊?”秀才甲說道:“我們就比比對對聯吧。”
屈麻子聽後哈哈大笑:“你們來我們零陵比對聯,根本不用找我,這大街上的男女老少,随便你喊一個就是了。”
(左街上的人們)
兩個秀才不信,屈麻子隻好說:“那你們就先出上聯吧。”
秀才甲自信滿滿地對屈麻子說道:“桂林有座紫金山,離天不到三尺三。”屈麻子一聽,馬上答道:“零陵有座卷角樓,卷入半天雲裡頭。”
秀才甲說:“你這個哪是對對聯啊?一點都不對仗,就是一句順口溜嘛。”
旁邊的一個老人這時候插嘴說:“我們屈先生對的下聯,雖然不是很對仗,但意思還是很明确的,就是說我們零陵不僅人比你們桂林的聰明,連一座小樓都比你們最高的山還高啊!”
(秀才對對聯)
看到這種情況,秀才乙就指着潇水邊上的回龍塔說道:“一塔巍峨,四面六棱八角。”
這時候,恰巧碼頭邊有一個正在潇水河裡戲水的小奶崽擺手,屈麻子見了隻是點頭不語,笑而不答。秀才乙以為屈麻子卡殼了,就說:“屈先生也是不過如此而已啊!怎麼回事?是不是對不上下聯了?”
屈麻子就指着不還處的那個小奶崽說道:“小奶崽,你再搖一下手,給他們看看。”
小奶崽應聲搖手後,屈麻子才對兩位桂林秀才說道:“你們都看見小奶崽搖的手了吧?我們零陵的小奶崽,都能随随便便就可以對上你的下聯來了。”
兩個桂林秀才正雲裡霧裡時,曲麻子才得意地說道:“隻手搖擺,五指三長二短。聽聽,這是不是你們想要的下聯?”
(古城和古街)
兩位桂林秀一聽,就灰溜溜的離開了零陵縣。
從這幾個故事中,你們應該是感受到了,“巧不過零陵”中的“巧”字,到底是什麼涵義了。